今天上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全省各级法院开展毒品犯罪案件集中宣判情况,介绍近年来江苏毒品犯罪案件的基本特点及全省法院主要禁毒工作举措,公布六起已经生效的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并发布《江苏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2013-2017)》。

据统计,今年“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全省共有54家法院集中对132件毒品犯罪案件中的194名被告人进行了公开宣判。此次集中宣判活动,充分展示了全省法院打击毒品犯罪的成果,将有效威慑毒品犯罪分子,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防毒意识。

2017年,全省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毒品犯罪案件5557件,审结5612件,同比分别增长2.4%和4.8%。与2016年相比,毒品犯罪案件呈小幅增长态势,但较2015年毒品犯罪总体数量有所回落,表明2015年禁毒会战之后,江苏省毒品犯罪案件增长态势有所缓和,但禁毒斗争仍然任重道远。

在今天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毒品和新的毒品犯罪手段。在甲基苯丙胺(冰毒)等合成毒品成为江苏省毒品犯罪主流的同时,“摇头丸”、“神仙水”、氯胺酮、甲卡西酮等混合毒品、新型毒品也时有出现,一案涉及两种以上毒品的案件增多。新型毒品毒理作用比传统毒品更强,善于变化伪装,难于管控,造成直接和次生危害更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此外,2017年,江苏审结多起借助网络实施的毒品犯罪案件,涉案人员假借网络购物或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联系毒品交易,利用快递邮寄的方式交付毒品。网约车服务的发展,也为犯罪分子运输毒品提供了便利。

为有效应对毒品犯罪高发蔓延态势,全省各级法院始终对毒品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充分运用刑罚武器,依法从严惩处各类毒品犯罪,坚决遏制毒情蔓延。

2017年,全省法院审结的毒品犯罪案件中,对被告人适用五年以上重刑的比例约17%,远高于其他犯罪平均水平,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适用率仅为5%,远低于其他犯罪平均水平,且主要集中于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容留他人吸毒等轻罪,充分展现了江苏法院对毒品犯罪的从严惩处立场。

全省法院在坚持从严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严格贯彻“以审判为中心”,推行庭审实质化,推动侦查、起诉工作向审判标准看齐。同时,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罪责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不断强化程序意识,充分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诉讼权利,切实把好毒品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

2017年,省法院积极开展各类涉毒犯罪调研工作,对上一年度全省毒品犯罪态势、审判工作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江苏全省法院毒品犯罪专项分析报告》。为加强对涉毒资产的追缴罚没力度,省法院还配合国家禁毒委积极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了《毒品犯罪涉案财物认定与处置调研报告》。省法院坚持发改案件分析通报制度,对2017年发回、改判及瑕疵毒品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向各中级人民法院予以通报,各中级人民法院也严格落实这项制度,对辖区法院的发改、瑕疵毒品案件进行了通报分析,促进全省三级法院毒品犯罪案件质量共同提升。

全省法院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特别是注重依托“重大毒品犯罪案件会商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配合,共同提升毒品犯罪打击效果。去年,针对重症疾病等特殊人群收押羁押难的情况,全省法院协同公安、检察机关认真开展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专项清理活动,严格依法交付病残特殊人群罪犯,确保判决刑罚顺利执行。部分地区还初步探索建立特殊人群交付执行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做好特殊涉毒罪犯交付执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