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维护和谐的司法“前哨”??南京建邺法院南湖人民法庭妥处矛盾纠纷纪实
作者:转载《人民法院报》 发布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2335
做维护和谐的司法“前哨”
??南京建邺法院南湖人民法庭妥处矛盾纠纷纪实
本报记者 赵兴武 本报通讯员 杜 慧 金立安
渠道通畅了,民怨减少了
49岁的农村妇女沈某是南湖法庭建立口头立案制度的第一个受益者。两年前,不识字的她来到法庭,要求与丈夫离婚,因为请不起律师,连诉状也没有。了解情况后,法庭替她口头立案,法官又帮她写了诉状,最后在法庭的调解下解除了她的婚姻关系。
同这位农村妇女一样,在南湖法庭打官司,你另外还可以享受到其他11条的便民服务,包括对工作日诉讼不方便的当事人,可协商晚间开庭、假日开庭;对行动不方便的当事人,实行上门开庭;为节省当事人时间,可以网上电子立案,对经济条件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的缓、减、免等。
有困惑,有人真诚倾听;有诉求,有畅通的渠道表达。院长陈佑松说,化解民怨的前提是沟通,是让老百姓有地方说话。
从2006年开始,法庭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先后制作下发了《便民诉讼手册》、《法律知识问答》,每年定期到所辖17个社区、村委会、企业开展法律咨询,面对面回答群众遇到的涉法问题,分类开展企业负责人、学生家长、妇女干部等的法律知识培训,每年受训人员达300余人次;选择典型案件到社区、村委会现场开庭,仅去年就现场开庭14场次,听审群众达3000余人次。
法庭还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每年定期到困难群众中访贫问苦。近三年来,先后资助了50多户贫困家庭,与一个村结成扶贫对子,帮助3名特困家庭的孩子完成了学业,拉近了法官与群众的感情距离,增强了司法的亲和力。
四项排查措施,及早发现矛盾
去年夏天,双闸街道江南村部分土地被征用,由此引发了34户外来农民与当地村民关于青苗费补偿的纠纷。村民委员会发现后及时将情况上报,经过法庭、村委会的联合调解,一起可能发生的群体性纠纷很快被化解,江南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此案的快速解决,得益于南湖法庭建立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该庭庭长谢洪玲介绍,矛盾纠纷的形成是有过程的,减少对簿公堂是防止矛盾对抗升级的有效方法,为此,法庭采取四项排查措施,使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一是联合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性的排查。二是开展专项排查,对涉及土地开发、拆迁改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调整、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利益的可能会诱发新的群体性矛盾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定项排查。三是法官每月到街道进行一次走访,随时了解社情民意及有关矛盾纠纷的情况。四是各村委会、社区每季度向法庭上报一次所辖区域矛盾隐患及不安定因素。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他们梳理归类,对诱因复杂、需要多部门联动解决的,及时向党委汇报,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争取有关部门配合合力化解;对单一涉及法律问题的,主动担当。某合资企业因排污严重被停产。厂停了,职工的生计遇到了困难,矛盾纠纷由此产生。法庭在大排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将情况向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并提出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的支持下,有关部门积极解决职工社会救济金及保险问题,并多渠道安排职工再就业,从而有效化解了有可能形成的群体性纠纷。
让“编外法官”切实发挥作用
在南湖法庭,诉外化解纠纷依靠的是一支兢兢业业的民调队伍。这支建立在各街道、乡村、社区中的“编外法官”,在法庭指导下,每年化解纠纷数百起。
网络好建,激活网络要功夫。南湖法庭的经验是“三靠”。
靠激情唤发热情。江心洲街道的一位民调员,纷繁芜杂的民调工作曾一度让他失去热情,工作疲于应付。对这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民调,法官对症下药。该街道有一对中年夫妻闹离婚,法官冒着高温一趟一趟从市区坐轮船到江心洲指导调解。法官真心为民的工作热情打动了他。在他在组织带领下,江心洲民调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基本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问题不出洲”。
靠能力增强信心。南湖法庭有“四个一”工作学习制度,即给每个街道派一名法官负责民调指导工作;每月走访一次街道,了解民调工作情况,指导开展民调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民调员座谈会,交流工作情况,开展业务培训;每季度通报一次民调工作新情况,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工作要求。四项制度帮助提升了民调员工作能力,民调员在享受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成果中增强了工作信心。
靠诉调对接形成合力。他们建立了随时指导民调,诉前组织调解,诉中委托调解、邀请调解、联合调解等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与政府有关部门、信访调解组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社区村委会民调组织、妇联、企业、工会、基层派出所等形成广泛的诉调对接管道,充分应用一切社会力量,努力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久前,双闸街道五星村43户村民因拆迁补偿安置与村委会发生纠纷。此事实际涉及上百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到稳定大局。法庭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立即启动诉调对接程序,邀请街道部门协助参与调解。时值盛夏,法官们冒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10多次来到村委会、村民家中分析案件事实,耐心解释法律规定,同时多方沟通,寻求有关组织机构的帮助支持,最终村民们与村委会达成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