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人民法院江阴园区人民法庭副庭长陈燕萍,因同情、救助面部严重畸形、被生母“遗弃”的案件当事人??女孩小敏,被人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

  “法官妈妈”坐在审判席,主持正义,有着威严的一面;作为女性,看到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困难群众,马上心生柔情,甚至会流下同情的眼泪。凭借一腔柔情,本着“案结事了情未了”的原则,在14年的法官生涯中,陈燕萍主审了3000多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近日,记者走进靖江探访这个爱流泪的“法官妈妈”,试图找出其创造神话的秘密。

 

救助面部畸形的遗弃女小敏,她被称为“法官妈妈”

 

  1220日上午,尽管天气寒冷,家住靖江新桥镇的小敏心里却非常温暖,因为“法官妈妈”今天要来看她。她特地穿上了“法官妈妈”今年春节买的红色羽绒服。10点,当手拎着大包小包的陈燕萍出现在对面马路上时,小敏马上像燕子一样飞了过去,陈燕萍一把抱住小敏,内疚地说“对不起,妈妈最近忙,很长时间不来看你了。”小敏倚在“妈妈”的怀里,眼泪随即流了下来:“妈妈,我想你。”亲眼见证这一幕的众多记者,无不为之动容。

 

“准备帮她是因为心疼她”

 

  谈起当初救助小敏,如今的陈燕萍仍然激动不已。2002年,靖江市新桥镇9岁残疾女孩何小敏,在爸爸去世后,妈妈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年迈,无法生活的小敏将亲生妈妈告上了法庭。当时承办该案的陈燕萍初见小敏时,被其那张被巨型肿瘤挤压变形的脸惊呆了,听着小敏“我要妈妈”撕心裂肺的呼喊,她的心都碎了,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孩子不要哭,我给你找妈妈”,陈燕萍接下案子后,开始四处寻找小敏离家出走的妈妈。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小敏妈妈并不买她的账,拒绝到庭不算,还用水泼她,用扫帚赶她。事情陷入僵局后,陈燕萍劝小敏的奶奶不妨把案子放一放,先医治小敏脸上的肿瘤,“或许,看好小敏的病,她妈妈就会回心转意了。”

  奶奶答应后,陈燕萍望着可怜的小敏心疼不已,感觉上天对这个女孩太不公了,没了爸爸,走了妈妈,还生了一脸的肿瘤,几乎没有“人形”。最后,下定决心的她,搂着小敏说:“孩子不要担心,找不回妈妈,我现在就是你的妈妈。”从此,陈燕萍拉着残疾的小敏,四处寻医问药。

 

“爸爸一巴掌教会我爱别人”

 

  法官秉公执法是其本分,而对案件当事人的生活进行救助,显然是“分外之事”。对于记者“为何不怕背包袱去救助小敏”的疑问,陈燕萍介绍,这种“多余”的爱心事实上是爸爸给的。

 

  陈燕萍出生在盐城一个干部家庭,爸爸是位军医,专业后在当地步凤镇麻风病医院工作,她两岁就跟随父亲来到医院。麻风病病人由于病情的缘故,大多数人手足、面部、骨骼变形严重,眉毛、头发都掉光,样子非常恐怖。她7岁时,一次跟着当地农村孩子对着病人喊“丑八怪”,恰巧被父亲听到了,父亲狠狠地给了她一记耳光,见一向心疼她的爸爸如此动怒,她马上委屈地哭了,可爸爸丝毫没有理会她,只是一字一句地对她说:“麻风病人没有别的称呼,只是病人,他们和我一样有人格,你要学会尊重他们。”从此,陈燕萍再没有“骂”过麻风病人。

  在一般人看来,当年脸上长着巨型肿瘤的小敏是非常“怕人”的,但爱在心中生根的陈燕萍,心生同情的同时没有一点点歧视。为小敏求医,走在南京、上海大都市的街头,在他人异样的眼光下,她大大方方牵着小敏的手;在顾客众多的肯德基店内,她带着小敏让她第一次品尝了洋快餐。

 

“救小敏,流了数不清的泪”

 

  为给面部严重畸形的小敏看病,从2003年开始,陈燕萍先后多次带着小敏来到南京多家医院,医院确诊小敏患的是神经纤维瘤,由于瘤体太大,手术难度高,这些医院最后都选择了“拒绝”。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后,陈燕萍都哭了。20073月,陈燕萍辗转联系到了上海九院整复外科专家,专家会诊后确定可以为小敏进行手术。75,小敏住进了上海九院。810日晚上7,经过近11个小时的手术,小敏左额部重达4斤重的肿瘤被成功切除。当专家把手术成功的消息告诉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的陈燕萍时,一向矜持的她感激地拥抱了教授。目前小敏已前后做了四次手术,成功摘除了脸部全部肿瘤,待寒假时再做脸部整形手术。

  一直陪同小敏看病的奶奶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为给小敏看病,“法官妈妈”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每次被医院拒绝后,她马上就哭了,“淌的眼泪比我还多。”如今,陈燕萍回顾当年小敏动手术前的情景时还双眼含泪:“医生说,手术风险很大,说不定上了手术台就下不来,我害怕极了,整夜整夜睡不着。”

  在一般人看来,陈燕萍救助小敏只是件“好人好事”,然而,靖江人民法院院长何能不这样看。他说,陈燕萍向案件当事人、残疾女孩小敏伸出援手,看似偶然,实际是其一贯的“作风”。作为法官,陈燕萍在体现法律威严和公正的同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办案中为困难群众、为案件双方解决实际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救助“走投无路”的小敏便成了她“习惯”的做法。

 

有一丝可能她都尽全力调解

 

  陈燕萍审结的所有案件中,有70%是通过调解解决矛盾的。用陈燕萍的话来说,打官司的双方通常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乡亲,甚至是亲属,不能打了官司就结了仇,因此,在日常的审判工作中,只要案子有1%的调解可能,她都要做100%的努力。

 

打官司的双方又成了一家人

 

20多年前,老朱上门与带有一儿一女的陈嫂结了婚。前不久,老两口因琐事离了婚,进而向法院提出了分割房产的诉讼。陈燕萍上门了解情况, 陈嫂儿子威胁房子假如判给朱某,他就与朱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细心的陈燕萍走访后了解到,老夫妻两人的感情并没有真正破裂,老朱有主动和好的意思。因此陈燕萍没有急着开庭,而是做起了“和”的工作。她先后多次找陈嫂和她的儿子谈心,找来陈嫂表妹、儿子的对象和邻居帮助做工作。陈嫂儿子定亲那天,陈燕萍给老朱出主意,叫他主动帮助陈嫂儿子张罗亲事,并给准儿媳妇送个红包。通过多方努力,双方终于拉近了距离。再后来,陈燕萍又帮老朱向有关方面反映,解决了他家的住房困难,最终使一家人又重归于好。

 

打赢官司他却给法院送来一把刀

 

  陈燕萍说,法律规定是刚性的,判决结果也是冷冰冰的,但审理的过程应该是温暖的,法官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当事人感受到这种温暖。法官用温暖之心对待每一案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

 

  有一年腊月二十的早上,外面大雪纷飞,陈燕萍刚到单位,就看见一位男子身裹破棉袄,腰扎粗布带,蜷缩在法庭门口。她急忙把他扶到屋里,递上一杯热茶,让他坐下来“有话慢慢说”。那男子颤抖着接过茶杯说:“我是山东来告状的。两年前,我把建材卖给这儿一个姓杨的,我来了十几趟,他们就是不给钱。”陈燕萍和另一个法官当场立案,找到了被告,在他们耐心疏导下,被告当即付给原告7万多元材料款。山东汉子接过钱就走了。当天下午快下班时,那位山东汉子又返回法院,他是专门来送锦旗的。令大家意料不到的是,他从破棉袄里摸出一把雪亮的尖刀摆在桌上,并激动地说,“原打算这次再要不到钱,我就不活了,多亏你们救了我。”

 

“出现场”调解让当事人感动得哭了

 

  在一般人眼里,法官就该坐在审判席上,依法判决。但为最大程度地了解案情,争取案件能成功调解,“出现场”成了陈燕萍的习惯。

  三年前,靖江新桥镇张强遭遇车祸,双腿瘫痪,妻子仲某提出离婚要求,张强坚决不同意。今年5月初,张强的离婚案开庭。开庭当日,负责该案审理的陈燕萍恰巧外出,便委托同事代为审理。当天张强被家人从几十公里外抬到了法庭上。事后,陈燕萍了解到了张强的情况,非常自责。

  春寒料峭的一天,陈燕萍驱车数十公里走进了张强的小屋,只见昏暗的房间,电视机闪着雪花,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陈燕萍刚要开窗换气,被床上的张强拦住:“不要开,你走了没有人关。”“你放心,我走了我会关上的,”陈燕萍说完在张强的床边坐下,张强失声痛哭:“瘫痪以来,所有走进这个屋子的人,总是先关电视,然后远远地站着和我说话,你是第一个没有把电视关掉,还这么近和我说话的人。这个官司,我听你的。”后来,仲某经陈燕萍的明理释法,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主动放弃婚后共同建造的楼房中属于自己的份额,作为抚养费送给了张强,双方在离婚调解书上签了字。

  就这样,掌握法槌的陈燕萍,凭借女性的柔情,用爱心执法,赢得了百姓交口称赞,“案子交给陈法官我们放心”,成了当地人一句口头禅。采访临别,陈燕萍说她还有两个心愿:“希望小敏早日康复,跟亲生妈妈早日团聚;盼望我们的法制更加完善,乡村更加美好。”

 

■相关新闻

王国生等省领导看望陈燕萍

 

  本报讯 25?26日,省委副书记王国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省法院院长公丕祥到靖江看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国先进典型陈燕萍,并与正在靖江采访陈燕萍先进事迹的中央新闻单位同志进行座谈。

  王国生说,先进典型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先锋和行动楷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我省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陈燕萍等先进典型,植根于基层、植根于群众、植根于实践,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先进典型就在身边,大大增强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