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平凡朴实的中年女性,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和春天般温暖的微笑。

   只有至真至纯的人,才会在经历40多载人生风雨之后还有这样纯净的眼神。只有内心充满阳光的人,才能面对满心烦恼满脸怨气的人们保持这样灿烂的笑容。

  这双眼睛,看着失去女儿的妈妈欲哭无泪,听着失去母爱的幼女呼唤妈妈,望着孤苦老人的佝偻背影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这份笑容始终挂在脸上,无论面对的是衣衫褴褛的老大爷,满脸愁苦的老大妈,还是怨气冲天的老大伯。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女法官。虽然她不在高位,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办过大案要案,更没有著书立说,但是,她十四年如一日,不为名驱,不为利动,以她那纯朴的为民情怀,笑对村民百姓,甘处家长里短,审理的3000多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她以对待亲人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态度对待打官司的老百姓,把公平正义和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赢得当地人民群众的真诚爱戴。老人们叫她“闺女”,同龄人称她“大姐”,孩子们呼她“阿姨”、“法官妈妈”。

   20098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一次会议上动情地向在座的全国大法官介绍了陈燕萍。王胜俊说:“群众都说‘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这种朴素的语言,就是对她的最高评价,说明她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法官’。”

  (一)

面对孤苦少女,她是慈祥的母亲

 

   2002年8月29下午,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找到陈燕萍办公室,她要帮9岁的孙女起诉亲生母亲,请求给付生活费、医疗费和学费。

   陈燕萍像往常一样耐心倾听老奶奶的倾诉:小敏4岁起,爸爸因鼻癌住进医院,3年后去世了,留下5万多元债务。爸爸走后一个多月,妈妈也悄悄地跟了邻村的男人,再也没回来。7岁的小敏失去父母的爱,只好跟着奶奶艰难度日。最可悲的是,小敏1岁多时,左眼上方长了个瘤,后来右下巴又长出一个肿块。

   现在,家里生活实在困难,小敏病情又在不断恶化,奶奶不得不带小敏去找妈妈,狠心的生母却拒而不见。因此只好到法庭求助。

   谈话间,办公室的门轻轻推开了一条缝,露出了半张怪脸,陈燕萍一惊:“谁”?门又轻轻地关上了。奶奶说:“是那孩子。”陈燕萍把小敏喊进来,看着她低着头,猫着腰,藏在奶奶的身后,陈燕萍一阵心酸。小敏低声说:“阿姨,帮我找妈妈……”陈燕萍一下涌出眼泪:孩子要的不仅仅是每月一百元的抚育费,她要的是母爱啊!她摸着小敏的头说:“阿姨一定为你找妈妈。”

   陈燕萍一次次上门去找小敏妈妈,但她始终不肯露面。多次通知她到庭应诉,都被拒绝。20032月,法庭依法判决:被告每月给付原告生活费100元,承担医疗费、教育费。判决后,邮寄出的判决书因“查无此人”被退回。陈燕萍四处打听小敏妈妈的下落,拉着小敏的手十几次去寻找,但始终不见此人踪影。

   陈燕萍当起小敏的“代理妈妈”。每逢节假日,陈燕萍总是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到小敏家。小敏开学了,她送去学生用品,学杂费、伙食费;儿童节,她带去她爱看的书和爱吃的小吃;春节到了,她给小敏添置新衣。邻居们看到陈燕萍来了,老远就会喊:小敏,你的“法官妈妈”来了。

小敏穿上了新衣服,背上了新书包,终于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安心坐在教室里上课了。

   小敏一天天长大,缺少父母关爱的她整日郁郁寡欢。最煎熬她的是脸上的两个肿瘤。她难以承受周围异样的目光,总是把头埋得很低。每次去探望小敏,看着她小兔子般怕见人的可怜模样、沉默寡言的自闭状态,陈燕萍总是一阵心痛。

   从此陈燕萍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小敏走出心理阴影,昂然面对生活。她用点点滴滴真诚的关怀,让小敏觉着自己也是有人疼的孩子。小敏每次过生日,陈燕萍都带上蛋糕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祝贺她的生日。在陈燕萍的感染下,同学们不再嫌弃和取笑小敏了。看到小敏变得开朗起来,陈燕萍感觉自己真的就像她的亲生母亲。

   为给面部严重畸形的小敏治病,陈燕萍四处募捐筹款。5年来,她带着小敏到靖江、南通、南京、上海等地多家医院求医,一次次满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满心失望而归。

   2009年夏天,上海一家医院终于答应为小敏做手术,陈燕萍喜极而泣。在动第一次手术前,陈燕萍紧张得两夜都没睡得着觉。医生告诉她,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下不了手术台也是可能的,签字时她的手一直在发抖。

   小敏进入检查室前,一把搂住陈燕萍:“妈妈,我怕!”听着这突如其来的称呼,陈燕萍泪如泉涌,她抱住小敏:“不用怕,妈妈知道小敏很坚强,妈妈在外面等你。”

   终于,小敏额部左侧一个足有两公斤重的肿瘤被摘除。等待了11个小时的陈燕萍一把抱住了主刀大夫,不知说了多少个“谢谢”!

面对委屈的老人,她是孝顺的女儿

   20069月的一天晌午,陈燕萍刚结束庭审走出法庭,一位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颤颤巍巍跪到面前,浑浊的眼里含着泪花:“老爷,老爷,你一定要帮我争个理啊!让我儿子给我一口饭吃。”

   孙大爷81岁了,早年丧妻。凭着一手理发手艺,把一双儿女拉扯大。1999年,孙大爷跟儿子儿媳闹了别扭,一气之下住到邻村的女儿家里,这一住就是7年。这7年里,儿子似乎忘记世上还有这样一位老父亲。那天,老人早早就起了床,骑了20多里三轮车来到法庭,就是想见一见“老爷”,让“老爷”主持公道。

   陈燕萍赶紧扶起老人。她搀着老人到食堂,给他打了一份饭菜,让他边吃边讲。听了事情经过,陈燕萍辛酸不已:这个憨厚的老人,是因为伤心透顶才把亲生儿子告上法庭的。她决心不让老人再受伤害。

   第二天,陈燕萍就到老人的儿子孙某家做调解。见了面,孙某夫妻俩就数落起老人的种种不是:“这个老头子脾气太大了,跟谁都过不下去。”“这些年老头子私房钱都给了女儿,凭什么要我们养他。”

   陈燕萍像大姐一样厉声责问:“是谁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的?你多少年没有见过父亲了?要不是把你告到法庭,你是不是永远不见这个爹了?”她语重心长地劝导:“老人这么大年纪了,做儿子的应该多包容。不管怎么样,他始终是你的父亲,尽孝心是天经地义的。”

   陈燕萍的话让孙某羞愧难当。一个星期后,双方达成协议:尊重老人意愿,孙大爷还住在女儿家,孙某每月提供100元生活费、30斤大米。

   孙大爷感激得老泪纵横,要给陈燕萍下跪:“法师,法师,你真是我的大恩人!”

   陈燕萍赶紧扶住老人,对着耳背的他大声说:“大爷啊,我不是老爷,也不是法师,我是法官。您就把我当女儿吧,有什么难处跟我说,我会帮您的。”

   办案过程中,看着80多岁的老人每次都骑20多里的车来法庭,陈燕萍心疼不已,她嘱咐老人有事打电话,不用亲自来。

   有一次,陈燕萍塞给老人200元钱,再三叮咛他不要骑车,这些钱就当路费。孙大爷无论如何不肯要。趁老人不注意,陈燕萍还是将200元钱塞进他的口袋。孙大爷回家后发现了200元钱,第二天又骑车给陈燕萍送过来。陈燕萍又心疼又内疚,责怪自己害得老人又跑一趟。

   之后,陈燕萍经常看望老人,不时塞点钱给他,但老人怎么也不肯收。提起陈燕萍,孙大爷就会很开心:“好闺女啊!”

面对烦恼的当事人,她是真诚的姐妹

   20095月的一天,陈燕萍打电话给一起离婚案的被告张强,通知开庭时间。得知张强腿伤,她以为只是普通的扭伤,就将开庭日期延迟了20多天。开庭那天,陈燕萍因为出差委托同事审理。

   原来张强不是一般的腿伤,而是因为车祸下肢瘫痪。

   陈燕萍得知后心里极为不安,后悔当初电话里没有多问几句。如果事先了解张强的身体情况,自己一定会去现场进行调处,就不会让他受这份折腾。几天后,她来到张强家中表示歉意。

   推开新桥镇张强家的门,黑乎乎的屋里,一股令人作呕的臭味迎面而来。而陈燕萍却若无其事地进了屋。屋内窗户上透进来的光线,照见张强躺在床上,胡子拉碴,精神萎靡,手里拿着一根竹棍,面对着开得山响的电视机,盯着屏幕上那只奔逃的羚羊。善解人意的陈燕萍知道,看电视是张强平日的精神依赖,没去关电视,而是走到窗口,准备打开窗户。这时张强大声地说:“不要开,待会儿没人关的。”陈燕萍说:“没事的,走的时候我会关上的。多换换气,对你身体有好处。”张强这才把目光转向了眼前的这位女法官。

  陈燕萍坐到张强的床边,满怀歉意地说:“我真的不知道你伤成这样,那天不应该传唤你到法庭去,我向你道歉!”接着她试了试床上方的吊环,勉励张强要努力锻炼,争取早日能够生活自理。“有什么想法提出来,我来解决,你要相信我。”

   张强断断续续地讲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看到陈燕萍要走,张强撑起身子,拿起竹棍关掉了电视。他声音哽咽:“每次一有人来,都捂着鼻子离我远远的,从不正眼看我,你是第一个不嫌我脏、不嫌我臭,还这么近的和我谈心的人,今后我都听你的!”

   不久前记者到张强家采访,看到这个曾经精神崩溃的中年男子,已经摆脱了车祸、离婚的阴影,如今神情愉快、一身整洁地坐在轮椅上正和邻居下棋娱乐,再也不是整天窝在床上,不敢见人了。他告诉记者,后来陈燕萍多次做工作,让他们夫妻和好,但妻子就是不肯,强扭的瓜不甜,离就离吧,现在天天锻炼身体,生活也能自理了。他说,是陈燕萍的温情重燃他生活的信心,人生的路还有很长,自己要过好每一天。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靖江采访,记者听到许许多多关于陈燕萍的这类故事。

   15岁的张虎在为小作坊做工时手指被压断,拉着孩子断指的小手,陈燕萍感觉到母亲一样的心疼,忍不住热泪盈眶。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为小张虎主持了公道。

   为了帮助遭受不孝子虐待的老人,她一次次上门,像大姐一样耐心地教育、开导,终于驯服了脾气暴躁的儿子。老人说:“您这是救了我们一家子!”

   一位因失去孩子监护权的当事人,在要走向绝路的时候,是陈燕萍及时制止、劝导,帮助她学会了裁缝手艺,如今还当上了老板,重新得到了孩子的监护权。

   一位离了婚的女当事人对生活失去信心,陈燕萍鼓励她自强自立,并帮她办证、选址、筹资,成功地开了家美容店。

   为了给家境贫寒、五级伤残的车祸当事人拿到救命的钱,她日夜兼程不远千里,从靖江赶往吉林辽源,一路上,住小店,坐大车,吃方便面,不用当事人的一分钱。

   多少失去生活信心的当事人,在她的鼓励、教育、帮助下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多少老人在她千方百计的努力下重新有了生活的着落;多少不孝之子在她的感召下,唤醒了良知。

   对于许多身处逆境的当事人来说,陈燕萍就是最亲的亲人。

  (二)

   因为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她才能14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全部身心守护公平正义,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诺言

  “我要陈法官审我的案子。她审,输了我也服。”在靖江法院园区法庭,经常有当事人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当地,陈燕萍已经成为群众最为信服的法官。从事法院工作的同志最清楚“信服”二字的分量。对于身处矛盾复杂、纠纷频出的农村法庭,要让百姓信服,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1996年春天,在靖江法院机关工作的陈燕萍,主动要求到基层人民法庭工作。农村法庭环境艰苦,人少案多,交通不便。陈燕萍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办案中去。白天忙着发传票、调解、开庭,晚上忙着写判决书、查阅案卷等,经常忙得晕头转向,累得腰酸背痛。下班以后,总是在同事们的一再催促下,她才放下手中的案卷,踏上回家的路。一年下来,陈燕萍成为全院办案“状元”,以勤奋、坚韧的作风赢得了同事的敬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旧的案件还没处理完,新的案件又来了,年均办案200件以上,最忙的时候一天开3个庭,连水都不敢喝??怕上厕所。忙狠了,头痛得要用力敲打。3年前,女儿中考没考好,陈燕萍自责了好一阵,并且萌发了“调上去”的念头,但最终没有开口。

   农村法庭的艰苦条件,对一位女同志来说尤其艰辛。而对她这种凡事认真的人,更要付出加倍的心血和汗水。为了利用送达的机会了解案情、争取调解,她总是尽可能亲自送达传票。到法庭半年后的一天,因案子的被告白天在外打工,传票只能在晚上送达。陈燕萍下班后骑着自行车来到被告家,一直坐在他家门口等到晚上8点多钟才见到当事人。在回来的路上,突然一阵狂风暴雨,路上泥泞难行,陈燕萍艰难地推着自行车,由于天黑看不清道路,她一头跌进沟里,自行车整个压在她身上。陈燕萍哭了,泪水和着雨水顺着她的脸流下来。后来,在一位村民的帮助下,她才安全回到了家。

   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培成形象地概括:“陈燕萍办案有‘三多’:走路多,说话多,流泪多。”她工作的园区法庭所辖20多平方公里镇村,人们经常见到陈燕萍走访当事人家庭、深入田间地头的身影。

   陈燕萍告诉记者:“我审的不是什么大案要案,但一个农民一生也许就打一次官司,对他们来说,他们的案子就是大案要案。做法官的,就要用心去做,让原告放心、被告心服。”

   同事们说,陈燕萍有“道德洁癖”。在21年的法官生涯中,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只要提起陈燕萍,老百姓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人,硬气!”

   20075月,陈燕萍审理一起离婚案件。判决的前一天,女方父亲将一个红包送到陈燕萍办公室,请求她帮忙。陈燕萍婉言拒绝,并劝告不要干涉女儿的婚姻。女方父亲以为她嫌钱少,又从口袋里摸出一沓钞票。陈燕萍板起面孔,对他进行了严厉地批评。

   在一起借贷纠纷中,被告是陈燕萍爱人一个情同手足的朋友,他托陈燕萍爱人为其说情。丈夫明知陈燕萍不会答应,但拗不过面子,还是破例向她开了口。但陈燕萍并没有因此而网开一面,而是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依法判决被告败诉。被告接到判决书后感叹:“陈燕萍真是认法不认人。”

   靖江律师季冬说:“我们当地同仁都知道,如果案子在陈燕萍手上,你不用去做工作,也不用担心她被对方做了工作。在法庭上我们打过无数交道,平时若偶然相遇,只会相视一笑,打个招呼。我想,这种相视一笑,也许就是法官与律师关系的最佳诠释吧。”

   因为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她才能把对党的忠诚体现在调处每一个案件上,把党的温暖传送到千家万户

   农村法庭审理的案件,大部分是家长里短、邻里纷争的小案,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却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一个邻里纠纷没处理好,说不定能闹出人命官司。

   陈燕萍从来不以审结案件为目标,而是自觉地以化解矛盾、构建和谐为己任,努力做到审结一件案件,温暖一方民心,促进一方和谐。她秉持调解优先的原则,用一片真情去努力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化干戈为玉帛,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这是一起债务纠纷。一家渔轮厂急需资金而以高利方式向农民集资,在没有及时还款的情况下被6位农民告上了法庭。陈燕萍想,企业发展不容易,农民的钱来得更不容易。她没有简单地按有关法律规定驳回原告的起诉,而是开始了艰苦的调解。时值隆冬季节,陈燕萍十多次地往返企业和农民家中。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渔轮厂变卖钢板,归还了100多万元的集资款。企业厂长也被陈燕萍的精神感动:“陈法官吃了这么多的苦,于情于理于法,我们也不能让她再跑了。”

   这是一起离婚案。被告樊某刑满刚刚出狱就接到离婚起诉书。他长跪在地,请求法官不要判决离婚,表示愿意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陈燕萍了解到,樊某夫妇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离婚将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便努力进行调解。经过一次次耐心沟通,陈燕萍的真情打动了原告及其父母,女方主动申请撤诉。一个家保住了,樊某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这是一起房屋确权纠纷。经过多次开庭调解,原、被告和律师都认为调解无望了,但陈燕萍还是坚持要调到底,在她执著坚持和反复努力下,最终原、被告握手言和。

 这是一起亲兄弟因琐事引起的纠纷,在亲友、村干部多次调解未能见效之后闹上法庭。陈燕萍先后十多次进村,请来了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一道调解,讲情、讲法、讲理多管齐下,最后是兄弟俩尽释前嫌。

   在陈燕萍的努力下,多少剑拔弩张的邻里一笑泯恩仇,多少濒临破裂的家庭破镜重圆,多少曾经对簿公堂的伙伴重新合作……

   陈燕萍认为,作为一名法官,要有大局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08年下半年,某民营企业的13名员工为养老保险把企业主告上了法庭。陈燕萍担心此案急于处理,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她和同事们多次到这家企业调研,查明是非,安排企业领导跟这13名员工分别对话。调解那一天,从早上8点谈到晚上8点。陈燕萍本来就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最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得用打手势来处理矛盾,直到最后一名职工算完账签上字才离开。该企业根据法庭提出的司法建议,对同类职工也进行了补偿,从而避免了一起群体事件。由于对员工的补偿分期兑现,又给了这个企业生产自救的条件,如今这个民营企业更加兴旺了。

   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纪明说:“陈燕萍不仅努力做好审理案件的工作,而且做了大量社会工作,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她不仅是模范的司法工作者,也是优秀的党的基层工作者。”

   离开靖江时,记者在留言簿上留下这样的评价:真善美的化身。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法官,陈燕萍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人格特质。这样的为人肯定不是偶然的,我们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找到了答案。

   陈燕萍的父亲陈广从小参加新四军。解放后,父母都成为苏北一所麻风医院的医生。为了隔绝传染,从小镇到麻风医院,架了3座吊桥。20多年里,父母风雨无阻,每天穿梭其间。有两件事深深刻在陈燕萍的脑海里:一次,一位老人被浓痰哽住了,随时都有窒息的可能,父亲当即口对口给老人吸痰;一次,病人给母亲送了自己一针一线缝好的鞋底,尽管这鞋底有可能是传染源,但母亲还是用消毒水泡了一个星期以后,让女儿穿上了。

   父母视病人为亲人,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人格,关心弱者、同情弱者的品格,深深地留在了陈燕萍幼小的心灵里。她告诉记者:“父亲常教导我,当法官跟做医生一样,首先要立德,要有体恤之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才会有一颗公正的心。”

   父母的影响熏陶,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基层工作的刻苦磨练,对群众疾苦的深刻体恤,造就了一位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的模范法官和优秀共产党员。

 

  陈燕萍档案

 

   女,19644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阴园区人民法庭副庭长。

   先后多次荣立人民法院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先后荣获“泰州市共产党员标兵”、“江苏省十佳法官”、“江苏省十大女杰”、“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人民法庭优秀法官”、“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真诚为百姓的基层好法官

论向陈燕萍法官学习

本报评论员

 

   她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14年,处理了3100多件案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处理一起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14年扎根基层,她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审判事业;14年扎根基层,她赢得了一方百姓的信服和称赞;14年扎根基层,她以坚定的信念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诺言。她,就是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

   陈燕萍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和基层法官的光辉形象,展现了人民法官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精神风貌。陈燕萍是真诚为百姓、公正建和谐的基层好法官,是新时期人民法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杰出楷模,是全国政法干警的学习榜样。 

   平凡铸就伟大,朴实孕育光华。陈燕萍忠于人民法官的职责,源于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情怀。在陈燕萍心里,老百姓最亲,人民利益最重。听到群众冤屈,她热泪盈眶;解决群众难题,她不辞辛苦;调解化解纠纷,她不惜心血。在她的心目中,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把小案当大案来办。“法官要用心去做,只有用心才能当好法官。”这是陈燕萍多年的工作感受,更是陈燕萍心系百姓、坚守正义、公正办案、融情于法的不懈追求。真诚为百姓,公正建和谐,这正是陈燕萍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善良与威严同在的司法柔情、处处为群众着想的百姓情怀。

陈燕萍的事迹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只有公正司法、廉洁办案,才能履行好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只有真心贴近群众,用真情化解纠纷,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法官的崇高威信。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最重要的就是要立足本职,敬业爱岗,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我们向陈燕萍同志学习,核心就是要学习她的“真心真情真爱”: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对工作倾心负责,以真心赢得老百姓的信任;用对老百姓亲人般的真情来化解矛盾,创造和谐;爱事业、爱百姓、爱家庭、爱自己,通过真爱感动人、教化人。

   希望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迅速掀起向陈燕萍同志学习热潮,并把学习活动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全国法院涌现出更多“真诚为百姓、公正建和谐”的人民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