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弧线
作者:成正宜 发布时间:2015-04-28 浏览次数:2373
青春是瑰丽的梦想,青春是磅礴的力量,盐都法院刑事审判庭的“80后”青年法官工作敢担当、创新有激情、办案有底气、干事见真章,画出了盐阜法院最美的青春弧线。
十年磨砺,她且行且珍惜
2003年8月,毕业于盐城工学院计算机系的郝月,一心向往从事法律工作,不顾家里反对,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盐都法院工作。“当法官,手起槌落,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况且隔行如隔山,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第一任师父洪星给郝月上了第一堂课。
这一点拨深深促动了郝月的“追梦”神经。“郝月像钟表拧紧的发条,每天都提前到班将份内工作处理完毕,庭后就伏案学习各类法学书籍、法律文献,研究庭审笔录和裁判文书,她不是笨鸟先飞,而是逐梦起飞”,办公室主任康燕(与郝月同期)回忆起十年前的那一幕。
十年磨砺成一剑,郝月在青春的时光精准发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门外汉”到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历练成了青年干警眼中的“明日之星”。一组数据可以佐证:2009年到刑事审判庭独立办案以来,年均办案110余件,办理疑难复杂案件60余件,无发改、无错案。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审判之余笔耕不止,撰写了多篇具有学术质量的案例分析、实务探讨等文章被省、市相关刊物采用,多篇裁判文书被评选为优秀裁判文书。
2011年5月,盐都法院成立少年法庭,郝月“阵前受命”,担任少年法庭第一任副庭长(主持工作)。
同年12月的某一天,郝月办公室门口来了一位母亲,“我的儿子想考大学,但他是一名缓刑犯”。细问之下,得知她的儿子是一名学生,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通过教育引导,该少年无比珍惜重返校园的机会,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然而近在咫尺的高考却对他说了“NO”。
了解情况后,郝月用了半个月时间,前后跑了相关部门和上级法院十多趟,终于帮助迷途少年通过了轻罪记录消灭的批准。“推一把就是少年犯,拉一把就是大学生,我们多一份关爱,带给他们的将是全新的人生”,事情过后郝月对涉少审判有了新的认知。
承诺重若泰山,郝月不断突破、创新,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2012年,郝月借助少年法庭的平台,促成未成年人帮扶救助基金成立,两年多来帮扶失足青少年70余人次,实施救助5余万元;2013年,郝月针对涉未成年人性侵犯罪的情况,撰写了《致盐都区教育局关于防范涉未成年人性侵犯罪的司法建议》,被盐城中院评为全市法院司法建议一等奖;2014年4月,郝月积极与院领导沟通,争取支持,开通盐城法院首家少年法庭微博,开启了少年审判“微服务”时代。
“成功在人生中可能只有一两个点,是由别人去评论;而成长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在自己内心存在,虽缓慢,但却受益良多”,从兢兢业业的书记员到致力审判的法官再到业绩斐然的青年庭长,郝月诠释着青年法官“且行且珍惜”的平凡之路。
从检察官到法官,她实现华丽转身
2009年10月,王星月从响水检察院调入盐都法院,修长的身材,扎着朴素的马尾辫,她是该院近年来调入的第一个来自检察院的干警。
到法院第二天,时任刑庭分管院长的张爱武找到王星月,“考虑到你原来的工作性质,就先在刑庭工作吧”。
“以前在检察院公诉部门时,前有公安机关侦查,后有法院审判把关,压力不是很大”,要实现转身,就必须转变,这是王星月当下工作的第一要务,“到法院刑庭以后,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就重了,要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看是否构成犯罪,看相关量刑情节,既要达到惩治犯罪的目的,又要注意罚当其罪,不能畸轻畸重,更要考虑案件判决以后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春去冬来,王星月在刑庭一干就是六年,办公桌上的学习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笔芯用了一盒又一盒,法律书籍看了一叠又一叠,她用坚毅完成了自订任务:半年后熟练掌握刑庭开庭必备技能胜任本职;一年后能够独立办理案件;两年后能够办理疑难复杂案件。
2014年,一起涉及15名被告人,18名辩护人以及涉案5个罪名的疑难复杂案件被分到王星月手里。因案情复杂,作为主审法官,王星月在庭前做好庭审预案,将可能影响庭审的因素、庭审中必须达到的效果全部写明,在开庭时及时归纳争辩焦点,引导双方围绕关键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举证、辩论,在庭审最后总结出已查明的事实和待查明的事实,并向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规定,使当事人和旁听人员明法懂法,为之后的宣判做好铺垫。这场庭审足足持续了三天,从上午9点直到晚上8点,除了中途吃饭以外,一次都没有休庭。
超常付出,收获满仓。作为刑事条线的青年法官,王星月深知“刑事官司一生一次,必定影响一生一世”,她秉承“对每一个被告人负责,对每一次答疑解惑负责,对每一起案件负责,对每一篇裁判文书负责”的理念,6年共办理案件400余件,办理疑难复杂案件40余件,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品尝过检察官的酸甜苦辣,现在又享受着法官的喜乐哀愁,从检察官到法官,我希望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王星月正在实现着她的“法官梦”。
出身“豪门”,他求知若渴不停歇
“法大”,中国政法大学的“昵称”,在校生和致力进入这所“中国法学最高学府”的学生都习惯这样亲切地称呼它。2008年,盐都法院迎来了从“法大”毕业的青年干警吴南。
2009年初,出身'豪门'的吴南没有得到任何特殊待遇,被分到离城三十公里的大冈法庭。刚参加工作时,吴南似初生牛犊般,不怕苦、不喊累,跟随三个审判员,平均每天开三、四个庭,最多的一个月装120多本卷宗,从早晨忙到天黑,一天休息不足6个小时,但他却享受这充实的过程。
求知没有“短暂停”,也没有“休整期”。出身“法大”并没让吴南沾沾自喜,反而使其常怀本领恐慌,在忘我工作的同时,仍不忘专业知识的学习,考取了山东大学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再次背起书包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汲取能量,厚积薄发。
2012年初,吴南学成归来,被任命为刑事审判庭助理审判员,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法官。“尽管没有了打笔录、装卷宗的体力负担,也没有了学习书本知识的迫切压力,但现实是多变的,必须对客观真实不断探索,对法律适用不断斟酌,使每起案件都能做到公平正义,法律释明工作都能被当事人真心接受”,压力很大,动力更大。
2014年9月,盐都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徐某利用其直系亲属领导职务的影响力,在为他人在承接工程、安排工作、提干提拔、调整工作岗位等过程中收受贿赂,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案件是新类型案件,盐都法院第一次遇到这类案件。
办理新类型案件,锻炼一次就是成长一次。经过几年的磨练,吴南没有放过这次“充电机会”。在开庭审理了解相关案情后,吴南在定性量刑的问题上,甚为审慎,请研究生导师从理论角度帮助分析,请同学查阅资料文献并反复阅读,向资深的刑庭法官逐一请教,一环一节,一个不漏,在认真阅卷的基础上发现案件事实存在“硬伤”,依法核减被告人受贿数额十五万余元,最终作出了令公诉机关及被告人均认可的判决。“不愧是'法大'毕业的,庭审过程如学习影像般投影在法庭内”,该起案件的公诉员陈龙庭审结束后这样描述。
从事审判工作近3年,审理各类新类型案件20余起,撰写新类型案件评析以及调研文章10余篇,吴南从一个求知后生成长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业务尖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只要保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成长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临”,吴南用“法大”王涌教授的一句话分享着自己“耐住寂寞,学会笃静,静观成长”的经历。
他们和你我一样平凡,困惑于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朋友相聚的机会太少,但他们用激情与汗水交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单,在瑰丽梦想的实践中谱写着最美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