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萍1988年考进江苏省盐城市城区法院,1990年调到靖江法院,在机关从事立案信访工作。得知基层法庭案多人少,她两次打报告,要求去基层工作。1996年春,陈燕萍如愿以偿,从此一干就是14年。

    陈燕萍在法院工作21年,在基层法庭工作14年。她体会到:当好基层法官,就要有一颗爱民之心,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

 

她有着金子般的爱心

 

    2002年,7岁的残疾女孩何小敏,在爸爸患癌症去世,妈妈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年迈的情况下,不得已把妈妈告上法庭。

    承办此案的陈燕萍,虽想方设法让小敏的妈妈抚养小敏,但还是被妈妈无情抛弃。看着小敏那张被肿瘤挤压得变了形的脸,听着小敏“我要妈妈”的撕心裂肺的呼喊,陈燕萍搂着小敏说:“孩子不要哭,以后阿姨就是你的妈妈,法院就是你的家!”

    从此,陈燕萍数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小敏,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养。

    陈燕萍定期为小敏送来衣服、学习用品和生活费用。为早日医好小敏的病,陈燕萍还多方筹措资金,最终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资助下,小敏成功地摘除了面部的全部肿瘤。懂事的小敏在作文中写道:“法官陈妈妈给了我新生,我长大后一定好好工作,报答社会和陈妈妈。”

    熟悉陈燕萍的同事都说,关爱小敏只是陈燕萍关爱百姓的一个缩影。有多少失去生活信心的当事人,在她的鼓励帮助下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有多少老人在她的努力下重新有了生活的着落!有多少不孝之子在她的感召下良知被唤醒!

 

“有话慢慢说”

 

    靖江市法院审判员刘汉江和陈燕萍曾经是同事。他对陈燕萍印象最深的是16个字:“谦虚地听、耐心地答、审慎地思、公正地判”。“有话慢慢说”,就是陈燕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陈燕萍说,当事人来到法庭往往难以理性表达,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过程。作为法官,一定要不怕受气,耐住性子,听当事人把话讲完。法官通过倾听,可在法官和当事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桥梁,减轻当事人对法院、法官的消极抵触情绪;还能了解当事人的心结在哪里,可以找到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为顺利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一次,一位当事人朱某来回十几遍阐述自己的诉讼理由,旁边的人听得都打起了瞌睡,而陈燕萍却是静静地、耐心地听着他诉说,细心思考矛盾的症结和根源,很少打断他的讲话。

    直到朱某没有新的理由需要说明时,陈燕萍才向他讲起法律规定和处理方案。没等陈燕萍讲完,朱某就说:“陈法官,你怎么说怎么好,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的理由的人,你尊重我,我信任你!”

    在办案中,陈燕萍总是以特有的细心、耐心和同情心,在法、理、情之间寻找结合点,准确切入案件,把握案件的走向,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作为一名法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陈燕萍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的基层工作使她认识到,法官除了要有一颗爱民之心,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陈燕萍所在的靖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是苏中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群众的维权意识强,劳资纠纷、房地产案件相对较多。

    2008年下半年,当地一家民营企业的13名员工,因为养老保险的事儿把企业主告上了法庭。陈燕萍担心,此案如果急于处理,会引发群访性事件。于是,她和同事们多次到这家企业调研,查明是非,安排企业领导跟这13名员工分别对话。

    调解那一天,陈燕萍从早上8点谈到晚上8点。那天她本来就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最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得用打手势来处理矛盾。陈燕萍直到最后一名职工算完账签上字,才和同事离开,避免了一起群访性事件。

    这家民营企业由于对员工的补偿分期兑现,又获得了生产自救的条件,如今更加兴旺了。

    2007年上半年,辖区发生一起因新建学校涉及30多户村民的拆迁案件。部分村民对补偿方案不满意,出现集体阻工和聚众上访的征兆。如果不迅速妥善处理,不仅学校建设无法按期完成,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党群关系。

    陈燕萍接手案件后,立即带领同事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协调解决群众困难,为拆迁村民争取合法权利。

    为解决一名村民的建房困难,她多次往返有关部门帮助办手续,筹资金。一个星期下来,陈燕萍人瘦了一圈,满嘴起了血泡。

    许多村民见了,十分心疼,纷纷表示:“陈法官是真心为我们办事,她的话我们听。”

    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子就这样得到了协调解决,为新建学校校舍如期完工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