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很多人可能一辈子只进一次法院、只打一次官司。我们做法官的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法院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这才配得上人民法官这个称号。”平时他性情温和,但对待工作却有热情如火,走村入户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行走在乡间的法官”。他就是溧阳法院南渡法庭审判员戴伟民。

 

二十多年的法官生涯,戴伟民的办案质量、数量逐年递升。2013年,办结案件达504件,所办案件无超审限案、上诉无发改案件。由于业绩突出,他先后被表彰为全省执行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调解能手、省优秀人民法官。先后荣立过最高人民法院一等功、连续两次荣立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等功。去年,他的事迹还入选了第二届溧阳市政法系统“十件最感人的事”。

 

忘我工作成就“办案状元”

 

戴伟民永远忘不了,二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穿上法袍坐上审判席时的复杂心情。面对当事人焦灼、期盼的眼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做一个群众信得过的法官。他每天都把工作和学习安排得满满,注重法律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并把收集的生活哲理、谚语、寓言、典故,嫁接到案件审理中,化解矛盾的效果逐步提升。他撰写的《论和谐执行》《天平,在我心中升起》均被省级、地市级刊物录用;在常州中院征文比赛中,他创作的诗歌《假如我将卸下法袍》《当法官真好》获二等奖,议论文《珍惜法官的荣誉》获三等奖。

 

二十年间,他从一个门外汉成为溧阳法院的 “办案状元”,很多当事人点名要他承办案件。大多数人只看到他写判决书时的轻松,却未看到其背后的付出。接手每件案子,戴伟民总是在庭审前认真看阅卷宗材料,熟悉基本案情,思考可能存在的法律关系;庭审中耐心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细心甄别证据,审慎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形成法官的内心确认,确定真实的法律关系和案件事实,然后主持调解或依法裁判;庭审后细心释法答疑,努力做到事了案结人和。而案件一旦进入执行程序,他立即分析案情,第一时间采取执行措施,保障权利人的权利最大限度得以实现。在保障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

 

在审理一起家庭类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戴伟民发现双方当事人之间虽然矛盾异常尖锐,但毕竟是骨肉至亲,他沉着冷静的论亲情、讲法理,一点点打开当事人的心扉,将亲情逐渐融入法律。一声“爸妈,我错了!请你们原谅。”使年迈的父母起身与儿子抱成一团,相拥而泣,两代人的矛盾顷刻间烟消云散。

 

走村入户终成“群众亲人”

 

长期工作在审执一线的他,与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时常与农民、工人接触,更多地看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和工人工作的艰辛,他总是笑着与农民比收入,与工人比纪律。在办案过程中,他对普通农民、工人尤其是残疾人、受害人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指导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宅基地纠纷等,坚持到现场实地勘察、走访,做到心中有数。并尽可能对赡养纠纷、抚养纠纷等进行登门回访,巩固庭审成果,防止纠纷反弹。同时努力做好法律服务延伸工作,其被院里推选为法制副村长,即使平时案件多,日常工作量大,他从未推却过任何一次法制讲座和“送法进村”活动,利用一切可以贴近群众的机会,跟群众拉家常。

 

“戴法官,我生了一场病后瘫痪在床,老公天天在外面赌博,我想要离婚,又没得到法院来,这可如何是好?”

 

“老戴,楼上又有水滴下来把我刚洗的衣服弄湿了,怎么办?

 

“戴叔叔,爸爸妈妈离婚了,都不要我,怎么办啊?”

 

“小戴啊,我儿子不仅不养我,还要赶我出家门,怎么办啊?”

 

………

 

一个个问题在戴伟民这里找到了答案。同时,只要一有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他就走村入户进行告知,并主动落实,为农村、农民和乡镇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润物无声妙解“疑难杂症”

 

曾有当事人跟书记员说:“你们案件复杂繁多,人手又少,尤其是跟着戴伟民的书记员,最是辛苦了。”大家都被戴伟民的敬业精神折服,而他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法官的本职工作。同事们看到他中午不休息,常说他“身体不比老黄牛,做事情太细了会疲劳过度的。”他只微微一笑,却时刻将“细节决定成败”铭记在心,从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审判方法和执行办法,形成自己的办案风格。在审理案件中,努力引导当事人做积极的沟通,变对抗为对话。他营造出春雨润无声的和谐氛围,让当事人在不知不觉气消怨解,握手言和。

 

在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中,被告一进法庭办公室,原告即指责其欠债不还,并骂声不断,被告也随即对骂,承办法官戴伟民立即制止双方的唇枪舌战,未料阻拦不及,反被被告扔向原告的热水瓶中冲出的开水烫伤,但他仍坚持与其他干警一起将争执的双方分开。因为还惦记着手头的几个案件,烫伤后他没缺过一次勤。

 

2007年至2009年间,戴伟民年迈体弱的父母相继病倒,瘫痪在床,他奔走于溧阳、南京两地,即使生活再难,也没有落下工作。除夕,他依然奔波在执行途中,在将一笔笔履行款交到权利人手中,看到他们的脸上露出笑意时,他感到很欣慰。面对权利人请客送礼,他婉言谢绝,并加以解释,既不使人尴尬,也不让人忐忑。他明白,公正与廉洁是紧密相连的,要保持公正,就必须以廉为先,诚如他的诗中写到“假如我将卸下法袍,我会慎重地告诫在职的法官,不要因为贪婪而最终毁于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