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想去实现我的梦想!”当有人在抱怨基层法官工作累、收入低的时候,她却毅然放弃北京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工作,选择到基层法院做一名普通的法官。这一切,只因为她的心中有一个法官梦。一转眼,已是七年光阴,如今她的身上依然保持着职业律师的干练和果敢,但更多的是法官特有的理性和睿智。

 

她,就是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助理刘晓夏。自踏上审判岗位,她勇于进取、刻苦钻研、秉公执法、忘我工作,担任法官四年来,共办理案件919起,解决争议标的额高达12.43亿元,且无一错案。刘晓夏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名人民法官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绽放着她的法官梦想。

 

当事人心中的“晓夏法官”

 

每天清晨,这位面容清秀,衬衫窄裙,一副白领丽人模样的80后女法官总会以“美丽心情”开启一天的“战斗”模式。商事案件纷繁复杂,处理难度大,对于这块难啃的骨头,刘晓夏凭借深厚的法律功底,平易近人的性格,总是竭尽所能化解矛盾,给当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心中的法官梦,善待每一位当事人,谨慎办理每一个案件,妥善解决每一起纠纷成了刘晓夏时刻牢记的三准则。她的当事人中有一半称呼她夏法官,“我更喜欢别人叫我晓夏法官,因为这样更能让当事人有亲近感。”

 

刚刚结束的庭审,出乎意料的快。怒气冲冲走进法庭的被告某建筑公司负责人王某,坐到被告席上,一边对原告以诉讼的方式向他要债表示不满,一边抬眼把法官端详半天,突然,王某惊呼道:“刘法官,三年前你有没有办过一个园区工地上的债务纠纷……”通过王某的一番描述,刘晓夏也反应了过来:“是水墨三十度吧?我记得你,好久不见,这次又是怎么回事?”被刘晓夏认了出来,王某开心地一拍大腿:“就是嘛!我说怎么看着那么眼熟,原来是晓夏法官!就冲着你上次十多次的现场调解,那么辛苦,今天这个案件我就跟原告和解了。我马上让财务安排付款!”看到王某这么快就答应和解,晓夏法官一面与原被告敲定调解协议,一面安排书记员做调解材料。

 

“说实话,以这种方式这么快就完满解决案子,真的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但这也是意料之内的结果。”这位当事人口中的晓夏法官,露出了招牌式的抿嘴微笑。都说法官在当事人心中的形象怎样?当事人最有发言权。这么多年,刘晓夏在依法办案的过程中,绝不摆起法律权威的架子,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说,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总是走进当事人的心中办案。独立办案4年来,很多当事人对刘晓夏胜败皆服,“晓夏法官”已然在当事人和律师中间有了很好的口碑,而这,也是对刘晓夏这么多年追逐法官梦想最好的肯定。

 

司法战线上的“金融卫士”

 

说起虎丘法院的“金融卫士”,刘晓夏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涉钢贸案件集中爆发,牵连着互保圈、三角债、民间借贷、劳资纠纷的涉钢贸案件不仅案情错综复杂,且部分钢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藏匿资产、玩失踪,法院审理起来困难重重……众多“无头案件”如潮水般涌入法院。面对如此多的案件,还在哺乳期的刘晓夏一头扎进了案堆里,一趟趟的跑钢贸市场。为了解决送达难题,三伏天,她无数次赶往钢贸市场,硬是做通市场管理方的工作,配合其一起挨家挨户地敲开商户的门;为应对当事人多的难题,她把开庭现场设在了钢贸市场内;面对有些已经不在市场里的当事人,她一遍遍地打电话告知其办理授权手续;电话、邮件、微信,为了能让存在顾虑的当事人前来调解,她通过多种途径做通工作,告知其法院的工作程序,调解的思路;每次十多家钢贸商户,经常要调解到晚上九、十点钟……有一次,在集中调解的一批钢贸案件中,一个姓黄的钢贸商户让刘晓夏记忆犹新。她连续四天打了二十多个电话联系他,可黄某还是心存顾虑,不愿意出面调解。无奈之下,刘晓夏只得冒着酷暑,亲赴该商户家中做释明工作,可黄某还是“冷眼”相待,让刘晓夏多次吃了闭门羹。第二天就是集中调解的日子,刘晓夏发了条短信:“黄先生,你执意不愿意调解也没关系,作为法官,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只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力帮大家解决问题,希望明天你能到场。”第二天,本以为黄某还是会缺席的刘晓夏,却意外的在调解的前几分钟看到了他,黄某不好意思地握着刘晓夏的手说:“刘法官,你的执着精神打动了我,我愿意参与调解。”那天,到场的十二家钢贸商户经过反复协商均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多。

 

为快速高效、利益最大化地维护涉钢贸案件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刘晓夏摸索出了集中送达、集中保全、集中调解、集中开庭的“四集中”工作模式,前后审结了该类案件183件。华夏银行苏州分行为表谢意特意送来了锦旗,称其为“金融卫士”。

 

说起这位“金融卫士”,很多当事人甚至是败诉方都对其夸赞有加。“我记忆较深的是一个败诉企业的代理律师发给我的一条短信,让我感动了好久,也更让我坚定了当一名法官的梦想。”那是一个涉及保险责任范围的保险合同纠纷,刘晓夏经过再三衡量,作出了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宣判后,刘晓夏跟原告律师说:“对不起,您要是还坚持您的观点,可以上诉。”没想到原告律师不仅没有对败诉的事实气急败坏,反而客客气气地对刘晓夏说:“我与当事人商量后决定不上诉了,晓夏法官,我服你!”事后,该律师还发来一条短信:“原来,律师可以做得更像理想中的律师,法官也可以更像理想中的法官!与您一起办案,就像听音乐!”。

女儿眼中的“加班妈妈”

 

“加班”,是刘晓夏女儿小想想继“爸爸”、“妈妈”、“奶奶”之后学会的又一个词语。

 

“妈妈去哪儿了?”对于小想想来说,这也许是她懂事后最常有的疑问。

 

作为一位年轻妈妈,更作为一名女法官,对于家庭和工作有着太多的无奈。自从进了法院,加班已然成了刘晓夏习以为常的事情。“披星戴月几乎成了我们的职业特征了。”对于加班,刘晓夏是这么笑着回应的,可说起自己的女儿想想,刘晓夏则有着太多的愧疚。2013年下半年,案件的暴增让刘晓夏和她的同事们成了加班狂人,每周连续三四个晚上加班到九、十点钟不说,放弃周六的休息时间来办案对她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刘晓夏的家中还有一个刚断奶的女儿。一岁多的孩子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可女儿想想却时常看不到这位“法官妈妈”,小小的身子经常趴在窗户边,从下午六点开始就眼巴巴地等着妈妈回家。为此,在纳米技术研究所工作的丈夫为了支持妻子的法官梦想不得不调整科研安排,化身超级奶爸,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每次我女儿找我,我丈夫便和她说妈妈在加班,让她乖乖的,她就懵懵地点头,可能她也不知道加班是什么意思,但是加班却成了从她嘴巴里讲出来的第四个词。”说起自己懂事的女儿,刘晓夏一脸幸福,“有时候女儿想跟我一起睡,看到我要加班就会说妈妈累,亲一个抱一个就好,我那时候真是又窝心又愧疚。”

 

“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存在差距,平衡很难,牺牲也在所难免,但是我想要通过努力把差距尽量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