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法院三项措施攻克“送达难”
作者:王玥 发布时间:2014-10-13 浏览次数:852
9月,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开展“集中送达月”活动,采取多项措施攻克 “送达难”,取得了显著成效。
源头治理,精确送达信息。严把立案关口,向当事人讲明文书送达的重要性,严格审核被告住所地址、通讯方式,适时拨打被告电话进行核实,确保送达地址准确无误。对于金融案件中被告下落不明情况普遍的情况,该院向各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在与客户签订合同的同时,以合同附件的形式注明准确送达地址,防患未然。该建议得到了辖区内数百家金融机构的响应和落实。
创新机制,丰富送达方式。采取邮寄送达、集中上门送达、电子邮件送达多种方式,提高送达效率。与邮递公司加强沟通,对于法院邮件分类送达,对于个人地址,利用清晨、中午、傍晚、假日等有利时机。打破8小时工作制,定期组织假日送达、晚间送达等集中送达行动,对被送达人地址进行划片、归类,派出送达小分队分片集中送达上门;积极探索电子送达平台,在金融审判中试行电子邮件送达信息库,对于金融机构等案件量多的当事人,采取电子邮件推送,减少文书纸张用量,提高送达速度。
整合资源,构建联动机制。强化与基层街道、社区和派出所的沟通联络,指派专人予以协调,着力构建系统性的送达渠道,有效查找当事人精确的联络方式和基本信息。如遇到被送达人不在家,家中又没有成年家属的情况,通过基层组织负责人协助送达,让送达干警在执行送达任务时有更多的“触手”。
加强保障,提高送达效率。为上门送达人员配备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针对故意躲避送达的被送达人,必要时采用技术设备对现场进行录音、拍照、摄像,及时采集固定证据,将证据材料进行情况说明,详细记载当事人情况、送达内容、在场人员、送达时间地点等信息一并装卷,有效遏制被送达人故意躲避送达的行为,还保证了送达程序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