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萍是泰州市靖江人民法院园区法庭副庭长,她扎根基层法庭14年,所办3000余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独创的陈燕萍工作法受到专家、同行的广泛赞誉。据悉,陈燕萍的事迹将于20101月中旬在《时代先锋》栏目中向全国集中推出。

 

“法官不是官,是为民解忧的公仆”

 

  陈燕萍对一起案件,虽然现在已过去20多年,但仍印象深刻,至今没有忘记,这一案件一直激励她,当法官就要当像唐大姐那样的法官。

  那时陈燕萍刚到盐城市城区法院任书记员,审判员唐玉兰审理一起买卖合同货款纠纷案件。原告王某是一位山东大汉,他销售建筑材料给盐城李某,李某欠王某7万多元货款未还,王某多次至盐城催要,而李某避而不见,无奈之下王某诉至法院。

  时值年关岁末,天寒地冻,高大的山东汉子穿着单薄的空心棉袄,在法院门口一蹲就是几天。审判员唐玉兰把他请进办公室,捧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轻声细语地说:“你不要着急,事情总能够得到解决。”接过那杯温暖的茶时,那位山东汉子竟然落下泪来,尔后,从腰里拿出了一把尖刀。原来他早已做好了这样的打算:如果打官司也要不到货款,回去,一来无法面对其他债主,二来无法面对妻儿,只有死在这里了。最终,在唐审判员的多次调解下,王某拿回了货款。

  “这件事使我至今难以忘怀。法官不是官,只是为民所托、为民解忧的公仆,况且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那么朴实的老百姓,我没法儿跟他们摆谱。中国人讲‘和为贵’,老百姓总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才会选择打官司,这个时候肯定满腹的怨气和怒气,你再对他冷言冷语,很可能就会使当事人失去理智,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陈燕萍由衷地说,“很多人问我,办过什么大案要案?我说没有。但是有些案件处理不好,可能就会演变成大案、要案。”

 

“坚定案结、事了、人和的办案宗旨”

 

  在靖江,提到何小敏和她的“法官妈妈”,几乎无人不知。

  20028月的一天,陈燕萍接手了一起抚养纠纷案。原告是9岁的小敏,被告是她的妈妈。

  1岁多时,小敏左眼上方长了个瘤,6岁时,右下巴又出现一肿块,由于家里穷一直没有得到治疗。小敏7岁时,爸爸患鼻咽癌去世,妈妈也因不堪重负不辞而别。小敏8次登门寻母,妈妈总躲着她。眼看病情一天天恶化,爷爷奶奶连她的学费都交不起,万般无奈,小敏拉着奶奶的手来到法院状告亲娘。可是,法院下达的承担抚养费用的裁定书被退回,每次传唤应诉都被拒绝。妈妈不见了。

  “阿姨,帮我找妈妈……”小敏流着泪恳求自己的情景一直在陈燕萍的心头挥之不去。面对这样一个贫困的残疾孩子,陈燕萍的心揪紧了:孩子要的不仅仅是抚育费,她要的是母爱啊!从此,办案法官成了小敏的新妈妈。生活上的必需品、找学校帮小敏减免学费、为小敏的病和医药费四处奔波……

  当记者问陈燕萍为何不依法追究小敏的亲妈“遗弃罪”时,她说她担心追究了反而会引起小敏妈妈对小敏的仇恨,那样或许小敏一生都找不回她的亲妈了。她一直在告诉小敏要坚信自己的妈妈终有一天会回到她身边的。

 

“法官不能只坐堂办案”

 

  2007年,靖江江阴园区内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一位正值青春花季的少女小兰葬身车轮。死者家属向肇事司机老张提出索赔要求,被老张拒绝。老张说自己是孤寡老人,没有经济来源。死者家属一纸诉状把老张告上了法庭,陈燕萍接手审理。

  第二天,揣上立案通知书,陈燕萍和书记员一道走访了双方当事人的家庭。

  小兰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境十分贫寒。看到法官登门了解情况,老人几度哭倒在陈燕萍怀里。

  老张家的境况似乎比小兰家更糟。面对陈燕萍的询问,老张机械地重复着案情。“他每次的重复述说都像是背书,连语气词都像是预先设计好的。”这让陈燕萍心里犯起了嘀咕。陈燕萍不敢多想,当法官这么多年,她知道,什么都得靠证据。

  走访结束,陈燕萍直奔交警大队。“果然是这样。”陈燕萍看着手里的车辆登记存根,长长地舒了口气。原来,这位孤寡老人是真正的肇事车主找来的替罪羔羊。

  面对陈燕萍手里的证据,肇事车主在小兰父母面前低下了头。

 

  记者手记

  1218,江苏靖江,零下4度。

  我们省级媒体一行13人踏上了开往靖江的车,开始为期三天的采访,采访对象叫“陈燕萍”,采访内容是典型事迹宣传,起初对这项“政治任务”,我兴致不高。然而,采访工作行至一半,我便开始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冬天的靖江很冷,但陈燕萍的事迹的确温暖了我;她没有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她所处理的案子甚至只能算为“鸡毛蒜皮”,但却是这些贴近生活的细枝末节感动了我。

  结束采访时,记者问陈燕萍:“一直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民事案件,有没有感到厌倦的时候?”她坦言,的确有时候会有,但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的时候,她所有的委屈和压力都会烟消云散,那时的自己也最有成就感。最后她告诉记者,“其实,我最大的心愿是‘天下无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