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定纷止争
作者:朱来宽 发布时间:2014-11-04 浏览次数:1985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司法为民的窗口,处在调处矛盾的风口浪尖,也是化解纠纷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基层法庭建设,坚持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司法便民“三位一体”同步推进,使人民法庭真正成为阳光司法的窗口、便民服务的基地。
强基础,提升司法为民能力
服务不仅要便捷,更要注重品质。宿城法院在为民司法过程中倡导“两个充分”的服务标准,即充分方便群众使用和充分服务群众需求,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升司法为民的高度。
随着区划调整宿城法院从泗阳法院和宿豫法院划入2个人民法庭,法庭均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软件、硬件建设都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要。2008年,该院搬入新大楼办公后,随着审判工作信息化、规范化要求不断提高,审判办公楼功能不全、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日益凸显。该院改造建设了“四合一”大厅、标准科技法庭、执行指挥中心、视频信访接待室、院史陈列室、干警健身馆等,干警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都能及时更新。2013年初开经济技术发区法庭顺利挂牌,办公条件和环境设施在全市处于前列。洋河法庭也从民房搬入新址办公,办公条件大为改善,改变了过去法庭不够用、无法“三同步”的情况;埠子法庭也修缮一新。
目前,3个法庭与院机关同步实现工作标准化、要求规范化和办公信息化。
抓队伍,打牢服务群众根基
宿城法院千方百计在改善法庭队伍结构,强化队伍素质,提升战斗力上下功夫,要求干警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零距离”地把司法为民诠释到位。
一方面抓资源配置,充实法庭力量。优中选优,精选3名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年轻有为的法官充实到法庭正副职岗位,强法庭之心。将近年来招录的一批高素质法学专业人才安排在法庭锻炼,不断提升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做群众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健法庭之体。
另一方面抓学习培训,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各项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培养法庭干警大局意识;通过开展“百日办案竞赛”、“庭审观摩竞赛”等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法庭干警业务水平;注重政治关怀,积极解决基层干警的职级待遇,优先提拔重用法庭干警,增强基层干警的职业荣誉感。
近年来,宿城法院3个法庭先后多次被上级法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授予 “全省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涉诉矛盾化解工作先进集体”、“优秀人民法庭”、“廉洁示范庭”、被省委政法委命名为“公正司法示范点”等称号。
接地气,高效化解群众纠纷
“心贴近了,根才能扎牢,法庭接了地气,群众就会信任和支持。如何接地气?那就得把服务抓到位。”宿城法院院长刘怀如是说。
该院在法庭设施配置上处处着眼于便民、利民。3个人民法庭全部实行“无假日法庭”制度,每一处法庭都设立便民诉讼服务中心,做到咨询有人应、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法官有人找、上诉有人办、信访有人接的细致服务,让当事人少跑一趟腿、少找一个人、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同时,还在每个法庭配备饮水机、书写台和报刊架等设施,为当事人提供舒适便利的候接环境;设置导诉台,免费向群众发放诉讼指南、举证须知、诉讼收费标准、诉讼风险提示、司法救助规定等各类诉讼指导材料。真诚到位的窗口服务,让群众觉得法庭不是一所让人敬而远之的“衙门”,而是一门可以信赖的“亲戚”。
与此同时,该院强化便民诉讼服务创新,落实“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走路”的原则,积极深入矛盾纠纷发生地、当事人所在地、村居组织办公地等地方灵活安排开庭,让老百姓零距离接触庭审、面对面学习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基层法庭主动化解纷争的职能作用。根据农村案件标的小、区域分散的特点,法庭采取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组成“1+1”审判小组的方式,走村串户快速审结各类涉农案件。
通过就地开庭、上门调解、以案说法等形式,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3个基层人民法庭为群众开辟了三条定纷止争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