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生
作者:熊 磊 发布时间:2015-01-05 浏览次数:2180
“城里干部到我们农村来,一点架子也没有,还不时帮我们解决困难,真是我们的福气!”……在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大墩村,人们对城里新来的干部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干部叫王晓东,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装备管理处副主任科员,高作镇驻村下访组组长。
访民情
“大墩的人口是1673人,我叫王晓东,现在就是大墩村的第1674人,你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2014年9月1日,刚到大墩村的王晓东还没安顿好自己,就利用村里召开大会的机会,迅速与村民拉近了距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王晓东清楚,只有深入群众中,倾听群众心声,以调查了解到的实情,才能谋划好驻村工作。
接下来,白天,他与驻村下访组成员及村组干部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熟悉村情,了解村民家庭、人口、收入、土地、劳务等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需。晚上,一个人在宿舍整理材料,制定驻村计划。
通过调研走访,王晓东发现许多村民对村里做了哪些工作,收支情况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都非常关心,但却没有一个可靠的信息源,导致很多矛盾和误会的发生。
“开展农村工作,关键要靠群众信任。”随即,王晓东与村两委一起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村务公开实施方案,规定凡是涉及财务收支、集体经济运行、征用土地补偿、基础设施建设等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事项,都要一一进行公开。
“村子里花了哪些钱,花在哪,怎么花,现在都是一清二楚。”日前,在一期关于集体财务收支及分配、集体资产出租及处置为内容的村务公开上,一位村民高兴地表示。
如今,这样的村务公开已成为大墩村的常态,而这不仅让村民对村里的事更加明白,还让村干部跟村民的的关系更加顺畅。
谋发展
“晴天土、雨天泥,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这是王晓东刚来大墩村时,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其实,大墩村属镇中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但却因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村的经济发展。
要发展,就必须先修路!于是,他开始四处奔走,深入了解大墩村路桥分布情况,与下访同事及村两委共同研究论证规划设计,并结合该村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全面解决大墩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思路。
据了解,经过前期大量工作,新建一条350米长、2.5米宽的乡村混泥土道路和一座10米跨度、4米宽的桥梁,维修一条1500米长的混泥土道路的综合改修建工程已正式完成规划。目前,王晓东与同事正在积极与镇、县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将此建设项目列入2015年“一事一议”农路指标。
“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就像拿到了土地的身份证。”前不久,大墩村村民老李拿到了自己4亩地的确权证书时显得特别高兴。
其实,在土地确权工作启动之初,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闹矛盾的事前,村支书李玉义也经历了不少。“让农民心里踏踏实实地进行确权,成了村里的大难题。”李玉义说,“这还得多亏了下访组的同志们,不然这工作真难以开展。”
原来,王晓东和同事们在了解村两委反映的情况后,各自发挥专业特长,第一时间列出10余个矛盾调处“参考答案”,依法依规,准确回应村民疑问,确保农民权益有保障。
据悉,大墩村的1200余亩可用耕地已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这既让农民的财产权得以实现,也将农村土地资源变成资金、资本,犹如拿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解民忧
大墩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贫困人口多,留守人口也多。据统计,该村现有留守人口数为652人,占了全村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贫困人口超百人。
作为驻村下访工作的一部分,扶贫解困成了王晓东的当务之急,等不得,更是拖不得!依靠前期的细致调研,王晓东迅速摸清了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并经过梳理,他结合各家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扶贫计划,得到了建湖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
很快,下访组为该村贫困户制定了救济、培训、种养等多种帮扶措施,分类予以帮扶。2014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下访组专门组织了一次“送温暖”集中走访活动,为该村30户贫困家庭送去200元解困资金。
“多亏了王组长雪中送炭,要不然,这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了。”在接过下访组的解困资金时,大墩村贫困户老徐由衷地说道。
同时,为着力化解住房、看病、上学、上访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实现纠纷纠纷解决在基层。下访工作组专门建立摸排台账,做到摸排不留死角,调处不留尾巴,通过细致工作,发现了问题症结,提出了好的解决办法。
一位大墩村村民说:“下访组就是我们的调和剂,这些人懂法律、讲道理,以往纠缠不清的矛盾,经他们一调处,还真是有效果。”据了解,截至目前,下访组摸查出来的该村3起赴省、进京信访矛盾现都已实质化解。
从群众眼里的陌生人变成群众的贴心人,驻村三个月,王晓东用脚步丈量民生,用真情、真心、真诚赢得了广大群众真诚的掌声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