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审判现代化 实现正义加速度
作者:新华日报 戴丽娟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2359
点一下鼠标便可精准锁定“老赖”名下的存款,轻触屏幕便可轻松进行网上立案,通过视频便可接访千里之外的当事人,进行人脸核验便可快速参与诉讼活动……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全省各级法院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智慧法院建设,紧跟时代潮流,勇立发展潮头,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庭审语音智能转写、电子质证随讲随翻、材料流转云柜互联、文书制作左看右写、案例文献自动推送、简易判决一键生成、同案同判数据监测……“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得到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7年4月,省法院在苏州召开全省智慧法院建设推进会,总结推广“智慧审判苏州模式”,部署推进全省智慧法院建设,有效破解司法难题。
在“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带动下,全省各级法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跑步进入“微时代”。
方便诉讼 让执法办案更高效
1月12日,刘咏桦律师收到了盐城中级法院信息平台发来的短信,他代理的李某申请执行案的执行款6.5万元已经到账了。他笑着说:“以往查询执行情况,不知道要往法院跑多少趟。现在,只要执行到了钱款,我们马上就能收到短信。而且,通过法院微信平台,执行过程信息也能随时查到。” 这是盐城法院利用法院大数据开展司法便民工作的成果之一。
不忘初心,司法为民。盐城中级法院院长王世华强调一个理念: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落脚点不是信息技术的新颖度,而是实实在在去“解决问题”。
在盐城法院,可以实地观摩体验即时通讯系统、楼宇引导系统、短信提醒系统等很多解决大问题的“信息化创新”手段。通过统一部署诉讼服务一体机、跨域立案、排队叫号、诉讼外纠纷引导等信息化系统,2017年以来,盐城全市法院共接待各类来访群众20余万人次,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审结案件9735件,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化解纠纷3284件,为群众节约诉讼费用近1500万元。
镇江辖区范围内共有8家法院,年案件量达10万余件,而全市法院法医只有3人,司法鉴定条线案多人少状况较为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2017年年初,镇江市中级法院司法鉴定处率先在全省法院开展网上法医技术咨询工作。“法官在审理案件中遇到法医技术方面的问题时,可随时通过办案系统直接向中院法医提出咨询,同时把相关的病历资料、鉴定材料、文书等传至法医的办案系统中,主、协办法医针对法官提出的问题作出专业回复。”镇江中院司法鉴定处副处长邓戎介绍道。
截至2017年12月20日,镇江全市法院利用网络系统共提起245件技术咨询,比前年同期增长了184.9%,平均每个咨询案件节约8至10天。省法院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全面推广。
南通中级法院辖区内共有南通监狱、南通女子监狱、通州监狱三家监狱,是全省管辖监狱最多的中院。2014年以来,南通中院审结减刑假释案件总数为9157件,其中开庭、提审案件数为922件,占比10.07%,即每十件减刑假释案件中,约有一件需要开庭或提审。
南通中院到辖区三所监狱的往返时间均超过一个小时,再加上监狱安检等程序,法官们每次庭审往返占去了较多的时间。基于此,南通中院决定引进远程高清视频系统审理辖区内监狱减刑假释案件。2016年10月,南通中院与辖区三所监狱的网上远程视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时空的距离锐减为零。
“远程高清视频系统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诸多优势,主要是利用现有标准型科技法庭、在监狱设立远程席位的方式,实现法院与辖区内监狱间的远程减刑假释应用,使办案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南通中院审监庭庭长陈健全介绍。
阳光透明 让司法公开更有力
新形势下,怎样积极主动地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怎样使司法公开、公平、公正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怎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智慧法院”让这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
2017年11月16日,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腾讯公司,推出全国法院系统首个移动互联全业务生态平台——“微法院”。
据省高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周继业介绍,建立全流程、一站式的“微法院”,有利于形成江苏法院独特的网络生态系统,推动业务及管理移动互联网化,推动司法审判和诉讼服务更加公正公开、高效便捷。“微法院”平台共有12个功能, 面向案件当事人,“微法院”平台可以提供在线预立案,智能辅助生成标准化诉状。通过“腾讯慧眼”人脸识别技术,在审判流程的各个节点进行人脸核验,方便当事人快速参与诉讼活动。证据提交等流程也可通过微信完成,降低诉讼成本。“一案一群”使流程节点告知、证据材料提供、案情交流讨论、流程文书送达更加便捷。另外,“微法院”的益处主要还在于能提高办公办案的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让公正看得见,让正义更直观。在去年备受社会关注的“垃圾跨省倾倒太湖西山案”审理过程中,苏州姑苏区法院两次开庭均全程互联网直播,还邀请新闻媒体及当地群众逾两百人旁听庭审。宣判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通报审理情况。
“公开更能守护公正,法治过程清晰可见,审判更具说服力。”姑苏区法院院长钟毅说,2012年年底,姑苏区法院首次“触网”进行互联网庭审直播,从2013年的20余件到2017年的480件,庭审直播逐年翻倍递增。
截至2017年12月,全省法院互联网直播案件超过12万场次,直播数量位居全国法院首位;全省法院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网871959篇。可视化、数据化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江苏法院“互联网+”时代的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实现了从“现场正义”到“可视正义”的质的飞跃。
给力执行 让权益兑现更快速
打开手机,连接网络,登录账号,执行人员动动手指就能在案件执行现场将案件的一系列信息实时录入……南通中级法院在全国率先推出、与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对接的执行APP,填补了法院执行办案质效方面的空白;无锡中级法院在全国首创“被执行人履行能力智能分析系统”,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计算被执行人履行能力……
“法院也开始用无人机执行工作了。”2017年7月6日,宿迁中级法院与宿豫区法院联合开展的全媒体直播现场,一架无人机紧急升空,引来群众的围观和议论。运用无人机高空侦查、现场跟拍、航拍取证等优势,可以对执行现场的空中、地面进行立体式、全方位摄录取证。同时,地面上使用4G单兵传送,将执行画面及时切换到执行指挥中心,最大程度地保障执法行为的实时监控、统一指挥、迅速处置。
信息化深度改变法官的执行方式,执行法官深切体会信息技术带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奇效。在姚某与谈某等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丹阳法院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后发现被执行人谈某名下有数只股票,及时进行了网上冻结。从2017年6月30日查询到股权信息、强制交割,并由证券公司将款汇到法院,至同年8月5日发还申请执行人,前后时间仅一个多月。
创新永无止境,未来激动人心。“面对互联网+的时代浪潮,江苏法院将以更加超前的思维,更加宽广的视野,继续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不断助推审判现代化,实现正义加速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谈及“智慧法院”的前景,周继业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