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院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稳步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5月18日,省高院发布了全省法院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相关情况及典型案例。

“暖企”行动以信用修复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今年3月底,江苏全省法院启动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以企业信用修复“暖企”行动为牵引,以市场主体出清“助企”行动、善意文明执行“护企”行动、推进政务诚信“惠企”行动、执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安企”行动为支撑,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信用总体水平持续提升。

全省法院会同当地信用管理、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对企业失信被执行人逐一排查摸底,按照制式台账进行登记,标注企业的基本信息、纳失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履行能力、执行案件情况等信息,建立可退出、需指导、应约束三类清单,引导虽有失信行为但有主观修复意愿尤其是有存续发展前景的企业,主动履行法定义务或者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以修复失信记录,尽快退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促使市场主体更好生存和发展。

根据排查摸底情况,全省法院纳入“暖企”专项行动治理范围的42373家企业中,纳入可退出清单的有23070家,纳入需指导清单的9757家,纳入应约束清单的9546家。各地法院坚持边排查、边治理,目前全省已删除企业失信信息5790条,将1516家企业退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护企”行动

以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维护企业权益

苏州中院出台强化善意文明执行、保障中小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稳企复产14项措施”,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无锡中院、苏州工业园区法院两则执行案例,入选最高院公布的12件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典型案例。无锡中院推动物联网电子封条、电子监管系统提档升级,完善“物联网+执行”信息管理系统。省高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工作指引》,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严格依法规范法院执行行为。

发挥府院联动协同作用 实现劳动者与小微企业“双赢”

典型案例

2021年8月,某家具公司与工人王某某等13人就29.4万元工资达成仲裁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该公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临严重资金压力,考虑到被执行人为当地经营家具加工业务的小微企业,高淳法院前往公司所在地实地调查。经查,发现该企业仍在生产经营,厂房内尚有运转中的机械设备及部分半成品,且有数名工人正在施工作业。执行人员对上述设备和物品进行“活封”:允许被执行人在不转移所有权、不妨碍执行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加工。此外,法院得知被执行人与案外人有正在履行的加工承揽合同,但受疫情影响,双方均未履行完毕遂陷入僵局。高淳法院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及时与开发区管委会联系,统筹组织协调,最终案外人按协助执行通知支付了13名工人近30万元工资款,案件顺利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