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家”三联动 护航健康成长——宿迁市宿城区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小记
作者: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 赵春秀 范皓月 发布时间:2025-02-20 浏览次数:216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是人民法院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探索创新家事少年审判工作机制,推动构建法院、学校、家庭三方共同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新格局,为辖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以“院”之力,开展多维度司法保护
“我写一个数字,你看到的是几?”
“我看到的是9。”
“站在我的角度看到的是6,站在你的角度看到的是9,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爸爸妈妈现在都想跟你一起生活,从你的角度,更想和谁一起生活呢?”
“跟妈妈!”
这是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孩子一直不愿意表达真实意愿,承办法官邀请心理咨询师和妇联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轻柔关怀的话语、专业的心理疏导,逐步使孩子打开心扉,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赵春秀介绍, “在家事纠纷案件中,我们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引入心理辅导,邀请妇联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从目前来看,取得了较好的‘疗愈’效果。但考虑到家事案件的特殊性,为更好解决家庭中的真正矛盾,法官自己也应当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一名审理家事纠纷案件的法官主动学习,获得了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实现‘法学与心理学’跨界融合,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多维度司法保护”。
与“校”联动,开展多形式法治教育
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将司法正能量导入校园生活,真正打通未成年人普法路上的“最后一公里”,是宿城区人民法院一直积极求索的目标。
“太有意义了!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法院。” “我要告诉爸爸妈妈,法庭里面原来是这样的。”法院开放日活动结束后,宿迁市实验小学(西湖路校区)的学生们纷纷赞叹。
这是宿城区人民法院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宪法宣传周、“六一”儿童节、世界环境日等节日,法官邀请青少年学生走进法院,“沉浸式”学习法律,“零距离”感受法治文化。
2024年12月5日,第七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模拟法庭大赛决赛在宿城区人民法院举行。“在这次比赛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它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暖力量。”比赛结束后,一名获奖选手正在发表自己的感想,引起在场师生和法官的热烈掌声。
此外,宿城区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度,选派51名法官担任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官们以“兼职”法治副校长的身份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学生保护、预防犯罪、安全管理、依法治理等工作。根据学校需求开展普法讲座,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赠送普法书籍、讲解未成年人保护及法治教育典型案例。
“法治副校长”们通过知识讲授、体验教学、实践模拟、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得到众多师生的一致好评。
向“家”融入,开展多方面家庭辅导
202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意见要求。宿城区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在办理涉及未成年子女的家事纠纷案件中,聘请家事调查员,就矛盾焦点、家庭状况、未成年人受影响情况等方面开展调查,出具家事调查报告,供法官参考,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在立案、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开庭审理、判后释疑、执行等各个阶段,向离婚双方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提醒父母关爱未成年人注意事项、宣传典型案例。
“我们积极探索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以及更科学、优质、暖心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模式,引导和督促监护人切实肩负起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毛晓梅介绍。
“为人父母,要坚持学习、不断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位家长在听完宿城法院法官在社区讲授的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公益讲座后不禁感慨。宿城区人民法院定期组织法官走进社区,围绕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防止校园霸凌、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专题,开展公益讲座,为家长提供实用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