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中法院充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社会治理、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不断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近日,吴中法院充分发挥多元解纷优势,针对案件具体情况施以“巧法”,妥善化解了一起外卖配送途中的交通事故纠纷,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双方当事人息诉止争、案结事了。

某日上午,外卖员何某驾驶电动自行车送餐,途中与载着8岁儿子王某的宋某发生碰撞,导致王某右脚肌腱断裂、腓神经损伤,并留下8厘米的开放性伤口。经交警认定,何某对该起事故负全部责任,宋某和王某无责任。然而,事故发生后,何某却拒绝支付王某的治疗费用,声称其所在的外卖平台为其购买了保险,应由保险公司理赔。双方多次协商无果,王某一家无奈向吴中法院提起诉讼,鉴于本案事实清楚、责任明晰,法院将案件委派人民调解员先行调解,开启多元协同解纷模式。

调解员拿到案件后,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案情经过和争议焦点。通过查阅交警事故认定书、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材料,对案件有了初步了解。

“首先呢,王某确实有权主张医药费、营养费、护理费等赔偿项目,而何某作为外卖员,在送餐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属于履行送餐职责的工作行为,应由其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平台购买的保险实际上是一种‘雇主责任险’,包括了‘配送人员意外险’及‘个人责任保险’,其中‘个人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是外卖员造成的第三者的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应对王某承担赔偿责任。”调解员耐心地向双方当事人详细说理,稳定双方情绪的同时明确赔偿主体与范围。

接着,调解员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和劝导。一方面,向王某一家解释了法律程序和诉讼风险,建议他们接受保险公司的赔偿方案,未理赔部分和平台协商处理。另一方面,也向何某及其用人单位阐述了法律责任和赔偿义务,提醒他们要积极履行赔偿责任,避免引发更大的法律纠纷。 

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王某一家同意保险公司赔偿各项损失共2万余元,未理赔部分和平台协商处理。

该案的成功调解,不仅保护了王某的合法权益,高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同时也警示外卖行业应进一步强化外卖员交通安全管理,提醒骑手们要时刻保持警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近年来,吴中法院着力强化“融合式多元解纷”,明确法官、司法助理员、巡审助理员和人民调解员职能,依托22处融诉驿站(融合法庭)发挥专业能力与属地优势互补的调解作用。注重案件释法析理,加大案件调解力度,推进纠纷实质化解,高效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高效便捷解纷需求。2024年度,吴中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方式化解案件5384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56.33%,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二,相关案例入选最高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