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我而言,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这一年,我在司法工作的浪潮中,不断前行、成长。从民间借贷纠纷,到建设工程、劳动争议案件,各类复杂的法律问题纷至沓来。我所在的审判团队全年共新收案件411件,我辅助办结401件,结案率高达97.56%。在这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也是我法律专业知识飞速增长、司法审判经验不断积攒的见证。

这一年,我时常思考:如何才能答好法官助理这份职业的考卷?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有“心”的法官助理为审判事业助力呢?在经历了这一年的磨砺后,我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法院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细致入微、严谨认真。想要成为一名有“心”的法官助理,就需要善于用心、常怀恒心、时刻细心。

用心:洞察案件细节,筑牢司法基石

收案后的工作,我总会第一时间整理卷宗。这就像是在搭建一座司法大厦,而卷宗里的每一份材料都是基石。我会仔细分析案件可能的走向,提前查阅专业术语资料,为庭审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确定管辖是案件的首道关卡。我会仔细审查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约定管辖,约定是否合理有据;在适用地域管辖时,被告的住所证明是否完备;是否需要适用特别管辖或专属管辖;同时,时刻留意是否存在指定管辖的特殊情况。

接着,初步审查原告是否适格,被告身份信息是否明确,联系方式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诉讼主体遗漏。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案件的走向。

保全、鉴定、调查申请……这些也要在庭前安排妥当。及时查看卷宗内是否有财产保全或调查取证申请书,一旦发现,迅速告知法官,并立刻处理。尤其是在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提前研判是否需要启动司法鉴定程序,科学规划审判节奏,确保案件高效推进。

恒心:坚守职责,在压力中稳步前行

2024年,我所在的民一庭审判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常常是昨天刚审结一件案子,今天就又迎来两件新案。面对源源不断的案件,我深刻认识到,除了投入更多时间,更要用心做好各阶段的准备与衔接工作,认真完成法官交办的每一项任务。同时,我还兼任民一庭部分内勤工作,待办事项繁多且琐碎,常常一件事还没完成,新的任务就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况下,持之以恒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案件办理有“跟踪”。我树立了把控案件全局的观念,对每一个案件的办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跟踪案件走向。根据案件的繁简程度和审限到期情况,制作动态案件清单,用“红色、蓝色、黄色”等不同颜色标注不同类别的案件,并设置节点提醒,以便随时掌握案件办理进度。合理利用整块时间与碎片时间,提前规划外出送达、调查、开庭、撰写文书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有序进行。

待办事项有清单。面对多项工作任务,我采用列清单的方式,将任务视觉化。在记录本上详细列出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避免遗漏重要环节。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将工作任务分为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类,并以此为顺序完成任务。对每项任务的完成步骤、时间和效果进行预期,提高工作效率,让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科学利用碎片时间。法院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任务必须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这使得工作时间常常被分割成碎片。比如开庭、调解、草拟判决书等工作占用大块时间,内勤工作又时常有突发事件需要处理。我充分利用开庭后、上班后开庭前、下班前等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完成一些简单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细心: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细节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法院工作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裁决。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忽视任何一个程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对司法公正的尊重,也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草拟裁判文书是法官助理的关键任务,也是一场“终极考验”。在草拟之前,我会再次仔细研读案件卷宗,重点结合庭审笔录和证据材料,梳理案件争议焦点并逐一列明。遇到不确定的问题,及时向承办法官请教,确定裁判思路后再动笔。裁判文书写好后,我会进行至少三遍的调整。第一遍自查,重点检查“事实查明”部分是否属实、有无遗漏,“本院认为”部分的说理是否充分、表达是否简洁流畅;第二遍复查,着重校对当事人身份信息、错别字、语病和歧义;第三遍反思提高,结合法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思、修改、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文书撰写水平。

过去一年,每一起案件的审判辅助经历,都如同珍贵的宝藏,让我收获了宝贵的审判工作经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怀揣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砥砺前行,用自己的成长诠释使命与担当,努力成为一名有“心”更有“行”的法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