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如东法院对近年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属于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比重很大。三年来,如东县人民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255369人,判处徒刑以上247人,青少年犯罪案件每年正以平均10%的速度递增,其中农民身份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就占到98%以上,如东法院在对这些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后显示,农村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低学历趋势。上述369名青少年中,14?16周岁为73人,占总人数的19.78%;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仅有21人,其余均为初中以下学历,占总人数的94%以上。

??犯罪动机简单,团伙犯罪的特征较为显著。青少年模仿性强,自制力差,容易感情用事,一经引诱就会失足。如王某初中毕业后回到农村,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便拉拢同学张某、刘某、王某等人(均为青少年)拉班结派,在县城各娱乐场所采取打骂、恐吓、强行搜身等手段,对同龄人进行敲诈勒索和抢劫,半年内就作案20余起。

??外地人流窜作案数量增加。随着家童的发展和人流量的增多,不少来如的外地青少年在当地作案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范某系贵州的一聋哑人,2006年在与一批同为聋哑人的老乡来到如东后,开始专门撬他人摩托车后备箱,盗窃他人财物。

??“双抢一盗”侵财性犯罪突出,性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财性犯罪为主,此类案件占到案件总数的82.2%。同时,农村青少年性犯罪的案件呈逐年增长趋势,犯罪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19岁之间,主要的作案对象是自己熟悉的同学、邻居等,作案手段大多以诱骗、威胁为主。

农村青少年犯罪缘何居高不下?如东法院分析认为,法律意识淡薄是农村青少年犯罪率高的一大“杀手”。一些农村父母法制意识比较淡薄,遇事喜欢付诸武力或私下解决。青少年处于这种环境,一般难以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再加之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辨别是非能力差,逞强好胜心强,遇事易冲动,不计后果。

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网吧在农村集镇地区也大量地涌现,不良信息极易被未成年人获得,一些色情暴力书刊和影视资料在农村大有市场,致使低俗的文化渗透到农村各个层面,一些农村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浸染下,经不住诱惑,往往走上了犯罪道路。

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对后进学生和问题学生不因人施教,放任自流,有的学校甚至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一推了之,简单做开除处理,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这部分青少年有的对社会产生了仇视心理,进而采取过激手段报复社会。

如东县人民法院认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司法、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

其一,家长要发挥好对子女的监护教育、引导和管理作用,做到“四个有数”,即:对孩子的课外读物、人员交往、娱乐时间、手中财物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二,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在农村中小学普及法律常识,提高中小学生防范不良行为侵害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律能力。

其三,乡镇、街道、村()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社区内各种文化、教育场所和设施,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其四,教育主管部门应通盘考虑,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问题,目前应着重发挥好兼职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保障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青团、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坚持正面引导的方针,组织青少年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为他们提供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应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抓好报刊、音像制品市场和网吧、游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减少诱发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最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社会应当加强对农村青少年劳动技能的培训教育,鼓励青少年学有一技之长,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转换就业方式,服务社会,增加收入。此外,整个社会还要落实好青少年罪犯的帮教工作。预防青少年犯罪包括对一般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和对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预防两个方面。要把重新犯罪控制在最低限度,切实做到对刑释解教人员安其身、暖其心、用其长、育其人,给他们出路和温暖,帮助他们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