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毒品犯罪案件中,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已基本退出市场,甲基苯丙胺(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成为毒品犯罪主流,涉案案件占比超过80%。江苏还新出现了甲卡西酮毒品犯罪。24日,江苏省法院副院长李玉生在南京通报了上述情况。

  李玉生还特别介绍说,甲卡西酮是国家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非法药物折算表》,1克甲卡西酮相当于1克海洛因。甲卡西酮等新类型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也逐渐成为毒品犯罪的对象。

  据江苏省高院统计,2014年,江苏毒品犯罪案件整体犯罪数量较2013年呈上升趋势,各中院一审案件中,数量达到1000克以上的案件比例明显增加,个别地区甚至超过90%。涉案毒品最高数量也不断攀升。南京地区审理的一起贩卖、运输毒品案件涉案毒品数额高达26公斤,创近年来该地区涉案毒品数量新高。

  李玉生分析,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甲基苯丙胺等合成毒品成本低廉,技术简单,易于制造,交易价格低;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和物流业管理的不规范,给毒品的运输、贩卖带来便利,查缉难度增大;网络信息媒体的发展通畅,促使毒品制造犯罪方法传播更加便捷,毒品交易活动更加便利。

  李玉生分析江苏毒品犯罪案件类型时分析,2014年江苏省零包贩卖毒品案件占全部贩卖毒品案件比重超过20%。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近年来大幅增长,已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的40%以上,增幅居所有毒品犯罪之首,个别地区甚至已经超过贩卖、运输毒品犯罪,成为最主要毒品犯罪类型。

  他表示,零包贩卖、容留吸毒等末端毒品犯罪的增加,一定程度反映毒品交易和消费的活跃程度上升,其社会危害不容忽视。

  毒品犯罪还呈现犯罪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特点。据李玉生介绍,在大宗毒品犯罪中,共同犯罪已成为主流,人员关系交叉重叠。一些案件形成了贩、运、卖一条龙的模式,控制性、有组织性凸显。少数案件甚至出现涉枪犯罪,虽然持枪抗拒抓捕案件尚未出现,但潜在危险性增大。小额毒品犯罪案件中,相当比例案件的被告人间存在明确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