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邮法院对该院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调研,2006年,该院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达122件共计190人,案件数和被告人数分别占同期总数的35%37%,呈现出连续多年的上升态势。调研发现,导致青少年犯罪因素中,除家庭、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一些传统影响之外,有四个方面的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网络已经成为滋生犯罪意图的温床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工具,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犯罪动机就是为了筹集上网费,仅2006年该院就审理了2329人以盗窃、抢劫筹集上网费的少年犯罪案件。

二是暴力色情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宣扬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分辨能力差,对作品中的内容,不分是非,寻求感官刺激,一味模仿,进而陷入崇尚暴力、追求腐朽的误区。

三是流动青少年的管理缺位。随着高邮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对其中青少年的管理基本处于缺位状态,这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其中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128.6%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50%

四是家庭教育的偏差。要么奉行棍棒政策,导致强烈逆反心理;要么溺爱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坏习气;要么放任不管,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有效的家庭教育。

针对当前该院少年审判的工作实际和青少年犯罪的现实状况,该院提出三点对策:

一是创新少年审判工作机制。通过圆桌审判、社会调查等新机制,减缓庭审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和对抗心理,彰显现代司法理念的人文关怀,全面了解被告人的过去,把握被告人的犯罪心理,选择适用最佳的改造方法和手段。

二是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建立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预警监测研讨机制,根据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和青少年内在因素,研究制定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指标,综合分析信息,作出预警报告,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是构建协调联动防控机制。加强与关工委、团委、妇联、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与配合,整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资源和力量,构建协调联动防控机制,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司法为主、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大保护”、“大挽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