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24日电 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三家联合通知安排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活动。江苏高院接到通知后迅速作出部署,全省各法院相继成立打击拒执罪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由院、局领导牵头,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省三级法院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案件数555件,移送人数582人,实际判决案件数56件。向公安机关移送协助司法拘留被执行人数4096人,公安机关实际协助拘留510人。通过专项行动的扎实开展,有力打击了“老赖”拒不执行、抗拒执行的嚣张气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

  一、加强沟通协调,认真推进活动开展

  一是开展案件梳理工作。针对被执行人存在的拒不执行的行为,省院要求全省法院组织干警对案件进行集中梳理,对涉嫌构成拒执罪的案件进行专门研究。二是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活动期间,辖区各法院积极与公安机关协调,就移送案件的相关情况多次沟通,并就相关案件的证据补充等问题进行会商。

  二、依法开展活动,切实注重实效

  我省三级法院执行局严格按照专项活动文件要求,组织精干力量,安排执行局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摸底排查未结案件被执行人情况、汇总涉拒执罪证据材料。执行局对执行案件进行梳理排查后,发现可能涉嫌拒执犯罪的线索,主动与本院刑庭进行沟通,在刑庭对案件证据、线索的查证方向指导下,对符合移送公安机关侦查条件的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公安机关侦查中需要配合的,法院执行局给予全力配合。在打击拒执等犯罪专项行动中,针对事发突然性很多证据材料来不及固定,从而为后续的追究刑事责任带来困难等问题,我院要求各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使用执法记录仪,一方面规范了执行行为,另一方面更好的做到办案留痕,固定证据。同时,部分法院利用4G单兵装备与车载执法仪,实时传输数据到执行指挥中心,以便更好的对案件证据收集与保存。

  三、加大信息查控,进一步固定当事人犯罪证据

  当事人明明有履行能力,但谎称无财产可供执行一直是执行过程中的难点。目前,省内31家商业银行与省法院签订了信息查询协议并建立了“点对点”司法查控系统,撒下天罗地网,让隐匿财产的被执行人无处遁形,利于法院固定当事人隐匿财产的证据,以追究其刑事责任。仅今年上半年,该系统就完成查询1212万次,查询到被执行人银行存款1339亿元。在同期全省法院执结案件数量较去年仅略有增长的情况下,执结标的总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33.03%,达到535.99亿元,与金融“点对点”查控系统的使用密切相关。省法院还积极推动并指导各市中院积极沟通协调带有地方属性的银行、税务、计生、车管等两百多家单位建立了“点对点”查询系统,使以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财产查控工作初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此外,省法院与省公安边防总队建立网络边控系统,通过网络简化了边控申请和办理手续,使各级法院执行人员无需再在法院与边防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已借助该系统实施边控916人次。

  四、加大信用惩戒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强化推进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工作,要求从宽掌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的标准,并要求被执行人不纳入“黑名单”的需逐级上报审批。对于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但构不成犯罪的被执行人,通过信用机制惩戒,挤压其生存空间,倒逼其自动履行义务。上半年,全省法院共向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上传被执行人信息145504人次,是去年全年的近一倍,已促使3424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各地法院还通过商业中心、繁华地带大屏幕及公交地铁视频、互联网、手机微信等载体,滚动播出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形成了有效的执行威慑态势。下一步,还将扩大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影响,扩大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传播范围,形成“天罗地网”式的信用惩戒威慑,积极营造“失信可耻、守信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精心宣传,提升震慑作用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法院积极利用微信平台等自媒体及时推送打击拒执活动开展情况。在各新闻媒体的配合下,及时宣传专项行动成果,起到了较好震慑效果。南京、苏州、徐州等地多家法院向社会发布打击拒执犯罪典型案例,一些法院还利用微博、微信、网站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社会反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