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江苏省无锡市在国家传感网产业中承担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无锡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传感网产业发展路径,在标准建设、研发核心技术、推动示范应用上取得了突破。可以说,“感知中国”,无锡发力领跑。其间,无锡法院力谏加强“立体”保护,采取措施堵塞知产保护漏洞,提出相关建议推动传感网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一些用户已经感受到了传感网的现代价值和发展潜力,同时传感网也感受到了司法给力。

 

  力谏“立体”保护

 

  200911月,无锡被批准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10年年初,传感网工程全面展开。作为先导性新兴产业,传感网的每项技术成果都牵动着系统神经,成为专利“猎头”的目标。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敏感地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这项新兴产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无锡才能够打好这一仗,为这项国家战略性工程作出贡献。

 

  2010年春节刚过,无锡中院副院长赵建聪就带领知识产权庭走访了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进行相关的调研。

 

  美新半导体是全球第一家从事研发、制造和销售微电子机械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和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公司,拥有40多项专利技术,其产品在海外市场占据极大份额,是无锡传感网行业的龙头企业。

 

  随后,赵建聪一行还调研走访了无锡纳微电子有限公司、红豆集团等。

 

  在对传感网企业进行密集调研后,无锡中院知识产权庭走访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海涛领导的无锡传感网产业研究院。

 

  刘海涛详细介绍了当前传感网的发展情况、前进趋势以及传感器网络(WSN)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情况。

 

  通过调研,无锡中院对传感网产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困惑、盲点及面临的问题有了清晰的了解。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20104月,无锡中院向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提出《关于加强无锡传感网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建议》,提出了对传感网知识产权进行司法和行政立体保护的十一项建议。

 

  这份司法建议得到了全部采纳,无锡市委、市人大充分肯定了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无锡传感网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力堵“防护”缺失

 

  “生个孩子随了别人的姓。”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某软件开发企业研发的一款v-park信息服务软件被境外公司专利抢注,企业一度陷入被动困境。这是前些年的一幕,也是国人最不愿看到的窝心事。

 

  虽然传感网产业起步以来没有一起诉讼,但无锡中院发现,传感网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决策管理人员知识产权法律意识较为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度和工作经费保障普遍缺失;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界定不甚明确;知识产权内容相对单一;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政策配套不够;潜在诉讼风险不容忽视。

 

  无锡中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蔡毅介绍,目前,对外来的传感网知识产权缺乏中介机构的有效审查,难以判断该无形资产的合法权利人。稍有不慎,一旦合法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则企业可能面临巨额的经济赔偿,甚至影响企业核心产品的继续发展,落到“为他人打工”的境地。

 

  而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则可能丧失维护自身权益的时机,无法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最终会破坏传感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有效提升传感网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无锡中院采取了措施,力堵漏洞,弥补不足。

 

  20104月,无锡中院出台《为促进全市传感网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传感网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入核心区和实质领域。

 

  法院还力促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传感网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20108月,在无锡中院提议下,无锡市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了传感网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机构。全市建立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络,目前已有800余家企业加入。

 

  无锡中院还编发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网络信息通讯》,每年至少向企业发放6期。此项工作荣获无锡2010年“政法工作创新”一等奖。

 

  2010年4月26,第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赵建聪做客无锡新传媒网站接受专访,重点介绍了传感网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赵建聪认为,传感网这个新兴产业可能掀起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浪潮,其中盘结着许多的法律问题,需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来保护传感网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为此,2010年,无锡法院与市知识产权局合办了两期“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班”观摩庭审活动并进行现场教学;与市司法局、市律协、市高新区知识产权局等联合举办以“打造企业知识产权高地”、“企业专利司法行政保护创新论坛”等主题的研讨会,在全市形成司法与行政共同保障和服务企业自主创新、打造知识产权高地的强大合力。

 

  “挖人公司”的倒卖人才行为让企业最为头痛。“一汽锡”法务部人士形象地比喻:自己辛辛苦苦养的鸡,一不小心,就会跑到别人家去下蛋。

 

  蔡毅认为,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是传感网保护专利权的重要一环。

 

  无锡中院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提示企业做到对新进员工进行知识产权背景调查、采用知识产权保密信息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性质的技术、商业信息进行分级管理等多项防范措施。

 

  法尔胜集团公司是江阴市20家上市公司之一,也是传感网发展的重点企业。2010年,该企业在法官的引导下成立了知识产权安全保卫部,增加了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

 

  据悉,目前无锡相关企业均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应部门,构建了合理的专利与商标管理保护法律机制。

 

   力推“裂变式”发展

 

  矗立在大海上的钻井平台都需要用四级锚链钢,以达到抗腐蚀、抗12级台风的目的。江阴“兴澄特钢”开发出了这一“国家级新产品”,填补了中国特钢史上的空白。

 

  前段时间,美国一个钻井平台发生侧倾,几乎所有扎在海里的锚链都断掉了,唯有MADE IN CHINA的“兴澄特钢”锚链没断。事件发生后,“兴澄特钢”海洋系泊链用钢的出口量一下子猛增10倍。目前,这种海洋系泊链用钢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

 

  “兴澄特钢”发生了“裂变式”增长,这与企业专利保护密不可分。

 

  两年前,江阴市人民法院成立了知识产权庭,“兴澄特钢”便成为司法保护的重点企业,企业加入传感网司法保护网络,法官曾多次深入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培训。目前,“兴澄特钢”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中国标志。

 

  红豆集团去年完全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实现利润超过2亿元,同比利润增幅超过20%。“成绩的取得与企业技术提升和法院对红豆品牌的司法保护密不可分。”红豆集团法律顾问室主任邓婉秋说。

 

  据邓婉秋介绍,红豆集团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用户通过在仓库货物上安装的传感器,随时可以掌控库存物品的型号、数量及存储时间;各种服装新品的展示也只需要用户点击手中的遥控器按钮,就能得到合理的色彩、款式搭配。

 

  红豆集团位于锡山区,锡山区人民法院在企业培养和引进传感网技术人才过程中,给予了“全天候”的司法服务,开通了服务热线。去年,该院法官还曾两次给企业管理层进行培训授课和面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有效防范人才和技术流失。

 

  以风电、光伏、汽车零部件、新资料等产业领衔的新兴产业集群的惠山区前洲镇,2010年实现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116%

 

  前洲印染厂行业协会负责人杜正介绍,前洲法庭是他的主心骨,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保护规划,企业的人才一个也没有流失,商标、专利也没有一个被抢注或冒用,“都是法庭的法官出的主意好”。

 

  根据规划,无锡(南长)国家传感网信息中心将围绕传感网产业构建微纳流控芯片、传感器测试、无锡射频识别三大技术平台,建设精密器件、智能工业、环境监测等八大产业门类,目前正推动建设“感知太湖智慧水利”、“感知太湖智慧环保”等一大批传感网应用示范项目。

 

  “传感网产业的发展,必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及诉讼也会随之增加,我们正在完善应对机制。”无锡中院院长褚红军说。

 

  相关链接

 

  何谓传感网

 

  根据百度百科,传感网又称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与物品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过自己的手机就可以监听到家里的动静,得知小孩和老人的状态,这就是传感网的部分功能。可以说,传感网时代的脚步已悄悄临近。

 

司法创新 与新兴产业同步

 

  访谈对象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褚红军

 

  法周刊: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无锡法院是怎样来适应这一新情况的?

 

  褚红军:“创新”与“法治”是无锡市委确定的推动“十二五”发展的两大法宝。为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无锡市“十二五规划”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变成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

 

  面对城市战略的“华丽转身”,法院必须主动服务,从园区开发、技术引进、设备购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提供司法保障,这也是能动司法的具体实践。

 

  传感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给司法提出一些新的课题,传统的办案理念和模式不能完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司法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就传感网而言,应当确立“预防司法”的理念,不能等着专利被侵权的事实发生再去做工作,不能坐堂问案,否则企业和国家要蒙受巨大损失,新兴产业发展会遭受到挫折。司法不是“马后炮”,而是“河前车”,要问需于企业,问计于企业。因此,我们要在传感网起步的同时进行调研,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司法建议,建立立体的传感网司法保障网络。

 

  从方法上来讲,也必须创新,而不能简单地搞个咨询、讲个法律课。我们充分运用网络这个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进行宣传、提示和解答。去年以来,我及法院其他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在无锡新传媒网站进行宣讲和对话网民,网民反应非常热烈。

 

  通过建立预警机制等大量的预防工作,效果已经显现。统计表明,2010年无锡全市法院的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20%有余,没有发生专利技术流失事件。

 

  法周刊:创新司法是一个永恒的追求,无锡法院是如何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的?

 

  褚红军:这些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司法创新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创新有审判机制的改革,也有审判方式的改革。

 

  比如,无锡成立了全国第二家、江苏省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创新保障服务生态城市建设的机制,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公益民事诉讼方面在全国打出了富有无锡特色的品牌。还有,崇安区人民法院发出全国第一张反家庭暴力的“人身保护令”,南长区人民法院成立“助残工作站”等。

 

  创新司法需要能力做支撑,机制为条件,氛围来烘托。

 

  这些年来,我们开展创建学习型法院活动,成立青年法官法学会,努力培养学者型法官。全市法院37%的法官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两人获得博士学位。大力开展调研活动,提出“不抓调研的领导不是好领导,不会调研的法官不是优秀法官”的口号,每年都有一批调研成果获得各种奖励。因此,我们的法官不仅会办案,而且还能够在审判实践中进行理性思考,总结经验。

 

  法周刊:目前,无锡法院司法创新成果丰硕,下一步有什么新目标?

 

  褚红军:下一步工作机制的创新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正司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二是以创先争优为主线,抓党建、带队伍、促审判。使能动司法的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大局、贴近民生、贴近现实,努力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社会矛盾化解上有新成就,在加强队伍建设上有新跨越。

 

  今年,法院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锡法院要在环境生态保障、劳动争议化解和防止家庭暴力等原有的创新项目上有新发展,还必须在新的创新项目上迅速出成果,特别是对传感网司法保护这些事关全局、牵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问题,做到早着手、早谋划、早解决,努力用“预防司法”减少矛盾的发生,用“智慧司法”化解各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