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塘素红碧 一腔为民情
作者:扬州市宝应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1-11-14 浏览次数:1113
江苏宝应是全国闻名的“荷藕之乡”。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用公正的审判为当事人送去司法的春天,她们用暖心的微笑奏响社会和谐的乐章,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撑起宝应法院的半边天。在这一群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办案能手、优秀党员、创业创新能手……这个学历层次高、业务水平精、乐于奉献的女法官群体,成了宝应法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梁星菊:一路领航
初见梁星菊,是在宝应县纪念建党90周年歌咏大会上,她领唱了《四渡赤水出奇兵》,歌声清脆嘹亮,听来荡气回肠。听说她还是系统内知名的演讲能手,一位屡有理论文章获奖的重量级写手。多年来,她凭着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工作业绩,从书记员一步步晋升为副院长,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并当选江苏省首届十佳女法官。
身为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梁星菊“不喜欢呆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更愿意到办案一线现场办公,及时开展重大案件的协调指导,遇到矛盾对抗比较激烈的当事人,直接靠前做调解工作,减轻办案法官的工作压力。
一起离婚案件,让承办法官颇感为难。该案中,夫妻双方婚后共同打拼,不料苦尽甘来之时,男方却因外遇数次起诉离婚。双方打官司期间,女方深受刺激,长期闭门不出,并扬言如果判决离婚就死在法院。承办法官将情况向梁星菊汇报后,她敏锐地感到案情重大,“如果处理不好,女方极易作出极端举动。”为此,梁星菊多次上门与女方交流,从情、理、法各个方面对女方进行开导,鼓励她走出心理的阴霾。了解到女方有一上初中的女儿,梁星菊又来到学校,与其女儿进行沟通。最终女方同意结束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重新迎来生活的曙光。
民一庭有三个女法官:副庭长王涛、审判员小顾和小华。这三位女法官性格迥异,工作状态却是一样的“走路带小跑,调解磨破嘴,庭审连轴转”。这股劲头,正是梁星菊平时言传身教传递给她们的。看到她们工作这样出色,梁星菊在欣慰的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心疼她们。她心疼王涛那么淡定的一个人,竟然因为一起离婚案件中,男方母亲苦苦哀求不要判决离婚,在情与法的纠结之中流下痛苦的泪水;心疼小顾十月怀胎还要挺着大肚子坚持办案,累得迫切希望“工作节奏慢下来”;心疼小华作为扬州人,自从承办案件,回家的频率从一周一次骤减为一月一次,“谈恋爱?不仅时间没有了,连力气也没有了。”梁星菊心疼她们,可也深知在当前矛盾纠纷“井喷式”增长、案多人少矛盾异常突出的背景下,这是她们必须承受的重压。王涛年年办案过百件,是全院公认的办案能手,小顾和小华已经成长为民一庭的骨干力量。
在宝应法院,民事女法官正在梁星菊的带领下,在传承和超越中坚定前行。
高晓军:铁骨柔情
2011年3月,宝应县首届“十佳创业创新女性”评选结果揭晓,宝应法院刑庭庭长高晓军榜上有名,是成功当选的唯一一位女公务员。
在刑事审判岗位上,高晓军时刻关注着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华某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小学未毕业便辍学在家,因盗窃被法院判决有罪,免于刑事处罚。案件审理时正值冬季,华某还穿着单薄的秋衣。高晓军看到后,主动为他购买了羊毛衫等衣物,并和华某进行了一番长谈,鼓励他在逆境中自尊、自立、自强。在了解到华某想外出打工后,高晓军主动与其所在村村干部联系,请他们寻找正派、可靠的乡亲带着华某外出打工。
面对站在被告席上的稚嫩面孔,高晓军感到心痛,为此,她倾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以校园为阵地,组织法官进校园巡回审判、邀请中学生进法庭旁听庭审;组织全庭同志编写未成年人犯罪案例选,发放给全县各个中小学校;每年号召女法官向该县画川中学宏志班学生捐助学习、生活用品;关注留守儿童,号召女法官做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
“十佳创业创新女性”评委会这样评价高晓军:她以雨露般的爱,滋润无数少年的心田;她用慈母般的情,架起法庭和学校沟通之桥;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情、耐心和爱心,履行神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薛梅:负重而行
一米六的个头,略显瘦弱的身躯,经常提着沉重的公文包,在田间地头匆匆而行,这是宝应曹甸法庭庭长薛梅的“典型形象”。作为该院唯一一位基层法庭女庭长,薛梅一直在负重而行。
在法庭工作,薛梅最担心的是发生突发事件,因为“法庭干警少,且以女性居多,应对突发事件常常感到有心无力。”可怕什么就来什么,基层法庭面对的多为农村当事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诉讼过程中哄闹法庭、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一起离婚案件,庭审结束后,男方纠集亲友强行要把女方拉上车带走,薛梅和同事立即上前制止。男方看到“领头的是一名小个子女法官”,气焰更加嚣张,薛梅抱着他的胳膊,被拖行了几米远。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薛梅就会“感到很沮丧”,谁说女子不如男?可是身为女法官,“为什么就这么难?”
去年年底,薛梅承办了王某某等30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办案过程异常艰辛,闭门羹吃了一个又一个,打电话,要么不接,接了没两句就粗鲁挂断;上门找,通往工地的路泥泞不堪,好不容易到了,被告住处又常常“铁将军”把门。薛梅有时也恨恨地想,干脆一判了之,可是“案结事不了,工人拿不到钱怎么过年?”于是咬牙坚持调解,最终赶在春节前,将拖欠近半年的10万元工资款发放到30名农民工手中。王某某激动地说:“老板跑了,工资却没‘跑’,多亏了人民法官!”此时此刻,这个“人民法官”的称号有多沉重,薛梅比谁都清楚。
夏前:跋涉四方
凌晨四点,宝应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夏前从睡梦中醒来,一起异常棘手的买卖合同案件又不合时宜地飘入脑海,大脑就像拧紧的发条,不由自主地开始了新一轮冥思苦想。这件案件困扰了她整整一周,晚上入睡前想着它,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了,一旦醒来,又开始无休止的思索……
她太累,缘于她的上进心和责任心。上进心使她成为宝应法院第一任审判长和第一位法学硕士,责任心使她成为本部门的“办案状元”和“能动司法标兵”,四年承办案件近500件,为企业清收债权2000余万元,没有一件被发回重审或改判。
民二庭是商事审判庭,主要处理经济纠纷,出差办案是家常便饭。2010年1月30日,已是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都在忙年,夏前却在远赴广州办案的路上。她承办的宝应某公司诉广州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涉案标的700余万元,到广州后几番做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仍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僵持不下。春节一天天临近,家人打了好几个电话给她,让她赶紧回家过年,案子的事情等过完年再说。女儿甚至向她发出“最后通牒”:再不回来就一个人留在广州过节吧。可是案件处理已到节骨眼上,若不趁热打铁就要前功尽弃。夏前咬咬牙,还是留了下来。她强忍心中焦急,依旧耐着性子做双方工作,最终广州公司被她的精神所打动,同意分期还款,双方握手言欢。调解协议达成当天,夏前匆匆踏上回家旅途,几经辗转,在除夕之夜才赶到家。家里人是又心疼又“可气”,女儿对她说:“在你心里就只有工作。”听到女儿的抱怨,夏前眼圈红了。
潘志耘:微笑天使
在宝应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岗位上,清一色的都是女法官。每天,她们带着微笑上岗,热心地开展诉讼引导,耐心地接受法律咨询,细心地进行立案操作,温心地提示诉讼风险……
潘志耘是这个美丽群体的一员。一年前,她从基层法庭调至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任副庭长。她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又迅速融入这个温馨的集体。
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的被动性很强,有时半天无人来访,有时一下子涌进来一群当事人。遇到急性子的当事人,“等上几分钟就要发飙”。其实当事人急,女法官心里更急。一起群体性追索劳动报酬案件,71名工人一起来到法院立案。潘志耘和她的同事忙得不可开交,工人们还是嫌速度慢,一个劲儿地催促。等全部手续办完,已是中午一点,潘志耘忙得一口水也没喝上。对于当事人的急躁,潘志耘委屈之余,表示能够理解:“我们工作不容易,当事人打官司更不容易,相互体谅吧。”
今年3月,潘志耘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人朱某某是一位来自南京的老知青,早年曾在宝应农村插队。去年10月,朱某某遭遇了一场车祸,与肇事方打起官司。在宝应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潘志耘热情接待了她,为她“沏上一杯茶”,指导她书写诉状,并根据其实际困难办理了诉讼费缓缴手续。就是这些潘志耘口中“普普通通的份内之事”,深深感动了老人。不久后,朱某某寄来感谢信,衷心感谢法院的“热情接待、优质服务”。读着老人饱含深情的来信,潘志耘眼睛湿润了。
古人有赞荷花诗云:“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这群美丽的女性,兼有白莲之“素”,荷花之“红”和莲叶之“碧”,她们以一身纯净、一片赤诚和一腔碧血,在荷乡大地书写着宝应女法官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