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法院微信治“赖”显奇效
作者:徐涛 芦霞 发布时间:2015-10-22 浏览次数:1147
“我把执行款送来了,你们帮我把名字从那个名单中销了吧。”10月21日,被执行人卢宏主动来到法院,急切地对执行法官孙国祥说。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谈起。
卢宏在当地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办企业多年,曾当选人大代表。数年前,新认识的朋友张祥找上门,告知卢宏其近期资金周转出现点问题,要向同行老板李可借款八万元;李可同意借款但要求张祥提供保证人,恳请卢宏帮个忙,作个担保,自己到时一定提前还钱。讲起交情,卢宏二话不说答应了。今年年初借款到期,张祥却下落不明,李可起诉到法院要求卢宏承担还款责任。判决生效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多次找到卢宏,但他似乎仗着某种“优势”,对执行法官一直态度冷淡,拒绝履行任何义务。他觉得法院上门几趟就会知难而退,此事过一段时间自然风平浪静,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谁知,不久,海安法院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向社会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名单中,卢宏的身份、照片、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标的等信息均赫然在列,并迅速在相互转发中膨胀开来。几个生意上的伙伴纷纷给他发来链接,“关心”是怎么回事儿,卢宏在朋友圈儿里俨然成了“名人”!卢宏在法律的威严、欠钱不还的舆论压力下,主动来到法院,遂出现前文一幕。
近年来,海安县人民法院针对执行标的额不大、被执行人可能有执行能力却消极对抗的执行案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拓展社会资源,摸索出一套具有本院特色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机制。通过将“老赖”信息在执行接待大厅滚动播放、法院外网定期更新、海安发布、海安日报、电视台、海安法院微信、微博等媒体上定期发布等办法,营造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大力压缩“老赖”的舆论生存空间,瓦解其心理防线,促进义务履行。
据悉,海安法院披露失信被执行人计200余人次,涉案金额近千万,得到当事人一致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采访中,海安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德俊强调,“人无信不立,要让老赖好好晒晒太阳。海安法院执行局将继续推进和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机制,加强与媒体合作力度,扩大宣传舆论影响,打造执行工作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