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尔威纺织公司是江苏省常熟市一家小型企业,自从去年注资盘活濒于倒闭的锡宇纺织公司后,富尔威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产值大幅提升,老板周志峰每天忙得只嫌时间不够用。

  周志峰当初并没有想到,让富尔威和锡宇这两家企业获得重生的“穿针引线”者,是常熟市法院的法官们。从来没和法院打过交道的周志峰感觉“法院很人性化,为企业发展办实事”。

  近年来,作为全国优秀法院的常熟市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在帮助小企业健康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老板“跑路” 联动维稳

  小企业是长三角经济的活跃细胞。2011年1~9月,常熟市民营企业总数20588户,注册资本825.75亿元,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在市场经济风浪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企业关停并转成为常态,如果处置不当,职工安置、工资偿付往往引发一系列经济纠纷及社会矛盾。

  2009年9月22日,支塘法庭出现一个难得的场面:工人在这边领工资,又到那边同新招工企业签订用工登记。

  当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支塘镇何市何南村江苏华庆纺织有限公司企业主出走,留下一个烂摊子,职工工资拖欠达34万余元。事发突然,该公司80多名职工涌至镇政府、村委会,要求发放拖欠的工资。时值国庆、中秋前夕,职工们情绪不稳,紧张态势一触即发。支塘法庭法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对该企业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并竭力安抚职工情绪。与此同时,法庭与镇党委政府沟通协调,最终由政府对该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先行垫付。

  然而,对于众多务工人员来说,拿到政府发放的欠薪虽然高兴,但却失去了工作,谋生艰难。相反,一些企业面临招工难的困境。对支塘法庭而言,案结事未了。他们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与镇劳动部门、辖区用人单位等多方协调,并将工人人数、基本情况进行登记。

  经多方打听,一台资企业因新添流水线,急需招工。经支塘法庭及镇劳动部门与台资企业联系沟通,台企老板求之不得,很快同意接收部分倒闭企业职工。因此,在工资发放现场,出现了一些职工又领工资又签合同的一幕。

  目前,对于企业欠薪案件,常熟市已构建起政府主导,法院、劳动部门等共同推进的联动机制,妥善解决倒闭企业职工工资。

  2009年以来,常熟法院受理工资仲裁申请执行案件3668件,涉及企业201家,政府共垫资625万元,企业主弃企“跑路”现象逐年下降,小微企业发展运行呈平稳态势。

  “放水养鱼” 化危为机

  资金是小型企业的生命线,由于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少,常常因无力还贷陷入破产、倒闭境地,而有的企业因底子好,一息尚存,如果法院直接进行破产清算,意味着宣判企业“死亡”。

  常熟法院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帮助企业引进第三方资金,“放水养鱼”,重新激活企业,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苏州锡宇纺织有限公司因借贷较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法官温建调查了解到,这家涉诉企业规模较大,只要引进第三方资金,企业尚有盘活的可能。支塘法庭联系了支塘镇招商办。

  在锡宇纺织存亡之时,周志峰的富尔威纺织厂正在为扩大规模而焦急,由于厂房小,“生产出来的绒毯多得都没地方放了”。

  支塘镇招商办获知这一信息,找来双方洽谈。在法庭、镇招商办主持下,只经过两轮协商,就达成协议,富尔威纺织公司以1000多万元的资金注入,进驻苏州锡宇纺织有限公司。

  第一次与法院打交道的周志峰没想到,法官办案效率很高,很快厘清了债权债务关系、安置好职工。注入了资金的锡宇厂房重新运转起来。如今,富尔威厂房规模扩大到两万多平方米,产值从2009年的8000万元,快速增加到今年的两亿元。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如果自己找厂房,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通过厂房盘活资产,最快捷,省时省力还省钱。”周志峰说,“这一过程中,法院处理得相当完美,工厂重新投入经营后,没有一起债务纠纷找上门来,让企业能够专注发展。”

  法官温建说,“坐堂问案,直接宣判,很简单,但如果当初一判了之,也许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再生的机会了,给企业一个缓冲机会,也许就活过来了,带来的效果是社会、企业、职工多方共赢。”

  新型融资 司法撑腰

  常熟服装城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这个营业面积280万平方米的服装城,也是个金融小世界。石伟江说,由于市场商铺多,一些经营者为了将店铺经营做大、做强,融资需求旺盛,在传统的以住房、厂房、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抵押担保的基础上,出现了以市场的商铺使用权进行抵押担保的新型担保方式。

  由于这是一种新型的担保方式,如何对此进行法律界定,成了常熟市法院的一个课题。

  在一起商铺使用权纠纷案审理中,法官们遵循物权法的原则及规定,认定此种抵押方式合法有效。司法部门“发话”,让服装城的许多商户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石伟光说,2009年以来,服装城地区有4610个经营户通过将门市部经营权质押向金融机构融资,周转次数达到7684批次,融资金额81.53亿元,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商铺经营者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拓宽了商铺经营者的融资渠道。

  此外,常熟法院还通过动员优质债权人参与竞买、引进优质第三方收购股权等形式,为小企业融资提供司法保障。

  法院主动出击为企业服务,是否与法院保守中立的司法定位相悖?面对疑问,常熟法院院长张峥嵘的思考是深入的。“能动司法是新形势下把法院司法职能向社会延伸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有效载体。”张峥嵘说。

  2009年以来,苏州中院开展“和谐共建”活动,把法官派驻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形成共建网络,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纠纷。目前,作为基层院的常熟市法院建立起34个联系点,庭长定期到联系点,“到位不越位,指导不指挥”,为社区居民、企业院校,释法解惑,调解纠纷。“下基层成了法官分内事,把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对小企业提供司法保障,依法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正是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纠纷的重要渠道。”张峥嵘说。

  法官下沉,案件下浮。在法院普遍面临“案多人少”的状况下,常熟法院收案数不升反降,今年1月至10月,同比下降6.42%。

  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说,常熟市法院强化能动司法意识,缓解了小企业发展瓶颈,起到了司法保障和指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