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在素有北国锁钥、江苏北大门之称的徐州,星罗棋布的25个人民法庭点缀在日新月异的彭城热土上,构成一片亮丽的司法为民风景线。徐州中院全面加强对全市人民法庭的指导,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争创规范化人民法庭之路,97名法庭干警用年结案近万件的工作业绩向辖区650万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促进辖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 创建了不蜚的业绩。法庭为百姓做的一件件好事都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树立了公正、廉洁、亲民、勤政的良好执业形象。

忠实履责:“小秤砣”称出大份量

发挥就地办案,便利群众诉讼的作用,办理了大量的案件, “秤砣虽小压千斤”,这话用来比喻人民法庭真是恰如其分。小法庭大使命,小法庭大追求。作为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徐州25个人民法庭的97名干警,管辖着650万人口,承担着婚姻家庭纠纷、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民商事案件和部分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和执行。20061月至20077月,徐州人民法庭审判人员办结案件15206件,调解撤诉率6969%。不到全市基层法院人员总数十分之一的法庭审判人员,审结了全市基层法院三分之一的案件,发挥了办案主力军的作用,赢得了较高的威信和口碑,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建立了卓越功勋。

便民看得见:全国首创诉讼指导片

20076月,全市人民法庭分别新增了一台大屏幕液晶播放器,在立案大厅或侯审区循环播出着市中院制作的便民诉讼指导宣传片,这是市中院为全面落实司法为民措施,率先在全国法院制作推出的。

打官司的人们难掩阵阵好奇,啧啧称赞:“如今打官司先有电视看了,以前不明白的这下亮堂多了!”这只是规范化法庭的新举措之一。在徐州,每个法庭都设有统一标准的公告栏和宣传栏,户外安装的大屏幕液晶显示屏,滚动播出着开庭公告等相关诉讼事项,使当事人设身处地了解着法庭的诉讼活动。

在市中院的大力推进下,2004年,全市人民法庭在全省率先全部实现了网上立案和远程电子签章系统。2006年,全市人民法庭都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公示栏,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配置了电脑随机分案设备等设施,法庭干警全部配备了电脑,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人民法庭的工作效率。2005-2006年两年中,全市法院就投入法庭建设经费125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人民法庭的基础建设。全市25个法庭中有23个法庭达到了8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面积和标准化配套设施,实行了办公区和生活区的明确分离。在邳州官湖人民法庭等地,网上立案、司法文书签章几分钟内便可完成,科技法庭具备的影像、举证、法庭控制、监控、网络、庭审数字影像存储等功能,将庭审的各个环节纳入了科技化、网络化管理。

公正加灵活:严谨执法中多了份亲和

法庭审理的案件虽多是相对较小的案件,但往往矛盾激烈,需要法庭的法官在公正、规范、严肃、认真处理的同时,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心血,严谨负责地化解各类纠纷。徐州中院要求法庭法官对待诉讼能力低的当事人要进行法律释明、指导,特别是对土地承包、相邻权、林权等案件,争议焦点不明确的,法官深入田间地头,定纷止争。对生活、身体困难的当事人则服务上门。充分发扬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的优良传统,开展审务进村镇、进社区活动,通过预约调解、上门开庭、设置巡回审判点、开设“假日法庭”等多种方式,让老百姓真切地体验了人民法庭带来的司法便利。目前,全市人民法庭已建立了固定的巡回审判点69个,大大方便了群众诉讼。

有着“民心法庭”美誉的丰县华山法庭,在2007年上半年全市人民法庭业绩评比中取得第一名,案件收案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1.3%,案件调撤率仍达88.65%,结案后当事人自觉履行率高达97.6%以上,且无一出现矛盾激化。该法庭变“坐堂断案”为“送法下乡”,经常开展巡回审理活动,将庭审安排到百姓家里或镇、村干部家中、农家院落。如原告渠某诉被告张某离婚一案,鉴于张某由于交通事故瘫在床,法官便冒着大雨驱车20余公里前往张某家床边开庭,当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老百姓真切体验法庭司法便利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人民法庭已建立固定的巡回审判点69个,大大方便了群众诉讼。

“全国十佳人民法庭”大屯法庭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百姓家的法庭”。法庭开设的“亲情演播室”更是让当事人既感受了法律的威严,又感受了法律的温情。原来,大屯法庭的干警们牺牲休息时间在网上搜寻一些典型案例制作成光盘,让前来参加诉讼的当事人观看,这些案例大多都是“亲情短片”。很多当事人在看节目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和感动,特别是离婚案件,很多当事人在刚到法庭时双方关系非常紧张,矛盾突出,在看完节目后,大都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冷静了很多。

3年来,徐州法院的25个人民法庭中,有1个被评为“全国十佳人民法庭”,有两个被评为“省优秀法庭”,有1个被评为省“青年文明号”,有两个被列为全省“规范司法行为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