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总数高达42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8%,为中国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中国整个GDP构成的60%以上。但就是这么多的中小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总数却相当的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中央和社会当前关注的焦点问题。

  引人注目的是,江苏省常熟市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频频冲击下,全市小微企业经受住了种种挑战与考验,始终保持着蓬勃的发展生机,所形成这边“风景独好”的喜人局面,引起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的重视。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常熟进行了采访。

  “早几年,像我们这种小企业,没房产、没土地、没担保,想拿到贷款难上加难。可去年底,我通过打官司后,竟意外地打通了融资通道,现在公司发展蒸蒸日上!”30多岁的张渭经营的小企业有员工30来个,两三百万元的资产总额,700万元左右的年销售收入。去年底,张渭通过在常熟市人民法院的诉讼,意外得到了企业转型升级急需扩张的土地、厂房和110万元的民间资金。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备受冲击而举步维艰,但常熟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却颇显勃勃生机。11月11日晚,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向记者介绍说,像张渭办的这样的小微企业,目前全市共有8万多家,已成为常熟民营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各项经济指标约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0%左右。惠建林表示:“在市委领导全市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瓶颈中,法院发挥了突出的示范作用,市委对此十分满意。”

  司法完善政府先行垫资的机制

  “自2008年开始,陆续有多家企业向常熟法院起诉,之前我的公司财产包括厂房已被外地法院全部查封,由此公司进入偿付巨额债务和倒闭关门的绝境,是政府、是法院让我起死回生,心里要说的话真是太多了……”苏州华斯特登喜路服饰公司(下称“华斯特公司”)总经理郑友清说起这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时,有种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感觉。

  常熟市七彩果服饰有限公司(下称“七彩果公司”)与华斯特公司是有关联的两家小企业,郑友清与七彩果公司法定代表人郑琦系父子关系。在接手这两家公司为被告的案件后,常熟法院立即与东南开发区管委会协调,商由管委会先行垫付工资100万元,让欲集体上访的职工返回岗位工作。同时在对农业银行与七彩果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的执行过程中,法官考虑到若强制拍卖房地产,将直接导致该公司倒闭。因此,法官多次做工作,农行同意暂不拍卖房地产,给予七彩果公司一定的时间筹措资金。经法院出面,七彩果公司经多方筹措外部投资,还清了银行的全部债务,同时又保全了企业的资产,执行过程中公司经营一直没有停顿,且日益好转。郑友清高兴地告诉记者,到去年10月底,这些案件履行完毕,政府当初垫付的工资款,也已由两公司悉数偿还。

  在化解小微企业急需流动资金的瓶颈时,往往存在“松一把就活,紧一把就死”的情况。就郑友清的案件,常熟法院院长张峥嵘介绍说,这是他们对因资金短缺但有发展前景的负债企业,主动采取“多协调、少强制”,为企业走出困境创造机会的一种办法。针对金融危机给小微企业带来的重重打击,导致企业倒闭停产,企业主出逃引发群体性农民工工资案件,常熟法院第一时间介入,与被执行人所在地党委、政府沟通,提请协调,争取支持,依靠政府先行垫付工资。同时,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及时评估拍卖,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及时追查欠薪企业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及企业主的行踪,将企业财产尽快变现,及时向政府返还垫付款项,形成协调垫付制的良性循环。常熟法院连续五年工资款案件执结率达到100%。

  司法确认商铺使用权质押的方式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订单,而现在暴露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在于小微企业不能总停留在产业链低端,应通过持续转型升级,逐步在产业链高端占有一席之地。现阶段,银行贷款依然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可现实中这些企业很难贷到款,其转型升级更是倍增阻力。如何创新融资方式,提高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既是企业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法院能动司法需积极应对的课题。

  25年前是路边地摊区,如今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的中国常熟服装城,面积3.71平方公里,3万个商铺、10万名经营人员,为了自我化解融资难题,这里的一些商铺经营者以商铺经营权为质押,自创了“商铺使用权”的新型担保形式。可是一旦商铺经营者无法还款,这种担保融资能得到法律认可吗?

  常熟法院领导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从立法精神和实际出发,认定商铺租赁使用权质押有效,推出认可商铺融资等全省首创的司法举措。采访中,中国常熟服装城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美华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服装城地区有4610个经营户通过将门市部经营权质押向金融机构融资,周转次数达到7684批次,融资金额为81.53亿元。

  司法开辟第三方收购股权的途径

  金融连接着各种要素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等功能,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如何实现小微企业发展与民间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激发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创业创新的活力?常熟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千方百计引导与吸引民间资金注入小微企业、引进优质第三方收购股权,挽救濒危小微企业。

  “在对企业资产拍卖中,只看中企业厂房或者只看中企业设备的竞买人居多,对两者均有竞买意愿的甚少,有意注资投入企业促企业发展的尤其少。”常熟法院副院长金健峰向记者分析介绍说,由此往往会出现无人应价、低于底价等情况而流拍。这样一来,厂房及设备分开拍卖势必会影响到拍卖成功率与成交价,并且会在无形中拉长拍卖期限,造成一些具有优质资产、自身有发展前景企业的资产的浪费与流失。因此,寻找对拍卖财产有购买意向的竞买人无论对于拍卖的成功,还是对于企业的存续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常熟法院在办案中,动员优质的民间资本参与竞买,促使民间资本融入小微企业,最终达到竞买人目的与拍卖资产效用最大化兑现以及企业发展的多方共赢。

  记者了解到,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其发展不仅表现在产品和市场的扩张方面,也表现在资本的扩张方面,通过并购迅速地吸收扩张资本或者占领市场已经成为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运营手段,并购正成为越来越多小微企业成长的选择。对于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有经营前景的歇业企业,常熟法院主动介入濒危的虞东化工有限公司、苏州锡宇纺织有限公司等33家小微企业,引进优质第三方收购股权,使被并购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重新进入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