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 | 全省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作者:新华日报 朱旻 发布时间:2022-01-21 浏览次数:8152
第四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强调,必须把人民法庭建设成为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全省法院301个人民法庭围绕这一目标,紧扣乡村振兴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创新,深度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谱写出情系百姓,司法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篇章。
2021年3月,省法院服务乡村振兴(张家港)实践基地挂牌成立,成为全国法院系统首个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随后,省法院在涟水县法院、如东法院、沛县法院大屯法庭等5家基层法院、3家人民法庭挂牌成立实践基地。
全省人民法庭下沉司法力量走进乡村,吴江法院各人民法庭在辖区广泛成立“乡村法官驿站”,指派法官定点联络,着力构建集风险预防、调处、化解为一体的网格式综合体系;栖霞法院栖霞法庭成立“旅游巡回审判点”,服务辖区旅游经济发展;南通地区法院、法庭与辖区邮政营业网点共同设立“支云e站”,方便偏远地区群众,努力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勇当“吃蟹者” 探索乡村产业振兴
苏州相城消泾村是全国知名的“大闸蟹”之乡。金秋时节,相城法院吴宏副院长、渭塘法庭干文建庭长一行来到消泾村阳澄湖大闸蟹交易市场,向商户们发放《大闸蟹特色产业常见法律问题答疑》手册。手册涵盖了大闸蟹承包合同、蟹苗养殖、货品运输、提货券使用等问题解答,商户们非常欢迎,争相领取。
时任消泾村支部副书记高锋介绍,村里拥有标准化大闸蟹养殖池塘3000亩,现有农户579户,劳动人口1595人,从事大闸蟹电子商务、大闸蟹养殖1436人,大闸蟹产业是消泾村绝对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产业知名度不断增高,相继衍生出民宿、外卖、农家乐等新兴服务产业。
“大闸蟹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少养殖、交易纠纷涌向法庭。”干文建庭长向记者介绍起这样一个刚到法庭的案件:某蟹业公司已将不同面值的提货卡提供给了电商平台,平台却没有对自己已出售客户的提货卡向商家支付相应的货款,造成商家在网络平台冻结了全部未付款的礼卡,损害了持卡人凭卡提货的合法权益。
“消泾村从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十多年间发展成村民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明星村,靠的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全村劳动者敢当‘吃蟹者’的勇气锐气。”吴宏谈到,产业发展起来不容易,涉产业发展案件处理不好,则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后续力。
吴宏介绍,2021年以来,渭塘法庭将涉消泾村大闸蟹养殖、交易案件进行精细化审理,并作为“一庭一品牌”重点项目加以推进。这次编写的手册针对了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了商户需求。
产业振兴靠人,靠人才,也靠劳动者对产业发展法治环境的信心。从消泾村驱车到相城黄埭镇冯梦龙村,进村见处处黛瓦白墙,前屋后舍,来自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的旅游大巴一辆辆停在村口。
“‘省其讞牍,使其无讼’。除了伟大的文学造诣,出生在我们这里的冯梦龙还是‘无讼’理念的倡导和实践者。”冯梦龙村村主任杨锋娓娓谈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劝惩教化、减轻诉累的无讼实践,“将当地名人资源作为珍贵的法治文化资源进行打造,如今我们冯梦龙村走出了一条农、文、法、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村委会了解到,2020年开始,冯梦龙村与黄埭法庭深度对接打造无讼村居,随后村里建起法官驿站,法庭法官驻点接受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村里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不少村民的原宅翻建改造成民宿,村民们都会拿着翻建合同、林果养殖合同来到法官驿站,“合同咨询过法官才会签字,似乎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流程。村民们说,法官们说没问题就是他们的定心丸!”冯梦龙村党总支委员唐晓晓笑着说道。
冯梦龙村所在的黄埭镇是千年江南古镇,也是如今的“全国百强镇。”随着辖区经济快速发展,黄埭法庭受理的案件数持续上升,案件年增幅近20%。
2020年初,就任黄埭法庭庭长的施磊,在迄今一年半时间经历了两起“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企业主弃企逃债案件。快审、快调、快执,两起突发案件均在一个月内执行到位近百万财产。
“速度快是多方面的合力。首先是村里网格员巡视发现工厂闹哄哄的,工人在聚集,紧接着村镇劳动所、派出所、法庭全部到位商量方案。法庭拿出方案后,执行局迅速做好执行工作各项准备。”施磊谈到。
企业主弃企逃债案件的连续发生推动黄埭法庭拟定《黄埭镇企业群体欠薪处置应急预案》,黄埭镇政府随后将该预案印发通知,要求辖区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
黄埭法庭介绍,法庭干警后来回访了两家企业,发现两家企业近80%的工人继续留在黄埭镇,从事电子产品加工和高科技产业生产。“法治环境帮助留住劳动者,这带给干警们很大的鼓舞。”施磊深有感触地说。
“司法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密切关注农村产业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提出切实可行的司法保障方案。”
省法院副院长李玉生谈到,近年来全省人民法庭对乡村旅游、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电商物流、特色小镇及农业产业园建设等案件高度关注、精心审理,为产业振兴注入法治力量,提升了劳动者法律素质,提振了劳动者对法治环境的信心,这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有力的推动。
精做“解纷者” 合力推进诉源治理
凡有社会存在就有纠纷。对于纠纷,不仅要提供一整套多元化、立体化的纠纷化解途径和体系,更应关注矛盾纠纷更深层次的源头治理问题,以实现“将矛盾化解于未然,将风险消弭于无形”。去年年底,记者来到诉源治理工作突出的徐州法院基层人民法庭。
2021年10月这一天,新沂双塘镇叶庄村副书记张玉明给双塘法庭员额法官唐恒涛打电话,着急地说起村民王某因养殖的鱼被水冲跑,王某多次找到村委会。身兼叶庄村法治书记的唐恒涛随即赶到叶庄村村委会。
经了解,2021年9月大雨期间,王某承包的鱼塘被水漫过,养殖的鱼被水冲跑。王某称是某工程有限公司在改扩建京沪高速双塘路段施工过程中,将其鱼塘附近的行洪排水河道堵死,致使下大雨后鱼塘无法排水,遂要求该公司对其损失进行赔偿。调解过程中,该公司认为王某鱼塘漫水是因为大雨导致,与其修路行为没有关系,且王某也不能证明其有多少鱼被水冲走,损失的数额具体是多少。
因双方争议较大,唐恒涛两次组织调解都没有成功:“下一步我们准备向周围农户了解高速公路扩建对排水河道的影响,在扩建之前是否出现过大雨漫过鱼塘现象,以及王某养殖的鱼苗种类、时间、大小,每年的捕鱼时间以及收入情况,还有鱼塘中剩余鱼的价值。”
“我们近期准备再组织一次调解,如果还不能达成一致,建议通过诉讼解决。”唐恒涛谈到,基层纠纷解决的规律是越往后端风险越多,难度越大,程序越复杂,成本越高,诉源治理强调“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就是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分流多元化解,从而实现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2017年11月,为推动农村基层社会诉源治理,徐州新沂市从全市政法各部门机关和各镇政法部门基层单位选派优秀政法干警担任村(社区)法治书记,深入乡村开展法律服务。
2018年,马陵山法庭员额法官王雪莲履职马陵山镇冲口村法治书记,如今已是“资深书记”的她向记者介绍,法治书记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问题、发现纠纷后,就地推动化解。从家门口到法庭,指导矛盾纠纷经过组级、村级、镇级、市级四层过滤,最终在诉前尽最大可能化解。
“法院干警担任法治书记,还有普法宣传的任务。”王雪莲说起,时值岁末年终,准备以案说法在冲口村组织一次巡回审判,针对村民骑摩托车存在的不上保险、不戴头盔、酒后骑车问题来一次专题普法。
基层农村矛盾纠纷多发易发、主体多元,充分运用人民调解的优势,徐州地区法院注重从基层纠纷化解力量中遴选人民调解员。
邳州议堂法庭庭长梁宁告诉记者,议堂法庭近年来探索实践了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模式,该模式明确以法庭驻庭人民调解室为主导,以辖区5个镇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为辐射,以84个行政村的司法调解员为触角形成“一室一站一员”的人民调解工作网格。
法庭干警谈到这样一个系列案件。2019年春节过后不久,议堂法庭立案室来了十几个人,向法官咨询立案事宜。经了解,他们都是农民工,为的是讨要已有四年之久未能兑现的土山镇工程工资。涉案农民工分别居住在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安徽蚌埠市等地,多达一百多人,被拖欠工资数额有260余万元。
立案后考虑到案件涉及当事人多、起诉标的大,影响范围广,不稳定因素多,驻庭人民调解员王成玉、谭西春多次到土山镇实地走访调查,针对有的涉案建筑公司多次转移,住址不明;有的建筑公司已经停业,资产不详;有的工头刻意躲避,查找困难,法庭迅速启动人民调解工作网格,村里调解员积极提供多方面信息,庭里人民调解员和承办法官远赴淮安、盱眙、蚌埠查找被告,对下落不明的工头被告联合公安机关一一查找到住址。
“网格联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关口前移,法庭可以对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案件早发现早预防,防止矛盾激化。”
梁宁介绍,2021年议堂法庭王成玉、谭西春两名调解员成功化解纠纷206件,调解成功率达到66%。王成玉同志已年过花甲,担任法庭调解员13年,调解成功案件1000多件,法庭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成玉人民调解工作室”。
联动社会力量,打通诉源治理、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在徐州期间,记者走访了位于沛县法院大屯法庭辖区,龙固镇中一社区的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在这里,公安、司法、法院联合办公,地方网格员梳理、排查矛盾纠纷上报;警格员对能够化解的邻里矛盾及时化解,需要司法确认的由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的特约法官和工作人员审核后出具司法确认文书。警格员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由中心司法所的家事调解室介入调解,实在化解不了的案件进行自助立案,通过诉讼风险评估终端进行案件风险评估,最后由大屯法庭法官在党群服务中心里的龙固巡回法庭开庭审理,由此形成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完整闭环。
“龙固镇矛盾纠纷基本就在这个闭环中化解掉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社会治理逐步走向‘社会善治’。”沛县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李徐州谈到。
据了解,“龙固样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被列入2021年徐州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屯法庭庭长李魁认为,诉源治理如何,数字是最显现的成果。他谈到,过去一年,龙固一直是大屯法庭的受案重镇,现在法庭受理案件数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
走访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目前省法院正加快推进人民调解平台﹒江苏微解纷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平台通过邀请基层治理单位人员入驻等方式,将人民法庭辖区内的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工会、妇联等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全部集约到调解平台,实现基层解纷力量全覆盖。实现纠纷预警、分流、化解、调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结果反馈、指导督办等全流程在线办理,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省法院立案庭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92家人民法庭入驻该平台,入驻基层治理单位610家。
勤当“送法者” 法治种子播撒乡土
山凹村,地处南京溧水区洪蓝街道梅花山旁、神山湖畔,周围十里梅岭、百种花木、千亩竹海、万亩草莓,被誉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宜居村庄”,是远近闻名的民宿“明星村”。
2021年国庆长假前夕,为保障辖区旅游环境安全,溧水法院洪蓝法庭法官们特地走进山凹村,为十几家民宿开展了一次量身定制的“法治体检”,以案说法引导民宿经营者规范经营、有效化解游客和商家之间的纠纷。逐户随访中,“梅花山民宿”的老板提出想饲养些羊驼、梅花鹿以提升游客体验,法庭负责人王林引用了外地景区“网红大白鹅伤人”案例向他介绍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提醒要特别注意游客的人身安全。
据了解,2021年以来,溧水法院洪蓝法庭推出“左民右刑 普法护民”巡回普法品牌,在景区、社区、学校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爱同行”等普法宣传和法官宣讲15场。正如溧水法院副院长李宏伟形容:
洪蓝法庭的司法宣传,如同田间地头绽放的蒲公英一般,朴素无华,倾尽全力奉献大地,在溧水这一片乡土上不断播撒着法治的种子。
以法为纲引导乡村良性自治是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走进南京汤山法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厅,展厅分为序厅、“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展厅和尾厅。展厅内容将普法宣传与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推动法治宣传走近老百姓。
在“守公德”展厅,看见乔华庭长正结合部分案例动画,向前来参观的上峰中学学生介绍郑州电梯吸烟案、侮辱烈士名誉案等案件。乔华庭长谈到,一直以来,汤山法庭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审判之中,为提升辖区居民的法治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镇营造良好的氛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人民法庭将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成效,乡村面貌发生变化,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努力打造体现标杆水平的服务,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江苏样板’!”
图片
展望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景,省法院民一庭庭长俞灌南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