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记者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从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江苏法院共受理一审、二审和再审知识产权案件13046件,审结10482件,约占同期全国地方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1/10,案件类型基本覆盖了TRIPS协议涉及的所有领域。

  这3年半,江苏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共采取诉前禁令案件24件、证据保全案件411件、财产保全案件388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调解撤诉率达74.5%,调解协议当事人自动履行率达98%以上;知识产权案件有5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4例入选改革开放30年全国地方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5例入选全国法院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12例入选全国法院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均位居全国法院前列。此外,共发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516件,知识产权生效裁判文书互联网发布4700余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共发出知识产权司法建议67件,举办义务法律讲座273场,累计培训近2万人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手册等近万份;开展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49件,审结213件;受理行政案件21件,审结15件。其中,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洪某等利用“番茄花园”网站实施著作权犯罪案入选当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负责人两次到南通调研表示

  要在全世界推广“南通经验”

  “回顾江苏法院16年知识产权审判之路,’南通经验’是一座丰碑,助推了中国乃至世界家纺产业的健康发展!”江苏省高院民三庭负责人汤殿军带领记者去实地采访。

  南通中院副院长李莹介绍说,南通市的家纺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中国家纺协会资料显示,中国床上用品70%以上出自南通,南通家纺城去年成交额超过600亿元。前几年,随着市场的拓展,花型设计的经济效益不断攀升,畅销花型的市场产值都在数百万元以上,由此带来的侵权现象十分严重。在司法介入家纺产业之前,其版权纠纷主要由行政管理部门调处。不少经营者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已成为严重影响家纺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家纺产业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呼声十分强烈。

  “南通中院和通州区法院抓住服务经济建设这一重要契机,主动介入、积极回应家纺产业的司法需求。在过去服务空白的家纺产业领域,建立起专项审判机制。”李莹对“南通经验”的具体做法如数家珍:

  他们,在深入南通国际家纺城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切合家用纺织品市场规律和特点的“审理花型设计著作权纠纷三十条规范性意见”;

  他们,靠前设置审判组织,便民诉讼。2008年4月25日,通州区法院在南通国际家纺城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面向专业市场成立的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凡涉及家纺市场及周边地区的知识产权案件,均在巡回审判庭调解、开庭,当事人也可以在巡回审判庭直接立案。截至今年11月18日,共受理家纺类知识产权案件346件,审结340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770余万元。

  他们,建立了快速审理机制。由于家纺产品的花型市场周期短,侵权证据容易被转移而灭失,给花型设计著作权的司法保护带来了挑战。法院在建立巡回法庭的同时,出台了《涉家纺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处理办法》,对外承诺“1小时反应制”:即侵权人在本地的,在5分钟内启动审查程序,15分钟内完成立案,20分钟内制作成裁定书,1小时内赶到保全现场。巡回审判庭成立至今,共办结证据保全案件35件,全部成功保全到位。

  他们,尽可能为当事人降低维权成本。许多家纺类著作权案件的争议标的不大,审理难度较大。他们大胆提出,家纺类著作权纠纷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此举得到了省高院的支持。目前平均办案周期仅为26天。此举减轻了当事人诉讼精力,诉讼费也减少了一半。他们强化诉调对接,与家纺市场版权管理办公室签订了《关于家用纺织品著作权保护诉调对接备忘录》,双方经常派人参与调解,家纺类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撤诉率高达82.85%,所有调解、撤诉的案件,都是自觉履行,无一进入执行程序。

  他们,优化了区域管辖,全方位保护。经省高院批准,将海门市三星镇、天补镇的家用纺织品著作权纠纷案件指定由相邻的具有知识产权审判管辖权的通州法院管辖,使分属不同行政管辖区域但又相邻的家纺企业都能得到统一的司法保障,这是司法审判地域管辖中的一次突破,既方便群众诉讼,又平等整体保护,促进共同繁荣。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员两次到南通调研,在考察家纺城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克拉克说:“在一个专业市场设立巡回法庭,我是没有想到的,充分说明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到位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王彬颖对法院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保护的做法十分赞赏:“这一良好的运作模式对知识产权保护十分有益,要在全世界推广南通经验!”

  百闻不如一见!11月16日,记者在南通国际家纺城耳闻目睹:下午四时许,一位中年妇女急匆匆地前来,“我设计的花型,欧点风尚、圈点人生,被人盗用,有个仓库存有这些花布,我申请证据保全”。陈宗林庭长当即指导她写申请书,查验版权证书后,马上组织人员前往现场保全。因为侵权人不配合,以及仓库内布匹堆积如山,当5万米欧点风尚、圈点人生的花布查找到时,已是晚上七点钟。保全结束后,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庭调解,达成了侵权人赔偿权利人损失5.8万元的协议。

  苏州虎丘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

  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基层示范法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的苏州是智慧的天堂:90%以上产品与全球先进技术同步、近50%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是新兴产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50%、发明专利4年增5倍。

  智慧天堂,必定有一支推动、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力量!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确定: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基层示范法院”。

  作为全国的示范法院,虎丘发挥了哪些示范作用?11月17日,记者走访了这个法院。

  “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上做示范。”该院院长王燕仓告诉记者。2009年6月,虎丘法院获得知识产权管辖权。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受理的第一起案件便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番茄花园”软件盗版案。年轻的法官们从十几本厚厚的卷宗和品目繁多的电子证据中理清案情,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对“番茄花园”案作出宣判,对5个侵权人分别判处两年至三年零六个月有期徒刑,罚金1000余万元,没收违法所得近300万元。该案宣判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商业软件联盟发表意见称,该案是“中国第一起规模打击网络软件盗版行为的成功刑事案例,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保护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上做示范。”据王燕仓介绍,苏州高新(虎丘)区是著名的传统工艺之乡,辖区内的镇湖苏绣、东渚玉雕和缂丝等传统工艺在国内外闻名遐迩。以镇湖街道为例,其2万多人口中就有8000多名绣娘,2010年相关产值超过10亿。虎丘法院敏锐地意识到知识产权不仅要服务于高新区技术,还要服务于传统工艺,助力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他们打出司法组合拳:确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区工商、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关注知识产权纠纷动态;进入镇湖绣品街、东渚百匠街宣传典型案例,呼吁绣娘在创作之前先取得底稿作者授权;召开“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知识产权”研讨会,邀请专家教授会同绣娘共同把脉苏绣发展中的版权问题;协助镇湖刺绣协会成功申请镇湖刺绣集体商标与地理标识,申报外观专利近百项,有效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去年以来,该院实地走访传统工艺企业、商户30余家次,赠送法制宣传册300余份,进行法律培训120余人次,被从业者亲切地称之为“传统工艺的司法保护伞”。

  “在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上做示范。”该院民三庭庭长揭志刚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10月,虎丘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169件,其中涉及诸如网吧、小超市等小微企业侵犯著作财产权、商标专用权纠纷的案件161件,占全部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95.27%。“网吧、小超市等都是小型企业,背后关系着一批人的就业,但一个诉讼就可能使企业倒闭。”揭志刚说,针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高发的情况,虎丘法院创建了一整套协调机制,使95%的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提高了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自2009年以来,虎丘法院服务小微企业200余家。“非常感谢虎丘法院的法官,现在我懂了,应该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这是当地新概念网吧业主陈老板在经历三个知识产权诉讼后向记者发出的感慨。“法院做得很好,经常向我们发放司法建议。”在苏州市高新区文化市场管理站采访时,站长徐培明高兴地向记者展示虎丘法院发放的《关于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整体化解网吧版权纠纷的司法建议》。

  “三审合一”也是虎丘的亮点。2009年,虎丘法院被确定为江苏首批“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基层法院。截至今年11月17日,该院审结的10个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判决后无一上诉。

  在结束此次采访离开该院时,王燕仓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已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审与发布基地。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委书记戴源称赞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吸引外资的“王牌”

  常州市高新区,是国家科技部去年5月批准成立的创新型科技园区。辖区内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有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89家。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60亿元。

  “一个高新技术聚集区的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良好的、能保护和促进区域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11月17日,记者在高新区采访时,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吴建国告诉记者。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委书记戴源在国外就创意产业招商时自豪地说:“我们区引进外资有‘三张王牌’,其中之一就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外商们听了竖着大拇指说,“来招商的人说过很多优惠条件,但提这张王牌,我们是第一次听说,太需要了!”有10多家外商当场签了投资意向书,现在已有8家投资到位,驻足高新。

  近年来,高新区法院以“二三五”模式为载体,全面推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延伸服务。“二三五”就是:构建“二大网络”,即法院与189家高新企业建立服务联系网络和法院与行政机关建立交流沟通网络,有效应对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社会需求的广泛性;打造“三个平台”,即以知识产权审判庭为载体的审判服务平台、以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为载体的延伸服务平台、以高新技术企业家沙龙为载体的交流服务平台,满足保护知识产权现实需求的多样性;发挥“五项功能”,即依法审判功能、指导服务功能、司法调研功能、诉调对接功能、宣传普法功能,全面彰显司法保护知识产权延伸服务的有效性。

  现在,该院设立了5个巡回审理点,使企业在门口能找到法院,抬头能见到法官。去年以来,该院借助各类行业协会的配合,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率在80%以上。针对往年泄露商业秘密多的新问题,今年该院注重一手抓保护,一手抓预防,全区没有发生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
 

  南京中院打造精品案件

  知产审判“7个第一例”开创全国先河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曾获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荣立集体二等功,5位知识产权审判人员获全国、省级的荣誉和奖励。

  从2008年至今年6月,南京两级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574件。南京中院知产案件的收、结案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处于前列,尤其是专利审判工作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打造精品案件”,是南京中院知产审判最大、最鲜明的亮点。他们有“7个第一例”,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开创先河。

  11月18日,南京中院民三庭副庭长王劲松在他的办公室,欣喜地向记者叙说了“光荣史”:

  全国第一起认定从属专利、对从属专利人行为加以规范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复形式确认了本案创设的从属专利问题处理方式。原告获得“整体形小青瓦”专利权,被告以原告专利技术为基础研发获得“新型多节瓦”专利权。原告得知被告转让“新型多节瓦”专利,遂提起诉讼。1989年4月,法院判决被告停止转让“新”技术,并赔偿原告2.5万元。

  这是全国第一起适用伯尔尼公约对外国人实用艺术作品保护的案例,体现了我国对外国人平等保护的立场。早在1986年,两个海外公司生产经营的系列玩具在我国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被告生产销售了相同、近似产品。法院依据我国知识产权法及《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约定,认为被告侵犯了原告的知识产权。1997年7月,经法院主持调解,被告刊登致歉声明,赔偿原告2万美元。

  全国第一起专利许诺销售侵权纠纷,表明了在各个阶段从严惩处侵犯专利权行为。原告享有“展位地面多源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被告在与某公司签订合同时,约定供货的产品说明书中介绍了这一产品。原告起诉请求判令被告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法院审理认为,被告系许诺销售行为。2002年7月,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停止有关侵犯原告专利权的行为。

  全国第一起适用修改后的专利法,实行诉前禁令的案件,提高了对侵权行为的法律震慑力。2002年,申请人提出,被申请人未经许可,正在生产仿制申请人的专利产品,请求法院立即责令其停止侵权。法院审查认为,如不及时制止涉嫌侵权行为,将可能使申请人的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故裁定被申请人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涉嫌侵权产品;查封和扣押已生产的涉嫌侵权产品。

  全国首次对错误申请诉前禁令的当事人判决赔偿的案件,对诉前禁令的正确执行起到了示范作用。许赞有曾先后向南京中院起诉两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南京中院根据许赞有诉前禁令的申请,裁定责令两公司立即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后许赞有的专利权被宣告全部无效。两公司请求判令许赞有赔偿损失。2007年10月,法院判决:许赞有赔偿两公司49万余元。

  全国第一起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为知识产权司法领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案件类型。2000年9月,原告龟蛇粉生产商向法院起诉称,被告向原告的经销商发函告知龟蛇粉涉嫌侵犯被告专利的发明方法,导致经销商停止销售原告的产品。原告诉请法院依法确认原告龟蛇粉生产方法与被告专利发明不相同。此类纠纷法院应否受理,在国内尚属首例且争议较大。南京中院经逐级上报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12日作出批复,对本案应予受理。

  全国第一起在知识产权审判中适用公司代位诉讼规定的案件,充分保护了公司和股东的创新利益。原告与被告同为一匙通公司的股东,被告担任执行董事。被告以其个人名义申请了公司的发明专利。原告请求判令涉案发明专利的申请权归属公司。法院审理认为:由于被告身为该公司的执行董事,使得公司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主张相关权利。原告作为公司的股东,有权提起诉讼。2006年3月,法院判决涉案专利属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归属公司。

  “或许还有一些第一!”当王劲松向记者述说完“7个第一”时,靠在墙边垒起的案件卷宗有一米多高!记者不禁想起,江苏知识产权审判16年的案卷垒起来将有多厚、多高?!这些卷宗,每一页无不渗透着法官们的汗水、心血和智慧!

  短暂三天的采访,记者不可能走遍江苏120多个法院。但是,记者透过这些卷宗仿佛看到,在江苏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已经垒起了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铁壁铜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