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堤上的流动法庭-安丰法庭司法为民纪实
作者:赵建东 王小燕 发布时间:2007-11-05 浏览次数:2768
安丰人民法庭位于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东台市安丰镇境内,由于地处黄海之滨,古时常遭洪灾,民众深受其害。北宋著名爱国词人范仲淹在这里建造了一条大堤,从此洪水不再泛滥,百姓生活安康,这条大堤因此得名“范公堤”。如今,安丰法庭在辖区各镇设立了固定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办案,使老百姓不出村口就能解决纠纷,被百姓们称作“范公堤上的流动法庭”。
就地办案,开展“庭审直播”
农村当事人文化程度有限,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法官也得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作出解释。庭长赵建东对此深有感触,他始终要求庭里的法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不厌其烦地为群众办案,满怀深情地解决纠纷。
安丰法庭曾受理12件梁垛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债权债务清偿办公室诉村民的一般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由于原告相同,且大部分被告都为梁垛镇村民,为方便当事人诉讼,立案的次日庭长即带领全庭同志来到巡回审判点??梁垛镇派出所内,6名被告因外出打工无法参加当日的庭审。法官们与到场的6名被告面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剖析原告诉求合法有据理应支持,另一方面从常理阐述欠债还钱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德准则。九月底的天气,秋老虎的余威仍在,热浪一阵阵袭来,几个小时过去了,法官们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6名被告看到法官们不辞劳苦,也深受感动,同意调解并尽快偿还债务。同时,原告方在法官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也同意部分确实有困难的村民分批归还欠款。政府长期以来遗留的问题在法官们的手中得以圆满解决,同时也让群众心服口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这是安丰法庭巡回审理中屡见不鲜的场景,不仅法庭干警,就连普通村民们都早已习以为常。两年多来,安丰法庭巡回审结的案件占结案总数的40%,每一次巡回办案,都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庭审直播”。
高效办案,降低诉讼成本
“最大限度降低诉讼成本,竭尽全力救助弱势群体”是安丰法庭长期坚持的一条原则。富安镇78岁的村民仲某因儿子梅某不履行判决书所规定的赡养义务,跑到安丰法庭哭诉,花白的头发、皱纹交错的脸庞、骨瘦如柴的身体、破旧的衣服,无一不使得在场的法官们心酸。了解情况后,法官们立即赶到梅某家做工作。起初梅某态度强硬,扬言即使坐牢也不执行。数日内,法官们多次上门做工作、反复为其讲解法律,同时让梅某意识到自己也有年老的一天,现在要为孩子做好榜样。融情融理的话语使梅某终于认识到“百字孝为先”的做人准则,同意给付每月100元的赡养费,并表示今后一定善待老人,尽好赡养义务。短短数日内,在法官们的努力下,又一位老人能够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普及法律,维护辖区稳定
针对多数村民法律知识和诉讼经验缺乏的普遍现象,安丰法庭干警避开春耕秋收冬播的农忙时节,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日深入到农家院落、村镇社区、工厂企业,通过向广大百姓讲解法律知识、宣传法律法规、解答村民疑问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知法、懂法、用法能力。同时,针对农村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法庭还经常组织干警下乡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解决纠纷的能力。针对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的状况,干警们定期深入到农村中小学校义务上法制课,以深刻的理论教育和对典型案例的精辟分析以及播放法制教育片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法、守法意识。安丰法庭的干警们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脚落,把法律服务送到了千家万户,赢得了辖区人民的声声赞誉。
判后回访,掌握农情民意
为了彻底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安丰法庭的法官们坚持通过回访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在庭长的带领下,全庭干警长期以来注重做好经济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类型案件的回访工作,积极探索总结回访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将审判、执行中的诉调对接运用到回访中来。有时只是一通电话,简单的问候却足以让群众感动;有时利用巡回审理之机顺便回访,近距离的接触更好地掌握群众的心态;有时则是精心布置的座谈会,曾经的纠纷双方最终放下心中的疙瘩。与此同时,安丰法庭还经常邀请辖区内的民调组织和人民调解员一起参与该项工作,使大量苗头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酽酽一片爱民情,宛若平常一首歌”。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那些穿梭于田间村野的绰绰身影,那些跋涉在范公堤上的坚实足迹,无一不在诉说着安丰法庭干警们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点点滴滴。法庭硕果累累,干警们却没有丝毫满足,仍一如既往全心全意、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安丰法庭干警一定会像奔流不息的范公河水一样不断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