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布斯》杂志“2010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名第二,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列“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第一名。融入这座有着“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称号的城市,你不仅仅会看到服装之城的外在繁荣,更能体会到在这繁荣的背后,深扎着一条坚实的脊梁。在几天深入感触的采访中,记者逐渐将这条脊梁视为这座有着3000年文明史城市的司法文明。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常熟法院及时地推出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措施,这些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在谈及常熟法院能动司法创新时对记者如是说。

  2007年,常熟市的民型企业有13361户,2010年增长到了18912户;企业亏损数从306户减少到228户;2010年个体工商户总数达62951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20758户;小微企业利税总额从2008年的11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0.17亿元,增长了29.55%。企业主出走的数量也呈逐年减少趋势。

  在这组数据中,攀升的经济数据固然喜人,而终其根本的看点,是“企业主出走的数量也呈逐年减少趋势”。企业主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人们不禁想问,企业主为什么会有一定数量的出走,又为什么逐年减少了。

  原因是对机遇与压力并存,在大环境中适者生存。同样,这一大环境对于常熟法院积极践行能动司法来说,也是对机遇与压力并存。而在常熟法院的眼里却又更高出一筹--“机遇与压力并重”,已然成为了法院在能动司法工作中积极创新的渊源。在法院的大力扶持下,常熟的小微企业运行的日趋劲猛,新时期的司法文明使企业主有了坚实的靠山。

  拓宽渠道,保护合法的“另类”融资

  陈正达先生是实打实的常熟人,1992年他弃农从商,经营起了餐具百货生意,他的场地就是一个路边大棚里的一方水泥台子。此后,他的店铺经历了招商场、招商城、中国服装城的三连跳。规模大了,生意多了,机遇来了,可是资金却跟不上,屡屡叹失良机。

  2009年,情况不同了,陈正达接到一笔50万的单子,他来到服装城管委会,用门店的使用权作为质押,仅仅3天是时间,就顺利从银行贷到了款,而还款也更为迅速,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这笔贷款让他赚了多少,他的笑容告诉了记者。

  浙商叶丰在常熟中国服装城这块宝地淘金已经25年了,他夸耀地说自己经营的灯具产品都是高档货,最便宜的几千元,高的几十万。显然其资金流也是巨大的,若通过民间借贷,他表示压力很大,每每遇到大单,他总是以他门店40年的使用权作为质押,每次贷款100万到300万不等。他告诉记者,通过服装城管委会审批后的贷款非常便捷,他用这种方式贷款过3次,银行给他的贷款额度是500万。有钱赚,他哪都不会去了。

  1985年,常熟服装城建成,发展至今已经拥有35个专业市场,门店3万左右,从业人员8万余。1996年交易量达100亿,2010年达到了652亿,今年1至10月已经达到了600个亿,每日资金流量15.7亿。44个银行分支机构在这里驻点,使这个城中之城具备了发达的金融渠道。

  由此向前追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征途中,融资的需求必然增大,这一正比规律却出现了瓶颈难以突破。

  门店是以使用权招租的形式拍卖给业主的,产权属国有,业主由于没有产权,在融资上屡屡碰壁。大市场,高门槛,小经营,投入高获利少让业主看不到“钱途”。

  2004年,一个奇妙的想法蹦了出来。门市使用权拍卖的价格高,能否以此作为质押进行融资呢?

  其模式是由中介机构按收益法对业主的使用权进行评估,确定使用权的价值,然后由银行按评估价值确定贷款额度,向业主发放贷款,业主以商铺使用权进行抵押,由市场进行“抵押登记”。

  此种担保方式前所未有,似乎有些“另类”,且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而常熟法院严格遵循物权法的精神,依法认定此种抵押方式是合法有效的,顺利解决了商铺经营者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拓宽了商铺经营者的融资渠道。

  从 2004年开始,经过磋商和银行考察后,12家银行在服装城开展也这项贷款业务。2009年以来,服装城地区已经有4610个经营户通过将门店经营权质押向金融机构融资,周转次数达到7684批次,融资金额81.53亿元。常熟法院的法律支持为小微型企业主解决了融资难题,推动了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服装城经发局局长陈美华大赞常熟法院对他们的支持,她说:“服装城的业主都是司法服务小微企业工作的目标人群,要感谢法院对服装城健康发展所做的努力,法院总是积极协调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对商户合法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服务。”

  及时介入,保全职工合法权利

  企业立不住了,老板跑了,工资没了,职工闹了。在信息化的今天,闻此消息已经见怪不怪。而如今在常熟,几乎是听不到这样的新闻的。遇到这样的企业,政府先把职工工资给垫了,法院第一时间介入,尽其措施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每遇这类案件,常熟法院及时对企业资产进行保全、清理,同时派专人对企业财产进行看管,防止财产遗失和非法转移,尽最大可能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群体性工资案件,及时与被执行人所在地党委、政府沟通,提请协调,争取支持,充分考虑民工的利益,依靠政府先行垫付工资。

  同时,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及时评估拍卖,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及时追查欠薪企业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及业主行踪,将企业财产尽快变现,及时向政府返还垫付款项,形成协调垫付制的良性循环。

  这一举措的健全,使常熟法院连续五年实现了工资款案件执结率100%的工作目标。2009年以来,常熟法院受理工资仲裁申请执行案件3668件,涉及企业201家(其中2009年89家,2010年65家,今年1-10月47家),政府共垫资625万元,最大限度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发展,企业主弃企出走现象呈逐年下降趋势,小微企业发展运行呈良好态势。

  化危为机,促使衰落企业转型升级

  小微企业都是有待扩张的企业,资本的扩张当然是其发展的重要指针。现今通过并购迅速吸收扩张资本或者迅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运营手段,并购正成为越来越多小微企业成长选择的捷径。

  抛开扩张不说,不景气企业在选择被并购之前,定然挣扎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痛苦抉择中,多么希望有只强有力的手能“拉兄弟一把”,逃出生天则平步青云。

  在这危难关头,判官主动出场了。常熟法院针对市场环境因势利导,对于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有经营前景的歇业企业,法院主动介入,通过引进优质的第三方股权,通过第三方资本的注入,使被并购企业重新焕发活动、重新进入市场。

  常熟市虞东化工有限公司和常熟市瑞凯添加剂科技有限公司,是常熟市海虞镇专业生产牛磺酸等产品的小微企业。由于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内部管理松懈,产品在市场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出现了大额亏损,企业主对继续经营失去了信心,在抉择和期望的泥沼之中,职工与管理层及股东之间的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导致今年2月停工事件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极易引发不安定因素。

  2月24日,常熟市委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处理方案。常熟法院提出了“稳定、清理、重组”的建议,被市委领导采纳。并对原有的职工关系进行疏理,以达到企业恢复生机的目的。

  同时,在相关案件的审理工作中,两公司总标的达4000多万元的金融借款合同案成功调解,为推进该公司的重组工作奠定了基础。最终于今年6月11日促成新股东的股权收购和进驻的协议。从而通过重组化解了这一重大风险,并通过该起事件的解决,化危为机,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彰显了人民法院依法主动服务小微企业,化解危机创造和谐社会的职能作用。

  常熟市东南开发区经发局局长黄晓东感慨说:“真是危难之处显身手啊,常熟法院非常关注特殊人群,特别是在债权人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企业的重整中创新举措,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就是在重整过程中招入新的投资人,成功引入后企业有了资金注入,以及后续的发展资金,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化危为机,说明了常熟法院平时的工作正是在积极践行能动司法。”

  放水养鱼,企业有时间走出困境

  梅李镇的张老板经营着一家服装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经被将近20名债权人起诉,要求给付货款、加工款或借款。几百万的应收款至今无法讨回,而银行贷款却迟迟办不下来,当时,为了度过经济难关,他甚至被逼的借了高利贷。

  2010年,形势好转,服装厂有了盈利。然而接连不断的诉讼以及放贷者的追讨却使企业持续增长面临巨大阻力。今年9月,常熟法院梅李法庭了解到张老板正在某银行办理贷款,并且已经联系好了相关的担保人,极有希望办妥。梅李法庭积极与原告和申请执行人沟通,希望他们尽量不申请对张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为张办理贷款提供便利。

  最终,数原告和申请执行人同意与张达成协议,待其办妥贷款后一次性付清债务。今年10月底,300万贷款终于批下来了,服装厂所欠的债务合计近200万元全部到位,服装厂现在只需按时向银行还贷,生产经营步入正轨。

  这是一个典型的司法工作为企业融资提供和创造条件而主动作为的实例,帮助小微企业成功融资。而企业之间的执行纠纷也可以从中体现,放水养鱼的利自然大于杀鸡取卵。

  小微企业,因为融资难等问题,往往挣扎在“松一把就活,紧一把就死”的状况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常熟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相当注重把握好尺度,对因资金短缺但仍处于正常运营状态、有发展前景的负债企业,主动采取“放水养鱼”的工作方法,多协调、少强制,为企业走出困境创造机会。

  绍兴县依源世家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常熟市捷仕路服饰有限公司有一桩买卖合同的官司,由于受市场的影响,造成被执行人产品大量积压。被执行人有生产设备,但正在生产使用中,另外有若干库存的服装。虽然拍卖设备更方便些,但为了保护小微企业生存,承办人对设备采取活查封方式进行保全,同时对服装进行盘点,目前现案件已进入评估阶段,预计可以基本满足债权人的债权,同时继续生产又可增加履行能力。结案时可将设备解封,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截至2010年末,常熟市新办小微企业3108家,注册资本116.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53.7%,继续位居全省县(市)前列。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3652.1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2337.5亿元,占64%;全市工业企业利税总额247.82亿元,小微企业占61%。2011年1-9月份,常熟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7267户,个体工商户总数达65900户,注册资本42.32亿元;新办民营企业2564家,民营企业总数20588户,注册资本825.75亿元。继续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能动司法是一项契合发展的长期工作任务,近几年来,作为全国优秀法院的常熟法院,不断强化服务大局和能动司法的意识,不断延伸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为广大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和用工困难等方面作出了如上有益的尝试,并创造了一流的司法业绩,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全国法院模范集体”、“全国优秀法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二等功等,为维护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常熟法院将不断把司法服务工作推向深入,取得的业绩也将覆盖更广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