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老年人维权工作室、编写《德育普法宣传手册》、组织重温结婚誓词、开展家事纠纷巡回讲座……自2014年年初“诞生”以来,东台法院家事审判庭如同创客般,探索出一个个泥土味十足的“金点子”,成为打开“家长里短”枷锁的“金钥匙”。

  “家是最小国,国是大的家。只有守护好每一个家庭细胞的健康与活力,才能筑牢社会有机体的灵魂与根基!”在铿锵诺言中,家事庭正厚植优势再出发,用创新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车载法庭:再续孤寡老人的缘

  “您要亲自来敬老院,咱打心底里感激。可这里七八十号人,大伙抬头不见低头见,来这做工作,二老怕人家说闲话呀!”当庭长胥苏江刚接手孤寡老人刘奶奶和老伴老吴的离婚案件时,当即和敬老院院长联系,准备巡回审理,可却遭遇“闭门羹”。

  困难难不倒有心人。俩老人均已60开外,年老体弱,来法院肯定不便,而现场调解,又顾忌重重。两难关头,胥苏江决定采取“车载法庭”的方式,将原、被告和他们朝夕相处的两位护工带到离敬老院不远的旧村部里。

  很快,老人们彻底放下了心理包袱。因没有子女,刘奶奶在原配去世后便来到了敬老院,在和一辈子没结过婚的老吴的相处中,慢慢有了感情,并在去年年初拿了结婚证。可婚后,老吴变得“小心眼”,看刘奶奶和其他老人说话都要管,而刘奶奶又是急性子,少不了吵架摔东西。这才一步步闹崩。

  “这感情也有磨合期。老吴吃醋那可是珍惜您呀!不过,二老这相处方式都得改一改。”瞅准俩老人是真心相爱,胥苏江帮助他们将死结一一解开。如同有了阳光雨露的滋润,老两口的爱情“枯树逢春”,他们决定再次牵手,共度晚年。

  抱团调解:把准家庭混战的脉

  “不用送了。今天才初七,还在春节里。你们赶紧回去把桌子摆起来,把菜烧起来,把这团圆饭补起来!以后再也别为钱多烦恼啦!”今年2月1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副庭长周庆海的调解团队终于是“四场小麦一场打”,为老贾家的家庭混战画下圆满句号。

  五年前,因房屋拆迁,贾家分得四套房,其中一套最大的过户在小贾名下。没过多久,老贾父子就因这些房子是卖还是租起了分歧,继而又是分家、吵架甚至动手。于是,老贾先是一纸诉状,要求小贾给付赡养费,接着又要撤销对小贾房子的赠予,还要和小贾分家析产。三场官司下来,向着儿子的老伴看不惯了,要和老贾离婚。

  前后做工作不下百场,在均不妥协的强硬态势下,周庆海瞅准了问题的“七寸”在于老贾父子,而老贾内心最柔软处有个渴望--儿孙绕膝,其乐融融!

  “年前未和好,但感情已松动。刚经历春节的冷清,贾家人肯定有所感悟!”春节长假一结束,周庆海决定把握时机,召集老年委、妇联、居委会干部,组成“统一战线”来到贾家。整整一个下午,大家调出了“和音”。老贾一家人重归于好,已处于崩溃边缘的亲情也得以在重重迷雾中找到方向。

  心理疏导:巧解失独父母的结

  “虽然我和公婆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相处了十多年,彼此之间已是亲人。今后,我还会好好孝敬他们的。”当堵点被疏通,儿媳贺某道出了满满的正能量。

  这是一起公婆老李夫妇以孙子的名义状告贺某的追偿权纠纷。本来,贺某嫁给老李夫妇的独子,并育有一子,一家三代人融洽快乐。可去年1月,丈夫突然患病去世,因其身前投有一份指定儿子作为受益人的商业保险,贺某作为法定监护人,便将保险金30万元取了出来。而陷入丧子之痛的老李夫妇则认为,自己不会有私心,钱应由他们保管。协商不成,这对失独夫妇想到了打官司。

  资深法官徐冬红接手此案后,她把脉认为,失去了亲情的纽带,老李夫妇和儿媳已变得生分,加之贺某还可能改嫁,他们更是不容孙子的应得利益受到丝毫损害。为让亲情走出死角,徐冬红邀请来心理咨询专家共同会诊。

  “二老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你们的孙子何尝不是小贺的儿子?这么些年的相处,即便儿媳改嫁,为何不能将她当作女儿呢?”一番肺腑之言,双方达成和解:以老李夫妇之孙的名义开户,存折归贺某保管,而密码则由老李夫妇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