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如何贴近法院实际,自信、自觉地加强文化建设?是人民法院当前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滨海法院用先进文化抓队伍促发展的做法值得借鉴。

  

    深秋时节,我们走进滨海法院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办公大楼与审判大楼以及生活服务区之间,建有一条长255.88米、宽2.5米,内设八个区域的“海韵法魂”文化长廊启人思悟;长廊两侧81个橱窗内布置的以“人民法官为人民”核心价值观的“德”、“史”、“廉”文化及摄影、绘画等作品,对法律的诠释润物无声……。

  别具一格的法院文化,如一颗艳丽的奇葩绽放在盐阜大地上。2009年11月,省、市法院在该院召开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全国法院文化建设(苏北片)调研座谈会亦在该院召开,其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法院推广,该院被确定为首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与该院党组“一班人”近距离接触,循着他们坚持用先进文化抓队伍促发展的路径,笔者深深地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品味的法院。

  关键词 文化修身

  有文化底蕴的“一班人”

  这个法院的“一班人”确实不凡。

  常言道: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法院行不行,贵在看底蕴。在滨海法院的班子中,龚春光院长是文化修身的榜样,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他家中及办公室的书柜里陈放着一般人不曾拥有的中外经典名著,墙壁上悬挂的都是著名书画大师专门为他创作的励志进取的杰作。读书,是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对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法院文化的研究是他的挚爱。几年来,《关于加强法院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法院文化提升司法效能之我见》等一批理论文章和调研成果,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登载,他被堪称研究基层法院文化的拓荒者。

  笔者了解到,2007年7月他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以文兴院、以文修身”的方略,并把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视为精神之根、发展之魂,注重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帮助全院干警树立和确立起崇高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

  “我们是人民的法官,肩负着历史使命,为民执法、为民服务是我们的天职……”这首被称为“院歌”的《滨海法院之歌》,也是龚春光亲自组织“一班人”集体作的词,这首原创的歌曲,不仅鼓士气、壮院威,而且给思想加油、给发展助力,将干警引领至昂扬向上的新境界。

  以文修身,“一班人”自觉做表率。政治处主任王大策,是一方小有名气的文化名人。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文化学》、《现代文学》、《当代审美》、《法官行为学》,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辛勤笔耕,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言论逾千篇,被人民法院报、中国青年报副刊誉为“高产”作者。其中《寻路》、《追梦》等力作,感染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报考法院,甘愿在司法为民第一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文化修身, “一班人”才思迸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构建起了匠心独具的多元文化载体,培植了进位争先的创新精神、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精诚配合的团队精神,共同研究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党组建设的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0多项举措,为法院工作实现新跨越积蓄了能量和后劲。

  文化修身, “一班人”眼界宽、胸襟宽、思路宽,他们不当“清闲官”、“享乐官”更不当“甩手官”。5年来,他们立足本院实际,创造了的“和文化”等8项经验,先后得到上级法院肯定与推广,并成为基层法院学习借鉴的样本。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兆黎深有感触地说:“班子成员在一个锅里摸勺子五个年头了,人人崇文、赏文,勇于在推进法院文化建设中创新,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班子里工作,心情感到无比的宽畅。”

  [采访手记]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简言之,一个有文化的党组班子,才有可能成为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工作过硬的强班子。“一班人”文化水平越高,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也就越强。

  关键词  文化育人

  运用“多元文化”凝心聚力

  该院创设的多元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彩,人人受益。

  龚春光说:“法院文化,是现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缩影。我院倾力打造多元文化,可以理解为更广泛、更全面体现法院精神与物质层面的所有文化现象和载体,包括有形与无形、内在与外在、动态与静态等,通过悉心打造可以陶冶情操、凝心聚力。”采访中,我们亲眼所见的“多元文化”真的让人耳目一新。

  漫步该院办公楼,环境文化颇为抢眼。8个楼层布有“忠于法律、奋力拼博、塑造形象、勤于管理、团结协作、博学励志、关爱健康、追求卓越”等主题鲜明的文化宣传版面,与整洁优美的环境交相辉映,尤其是大楼门前壁墙上镌刻的“务实、严谨、博学、超越”八字院训格外夺目,门前书写的“弘扬法院文化,铸造公正之师”标语催人奋进,置身其中,干警们每时每刻都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

  走进“院史陈列室”,荣誉文化极具魅力。一个个奖杯、一面面锦旗分别记录着该院干警们曾经走过的艰辛、收获辉煌的历程;翻阅他们自己编印的《拼搏》画册以及争先创优的文集,一幕幕振奋人心的场景顷刻展现在眼前;观看他们自己制作的《靓丽的风采》光盘,优秀法官等群星跃然荧屏,身临其境,接受的感染与激励无处不在。在采访中,干警告诉说,每当重大节日,法院领导都要在全院组织开展“晒荣誉”活动,重温夺魁之路的艰辛与喜悦,增强干警崇尚荣誉的自觉性,激励干警在本职岗位上自觉争创新的荣光。

  来到“青年法官之家”,行为文化深受干警喜爱。这里被干警亲切称为休闲的港湾。周末,“青年法官之家”热闹非凡,青年人除了在这里尽情享受法院网吧带来的快乐外,还可在网上查阅法学前沿的最新热点、视点。在此同时,还能点击全国多家优秀法院庭审的视频及调解现场,他们在愉悦中拓见识、长本领。书画小屋,是年青干警切磋技艺的场所。李东升,江苏省青年书画家,是书法小屋内的指导老师,平日与节假日他经常这里传授书画技巧。今年有3名干警在他的指导下,先后在县、市、省组织的书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全院出现了空前的“文化热”。

  管理文化产生战斗力。该院的管理文化与众不同。该院领导告诉我们,管理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将硬管理与软管理有机结合,要从根本上解决少数干警平时工作作风简单,生活作风拖沓等现象,光靠强制只是一时之效,只有用文化熏陶才能达到长治之功。为此,他们统一购买了《责任胜于能力》、《细节决定成败》等有关管理书籍,定期组织大会交流,现场进行讲评。同时还开展了以“法”字头的文化活动,如“法魂永驻”读书活动、“法歌嘹亮”歌咏活动、“法院之星”评选活动以及“法网天地”动漫活动,干警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审判作风、工作作风、群众作风实现了根本性转变。车队驾驶员小杨爱车胜过爱自己,车辆每天保持纤尘不染,今年已经连续3次被评为红旗车。全院有57名干警被评为守纪之星。

  温馨文化,让人赏心悦目。该院今年新建成了近500平米的大餐厅,为干警提供了工作早餐和午餐,该院不仅每周制定食谱,而且定期都要邀请知名常见疾病预防保健专家和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到院传授“食”文化,帮助干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特别让干警欣慰的是,院党组十分注重人文关怀,所有干警的生日都按照月份排列,用红榜张贴在墙上。书记员小张告诉记者:“每年自己生日的当天,都会收到院里送到家的蛋糕和鲜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

  构建多元文化,提升了干警的文化品位,亮起了文化兴院的旗帜。该院先后被滨海县委确定为全民普法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县直机关廉政教育基地。

  [采访手记]文以载道,文能生智。干警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广大干警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程度,决定着他们司法为民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关系着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法院,在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时,完全可以昂首挺起时代脊梁,勇于担起历史重任。

  关键词 文化开放

  法院文化走进社会公众

  法院文化搞得再好,不能孤芳自赏。2009年该院着眼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司法需求,断然将法院文化由内向外前移,敞开大门向社会开放,让法院文化走进大众、融入大众,他们走出了三步棋。

  --法院文化进乡村。今年3月初,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该院组织了一支由6人组成的文化下乡小分队,来到了陈涛镇新滩村,乡村们像过年一样,打起欢迎的横幅,敲着锣、打着鼓,静心等待和尽情享受法院送来的文化“美餐”。这次文化下乡,形式与内容安排都比较别致,除了现场向群众发放《涉农法律知识一百问》、《服务农村培训提示》、《民事权利保护意见书》等法律资料外,还近距离地与村民进行互动。

  陈涛镇新滩村是贫困村,近年来有不少村民沾有“晒太阳、进赌场”的陋习,为了让这些村民尽快告别“等、靠、要”的懒散生活,文化小分队在村部播放了精心制作的涉赌、涉农案件教育片,至后进行现场点评。同时,让村民们谈感受。这招,使平时贪赌、游手好闲者坐不住了,当场表态“金盆洗手”,下决心走勤劳致富之路。随后,在村委会和法官的帮助下,他们办起了大棚种植,半年不到就尝到了甜头。他们逢人便说:“是法院文化帮我们踏上了致富道。”

  据了解:该院组织文化下乡以来,运用巡回审判、诉前调解等,化解民事纠纷100余件,向村居农民提供种植、水产养殖、纺织加工等信息及建议40多个,使3个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先进村,15个贫困村民成了当地的冒尖户。

  --法院文化进公园。“我经常带孩子到法治文化广场参观,给他讲解这里推广的法律故事,希望他能够从小养成学法、守法的习惯。”这是一对滨海市民相互间的对话。

  滨海法治文化广场,位于滨海公园旁边,针对人流量大,市民锻炼、休闲娱乐相对集中的实际,该院把这块阵地作为传播法院文化的社会窗口。为此,在设计上可谓是精心打造。广场由7根“罗马柱”和5个橱窗组成,设置32个宣传版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百闻不如一见。采访中记者目睹法治广场,深感不枉此行。在法治文化广场上,不仅可以看到精美的法典故事,而且还能见到法院服务大局的壮举以及优秀法官司法为民的风采。同时,还可了解到法院便民诉讼风险提示、常见纠纷化解以及多种便民利民举措。不是课堂、胜似课堂。该院因此倍受城镇居民的青睐,在今年市委政法委组织民意测验中,群众满意率达95%。

  --法院文化进企业。“让法院文化走进企业,同企业文化交融互补,用先进的法律文化助力企业发展,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来规范司法行为,实现共赢。”该院副院长姜尊国如是说。

  据了解,法院文化进企业,该院注重实效性,先后编印《服务企业简册》、《防范经营风险四十项提示》、《规范经营行为须知》等法律资料上门向辖区300余家企业发放;举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法律研讨班和普通职工基本法律知识普及班,提升企业员工用法适法的能力。在此同时,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及时举办中小企业应对经营风险专题培训班,帮助企业增强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全力为企业发展助力。

  “诉讼中企业要勤对帐,并及时主张债权,防止债权因为超过两年的时效而失去法律保护。以前我不太懂什么是诉讼时效,总认为别人欠的债肯定赖不掉而疏于及时主张债权。法院提供的《服务企业简册》,太管用了。”滨海吉华公司总经理陈小勇欣喜地说。

  法院文化进企业,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10多家大型企业来滨海创业,创造税收近亿元,涉企纠纷由2009年的300多件下降至2011年的112件。众多企业的老总异口同声地说:是法院文化给了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采访手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人民法院而言,法院文化主动开放,对于弘扬“文为里”的中华传统,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传承。让全社会了解法院、知晓法院文化,“三走进”可谓是民心所向,只要持之以恒,方能在文化大繁荣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文化引擎

  法院公信力日益攀升

  一组数字,记录了该院近三年来的工作实绩与成果:人民法庭案件平均调撤率均达90%以上,人民法庭整体工作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

  2008年以来,诉讼服务中心诉前指导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315起,成功化解3682起,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通过类案分流过滤得以有效化解。

  今年该院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28.26天,同比下降2.6天,发改率为0.22%,同比下降0.21%,当庭结案率为97.73%,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7.6%,位居全市法院前列。案件执结率达83.85%,同比上升11.36%,办案效率同比提高一倍以上,且无一来人来访投诉。近百件案件被列为精品案件。

  上述数字生动表明,这是文化软实力带来的硬效应。在采访期间,记者强烈感受到法院文化给该院带来两个巨变:

  变化之一:这支队伍充满活力。近年来,该院共有71名干警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涌现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盐城市劳动模范”、盐城市首届“知名法官”、江苏省“优秀人民法庭庭长”、盐城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市“十佳青年法官”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其中有39名年轻同志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中层岗位,另有5人被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被人们誉为最具活力的一个先进群体。

  变化之二:美誉度日益攀升。该院连续三年各项审判绩效指标创造盐城法院系统新高,尤其是案件调撤率、发改率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在盐城中院“1+9+7”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三,连续四年被盐城中院表彰为“全市先进法院”, 被盐城中院确定为“阳光执行示范点”,被江苏高院分别荣记“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被江苏高院表彰为全省首批“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单位”,并被授予“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 “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首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综合先进奖”。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部董文濮部长视察该院时,对该院在物质条件落后情况下开展法院文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省内外40多家法院前来考察交流文化建设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2010年1月12日,人民法院报头版以《精神之根发展之魂》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江苏省滨海县法院的文化建设工作,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采访手记]先进的法院文化,是悉心培育出来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智慧的结晶,更是用汗水换来的。该院的成功妙秘,在于他们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使其优势在文化繁荣中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