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也有温情?睢宁岚山胡集访贫记
作者:魏东 发布时间:2008-03-26 浏览次数:1319
阳春三月到农村,说句心理学,心里有点兴奋,有一种去踏青和游玩的感觉;想到去农村基层去访贫问苦,心里又有一份沉重,自己虽然出身农村,但从上大学到工作,尤其是从2000年调至院机关工作后,虽然也去过几次农村和老家,但对农村的变化、发展等还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在法院大门口,张副院长、民二庭庭长、审判员小王等和我一同乘车,有说有笑的一路,很快来到岚山街。
今天岚山逢集,我和张院长好容易才来到镇政府。在镇政府组织科科长的引路下,我们又驱车
胡集很有名,很早就听说过,且听说胡集的烧鸡香肠比王集的烧鸡香肠还有名。今天还真是第一次到此地。
走进胡集有一条街道,街道两旁楼房林立,感觉胡集还很富裕吗?组织科长介绍说:胡集有钱人也很多,尤其到上海、苏州打工的特别多,在胡集街每天都有去上海的长途班车。
没走一会,街道南边的一幢房子前有两个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一个40岁左右,是村书记;一个50岁左右是村会计。
在书记家站了站,听说来意后,村会计拿出小本子,将村里比较贫困的户名写出来了,我们挑选了四家,他们带着我们开始逐家走访。
第一家就在街东头,胡集街不是很长,我们很快就到了这家。走进这家的门,一位中年偏大的妇女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在家。三间屋内两头放了两张床,中间放了一大一小两个桌子,生火做饭的炉子、煤球和几袋粮食、其他杂物等放在了一起,整个三间屋空间本来就不大,一下来了七、八个人,屋内显得更加拥挤。
大概全家只有三个小板凳,我当时特意数了一下。家主看来了这么多人,不知如何是好,忙着让做。房友迪庭长和家主坐在一起,询问家情,我们其他人全是站着。通过了解,这家共有4口人,妇人的丈夫出去拾破烂,女儿已嫁并外出打工,妇人带着的小孩是其外甥女,还有个儿子在淮海工学院读大专。整个一个家,就是这三间屋。座谈后,房庭长从身上掏出两百元人民币送给妇人,妇人说啥也不要,她说上次你们送的面粉还没吃完。张超看此情形,情不自禁又掏出一百元人民币塞到妇人的手中。
从这妇人家中出来,心情真的很沉重,农村小孩上学不容易,农村还真有这么穷的户。
走过胡集街头的小桥,我们来到第二家。远远还没到家门口,就知道这家还不如刚才那家。没有大门,一眼望穿室内和屋外,整个家七零八落,心想这也有人住?
在门口一同和我们进家的有一个小伙,进了堂屋,经村会计介绍才知道这就是那个小伙的家。小伙姓卓,父母双亡,在王集中学读高三,上学时就在学校住,回家就在其叔叔家吃住。再细看小伙,细高个,上身穿着一个黄小褂,衣服不破,但非常旧,脸色看上去面黄肌瘦,真有点可怜。一个无爹无娘的孩子,在其亲属和邻居及社会的帮助下,上学到高三也算是很争气、真不容易。
来到第三家,这家男主人有病,孩子上大学,听他说因为家穷想贷款给孩子上学,找熟人也贷不出来……
……
连续四家看完后,我们又回到街西头,书记家门口,再看看街道两旁的漂亮楼房、门面、超市,心想:同是一个村,贫富差距就是这么大。
转了一圈,快到12点了,组织科长和村书记一定要留我们在书记家吃饭,我们从心里不想打扰,就宛然谢绝了,在他们一片感谢声中,我们驱车回了县城。
回城的路上,大家虽然也有话语,但不如来的时候欢快,汽车上显得有点沉闷。
不到农村,你可能真不知道贫困的人家穷到什么程度。我自个就是从农村出生,从小在睢宁农村长大,家里当时也很贫困,但也比这四家好点。今天能在法院上班,当上了一名法官,每月工资1400多,在城里还有房子,老婆、孩子和家里老人住在一起,吃喝不愁,和农村这些贫困人家比真是一天一地。
自己虽然没有到过西部贫穷地区,但作为江苏地区的贫困县应该比西部地区的贫困县强的多,可想我国西部地区一些贫困户应更为困难。
联想自己现在的家庭和现在的工作环境,我们还有何求?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干好自己本职工作?
但愿睢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愿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愿贫困远离,但愿……
邓小平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其实我们这一辈或者我们的上辈不都是农民吗,所以笔者自己感言:安心工作和奉献就是对农民父母的最好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