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电话有人接,咨询有人答,约见有人排,上诉有人办,执行有人促”,这是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社会的服务承诺,也是诉讼服务中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徐州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社会管理创新的“传送带”、矛盾纠纷化解的“过滤带”、面向社会服务的“绿化带”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司法人性化的新路子。

 

  社会管理创新的“传送带”

 

  “一次进中心,手续全办清;周到又公正,真是暖人心。”如今,在徐州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说的正是他们打官司的一种感受。发生这样的变化,与徐州法院推进创新诉讼服务机制密不可分。

 

  “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道‘窗口’,党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把创新诉讼服务机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最大限度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徐州中院院长李后龙说,徐州中院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管理考核办法》,着力打造出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高效率便民利民诉讼服务中心。

 

  “徐州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起步比较早。”谈到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徐州中院立案庭庭长周博如数家珍。他说,目前徐州中院和10个基层法院全部挂牌成立了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诉讼引导、诉前调解、判后答疑等27项服务,做到了纠纷超前发现、矛盾超前排查、问题提前处置。

 

  周博对一些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积极走创新之路的做法给予了肯定,譬如丰县人民法院开通“12368语音查询系统,老百姓打官司只需拨打“12368热线,足不出户就可查询到诉讼指南、诉讼费用等静态信息和案件审理、执行等动态信息;泉山、邳州等法院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网上立案服务;在鼓楼区人民法院,矛盾纠纷一经发现,就被迅速分解到辖区6个街道46个社区的52名调解员手中。

 

  矛盾纠纷化解的“过滤带”

 

  “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这里来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谈起诉讼服务站,丰县首羡镇农民刘某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刘某与邻居发生宅基地纠纷,来到镇上的诉讼服务站,巡访法官当即赶到村里现场勘验、现场调解,使双方握手言和。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徐州法院的诉讼服务以立体化、网格式的司法为民举措,形成强大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组合拳”,使大量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以化解。

 

  针对许多镇村距离法院、法庭较远的实际情况,徐州法院在各镇设立诉讼服务站,将诉讼服务中心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今年119日,外面天寒地冻,但鼓楼区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里却温暖如春,孙某等16名外地农民工簇拥在人民调解员赵启军的周围,一个个露出笑脸。“谢谢调解员给我们及时解决了纠纷,我们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

 

  “像赵启军这样的特邀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我们一共聘请了465位,他们分散在92个调解工作室中,是法院诉前调解的主力军。”徐州中院立案庭副庭长张红彦向笔者介绍说,为推进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解决,全市法院与111个单位和部门建立了诉调对接关系,覆盖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多个领域。通过诉讼服务站和调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凸显了诉讼服务中心的社会功能。去年,全市法院以99.57%的诉前调解成功率居全省法院第一位。

 

  面向社会服务的“绿化带”

 

  “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今年125日,王律师一走进徐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就受到法官的热情接待。得到细致贴心的服务,看着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诉讼服务中心,王律师赞不绝口:“以前打官司手续很麻烦,可现在不一样了,充满人情味的服务让大家感到很亲切。”

 

  徐州中院副院长乔英武认为,最大限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是诉讼服务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两级法院已逐步建立起集诉讼服务、纠纷化解、诉讼分流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

 

  乔英武说,诉讼服务中心做到了“三个服务”。

 

  一是坚持全方位服务,设立导诉服务区、咨询接待区、调解答疑区、信访接待区、休息等候区等,配备电子触摸屏、外网电脑、饮水机等设施。

 

  二是完善联动型服务,整合司法资源,促使内外“无缝隙”对接。

 

  三是实现能动型服务,加强诉讼指导、判后答疑和司法救助。

 

  他们专门安排各审判庭的庭长、副庭长轮流到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台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服务,构建出各审判庭定期轮流导诉、分流纠纷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徐州法院鲜明的特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