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十佳妇女法律维权岗”、“徐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徐州中院集体三等功”……在积极稳妥推进少年家事审判改革的过程中,邳州市人民法院少年家事法庭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具有邳州特色的少年家事审判方式,形成了“专业审判、特殊保护、主动参与、多方联动”的模式,为更好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温情关怀铸牢心灵堤坝

  “谢谢法官叔叔专程来看我,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性,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不再义气用事,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邳州法院少年家事庭回访未成年犯过程中,曾经误入歧途的大力感叹道。

  大力和小钻是两兄弟。两兄弟自幼父母双亡,缺乏必要的家庭管教和亲情关怀。由于生活环境困难,长期和街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大力和小钻养成了偷盗的习惯。两人多次入户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在一次盗窃时被抓获。2016年2月,邳州法院对大力和小钻依法判决。

  2016年5月,少年家事庭庭长郭海泓带着书记员,以登门造访和重回法庭的形式,回访帮教未成年犯大力和小钻,与他们面对面交流,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孩子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

  “长期在少年家事法庭工作,其实审判不是目的,帮扶才是关键。一件案子办完后,还有很多事要做要想,让犯罪的孩子重新回归社会,责任重大。”郭海泓庭长深有感触,“我们通过完善法制教育、坚持回访制度、完善帮扶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以'请回来,走进家'的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全面了解未成年犯回归社会后的家庭成长和社会生活环境,对未成年犯进行身体和心灵上的帮扶,助力未成年犯早日回归社会。”

  多管齐下助力社会和谐

  在家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邳州法院少年家事法庭从家事矛盾的伦理性、情感性、私密性等特点出发,通过推行人身保护、诉前诉中调解、设置婚姻冷静期、心理疏导全程介入等方式,积极探索实践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家市区的陈女士和丈夫杨某经人介绍后于2008年结婚,婚后两人性格不合,经常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丈夫杨某动不动就对陈女士拳脚相向。夫妻二人分居后,杨某更是怀疑陈女士作风有问题,屡次到陈女士单位对其侮辱谩骂,陈女士虽然报警但仍未有效制止。2016年6月底,杨某和陈女士再度发生争执,陈女士遭受家暴后,眼角、面颊等多处被诊断为软组织挫伤,无奈之下向法院起诉离婚并申请人身保护。

  2016年7月,邳州法院经当事人陈某提出人身保护申请后,经审查确认当事人遭受家暴事实,依法发出了人身保护裁定,禁止杨某对陈女士实施家庭暴力,禁止杨某威胁、辱骂、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陈女士及其近亲属。该保护令期限为6个月。

  近年来,邳州法院主动联系当地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妇联以及居委会、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相关单位,共同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采取行动,在审判中不仅要调整当事人之间现存的婚姻家庭关系,更要考虑审判结果对家庭带来的后续影响,让家事审判更贴近民生、矛盾更有效化解。

  延伸服务共享法治大餐

  “现在宣读法庭纪律……”“报告审判长,法庭准备工作就绪,请开庭!”审判台上学生们模拟得有模有样,分别扮演 “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原告人”、“被告人”、“辩护人”等多个角色,现场审理一起盗窃案件。在庄重严肃的法庭氛围中,同学们一个个全心投入,很快就融入了角色。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除了参与感很强的“模拟法庭”, 让学生们感兴趣的还有少年家事法庭的法官们精心准备的法治讲堂。几年来,法官们已经为邳州市多所中小学校的2万多名师生作了10余场法治讲堂,法官们运用自己办案的积累,通过把一个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典型案例与法律知识穿插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接受生动的法制教育,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使学生们对真、善、美与假、丑、恶有了清醒的认识,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远离犯罪。

  学生童童在听过一次法律讲堂后深有感触地说:“内容鲜活、寓意深刻的普法教育,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精神养份,这样的教育受益终身,我们必须学法、守法、用法,才能成人成才。”

  在谈及少年家事审判工作时,邳州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欣颇为感慨:“家庭是社会组织的最小细胞,将少年家事审判工作进行拓展和延伸,意义深远,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现个案审判的公正,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