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三十年沧桑 铸就明日辉煌
作者:李猛 发布时间:2008-10-08 浏览次数:2637
公元2008年,在全中国人民、全世界华人的热切期盼中走来。这一年必将是彪炳中华民族伟大史册的光辉一页。北京奥运,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神七问天,放飞中国人千年的梦想。中国,走过三十年改革开放风雨兼程的沧桑。十三亿华夏儿女,遍布全球的炎黄子孙,经历了太久的等待,三十年斗转星移、日新月异,中国一天天强大起来,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每一位龙的传人都满怀自豪共享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公元2008年,也必将在睢宁法院这个位于苏北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法院充满坎坷、曲折、奋进的发展史上抹下浓重的一笔。
成为省优秀法院、争创全国优秀法院、一流法院,对于睢宁法院而言,五年前、十年前、三十年前,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睢宁法院人没有畏惧困难,裹足不前,睢宁法院人满怀对法律的信仰、对审判事业的赤诚,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立足本职、志存高远、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睢宁法院由落后走向先进的光辉篇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史册,把目光锁定在三十年前的睢宁法院。
改革开放伊始,经历了十年动荡的中国万物复苏,百业待兴。坐落在一个破旧的小院子里的睢宁法院,虽然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全院仅有二三十名干警,审判人员严重短缺,但是共和国法治建设的春风激动着每位干警的心灵。在艰苦的条件下,法官们没有任何怨言,认真地办理每一起案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睢宁法院通过招干考试和部队专业干部安置增加了人员,但是干警队伍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很多法官都没有法学专业背景。就是这些人,边工作边学习,上函授、上夜大、自考考试,陆续充实了法学知识,逐渐成为睢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成长为今日睢宁法院的院领导和各庭室负责人,是睢宁法院发展的中流砥柱。
2000年前后,随着公务员考试成为干部选任的主要途径,睢宁法院陆续招录了四十余名法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干警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充满了青春的斗志与朝气。那时候,睢宁法院的办公条件、职业待遇相对于其他行业、发达地区还是很差。外地干警的吃住都很困难,他们要在外租房生活。微薄的工资待遇,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人难以承受。一些年轻干警先后辞职跳槽做了律师或者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取别的待遇比较高的部门。人才流失使得睢宁法院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03年,睢宁法院党组决定筑巢引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睢宁法院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钱来买了两套商品房作为外地干警宿舍,并请专人为外地干警做饭。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培养,睢宁法院为年轻干警的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鼓励他们参见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2008年,一位年轻的干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和积极努力,睢宁法院于2005年被省高院确定为法官职业化改革试点单位。两年中,二十余名年轻的法官助理、执行助理通过激烈的选拔充实到审判执行一线。他们敢想、敢干,充满活力,在经验丰富的法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三年多的运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近几年来,原来的办公环境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审判工作。法官三四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审判法庭紧张、几个人合用台旧电脑,这些情况在2005年有了根本的改变。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克服重重困难,睢宁法院占地
一大批在审判执行岗位兢兢业业、公正司法的庭室和个人为睢宁法院赢得了数不清的荣誉:睢宁法院刑事审判庭连续十年被市中院评为审判质量免检业务庭,2007年4月,被省高院授予“刑事审判先进集体”的称号,民一庭许雪樵庭长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2008年3月,民一庭也被江苏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睢宁法院被评为全省法院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岁月如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睢宁法院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从落后走向先进,一身风尘、一路高歌。睢宁法院人郑重地注目那庄严高悬的共和国国徽,仰望着那迎风飘动的五星红旗,三尺平台决百诉,一纸判决安万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今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生机无限的时代,审判工作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成就的事业。三十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十七大的精神激动人心,“三个至上”的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实现公平与正义,人民法院任重道远;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人民法官当仁不让!一路上所有的平凡,所有的琐碎,所有的艰难与险阻,都成了我们前进途中特有的亮丽风景。睢宁法院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时代大潮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握盛世良机,砺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乘风破浪,将满怀对神圣的审判事业的无限忠诚,为民、敬业、清廉,恪守职业操守,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沿着人民司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力铸就明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