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雪自融??邳州息诉息访工作侧记
作者:转载《人民法院报》 发布时间:2008-10-14 浏览次数:3165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法院在息诉息访工作中,紧扣“真情”二字,在沟通上做文章,打开了息诉息访良性循环的新局面。今年来,该院共办理来信147封,接待来访人员198人次,组织召开听证会、调度会74次,妥善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难题,无一出现越级上访激化情况。
“沟通到位,信访就解决了一半”,是邳州法院办信办访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
信访人包玉因土地承包纠纷和继子女产生纠纷,最终因不具有当地村民小组成员资格,土地承包经营权被确认给其继子女。种了多年的土地一朝失去,生活也无法保障,想不通的包玉多年来坚持往返于各单位间上访。
面对这样的缠访,该院院长李德彬明白,如果不能做通信访人的思想工作,简单的一纸终结将毫无意义。今年6月5日,法院联络了人大、农工办、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召开了听证会,为包玉争取到一些补助,解决了她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会上,包玉说:“我再也不去法院了,怎么处理,我相信法院。”
在邳州法院,像这样的案件,办信办访人员从不简单粗暴一推了之,而是耐心倾听,给信访人员以充分的诉说权利,用尊重架起沟通的桥梁,赢得了信访人员的配合与支持。
面对偏执的信访人,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往往比教育效果来的更好。
信访户张玲的丈夫从高树上跌摔成高位截瘫。丈夫躺在床上满长褥疮,救命的执行款迟迟不能到位,内焦外困的张玲将怒气撒到了法院身上,根本不听执行人员的解释,写信反映法院执行不力,并多次对执行法官进行言语攻击。
面对这种情况,法院一方面穷尽手段寻找被执行人,一方面尽力帮助张玲解决生活困难,送去钱物和油、肉等礼品,介绍康复训练的办法,并和地方民政部门联系,帮助他们争取民政补助。
点点滴滴,虽然未能彻底解决张玲一家人的困难,但如水真情深深触动了张玲,她说,“法院仁至义尽,无论结果怎么样,我一点也不能怨人家”。2008年3月,执行人员在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努力后,最终从被执行人家人身上取得突破,将9万余元执行款全部送到了张玲家中。
面对信访人对法院工作的误解,法院总是第一时间给予释明,力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他立即调度案件,卷宗显示,
“要把问题解释清楚”,李德彬没有简单地交办答复,而是立即召集承办人员,直接驱车前往李某工作所在的乡镇。听着李德彬娓娓道来的释明,感受着法院工作的真情与效率,李某在逐渐弄清楚自己的误解之时,感动之心悠然而生,他说:“我误会了法院,让大家跑了这么远的路,法院的工作,好!” (作者:程振立)
(200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