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地毯式”查询的法院好无奈
作者:庾向荣 发布时间:2008-12-03 浏览次数:975
在执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诉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东方家园有限公司一案中,涉案金额巨大,没有执行财产线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在全市银行范围“地毯式”查询,仅用三天时间就查获4700万元巨款,将案件圆满执结。(《新京报》
案件圆满执结,结果令人欣喜,既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彰显了法律的威严。执行法官不惧辛劳,挨个银行查找被执行人的存款,这样的执著同样也令人感动。
但笔者注意到,仅仅为了查询两名被执行人在银行的存款,就花费了执行法官三天的时间,这样的效率不能称其为高。幸运的是,法官终于在最后一家银行抓获了一条“大鱼”,让案件有了一个理想的结果。设想一下,如果查不到存款,法官还要去查询当事人的车辆、房产等其他的财产情况,不知道还要花上多少个三天。老百姓常常感叹法院执行效率不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对此颇有怨言。从这起案件的执行过程,终于可以体会到法院执行之难。
其实,“执行难”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主要瓶颈。对法院来说,执行之难,难就难在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难就难在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现代信息社会资讯非常发达,但法院的执行人员还是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寻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上。
“执行难”早已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为此下发过文件,要求全社会关注,共同化解难题。中央政法委更是于2005年和2007年连续下发文件,要求切实解决人民法院的执行难问题。其中一条措施就是要求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提高执行威慑力。查询企业和公民的银行存款,是较为常用的执行措施,对此中央政法委的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建立统一的查询平台,方便法院查询。在现有条件下,建立统一的查询平台,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什么障碍,银行系统已基本上实现全国联网,更不要说在一个省、一个市的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但事实上,统一的查询平台迟迟未能建成,这可能是银行出于部门利益,更多地“保护”客户的存款,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但从中也可以看出银行整体意识的不强,对法院执行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假如有了统一的查询平台,执行法官查询一二名被执行人的存款信息,或许只要几分钟的时间,既方便,又齐全。现在,法院却要花三天时间“地毯式”查询,还是无法保证信息的齐全,这种“撞大运”式的执行方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提高执行的效率,从中传达出的是法院的无奈。
法院的无奈何时解?执行工作不是法院一家的事,决策层对此早有清醒的认识,现在该是付诸行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