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下旬,伴随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干警文体艺术馆”的开馆,该院以党建文化先导、以廉政文化立身、以场馆文化载体,全面构建起相互融通的润州法院文化。5年前,这家法院还是默默无闻,可5年后的今天,他们相继获得“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基层人民法院”等47项荣誉称号。

  2012年的新年前夕,记者走进这家法院,深深地被“立足岗位顾大局创大业,争先恐后办案件忙工作”的浓浓精气神所感染。

  催人奋进

  --火红的党建文化

  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课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是人民法院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的有效途径。润州法院2009年创建的“红色课堂”,内外兼修,已打造为法院党建文化的品牌。在该院民一庭,30多岁的审判员王娟告诉记者,现在她每天在上班之前都会收到由“510”(我要廉)短信平台发送的各种类型的短信。

  王娟说的是“红色课堂”中的一项内容。该院创建了网络信息平台,“红色课堂”实现数字化。“党建网”设置了党建知识、党建动态、主题活动、时代楷模等9个板块,及时反馈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建设党员短信服务平台,实现“红色课堂”便捷化。建立手机短信互动平台,把含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知识型、廉政型短信发给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现“红色课堂”时政化。如开展迎接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我拿什么献给党”主题汇报会等活动;创建户外实践平台,实现“红色课堂”基地化。建成了全省首家法制道德教育基地“启园”广场,营造公正廉洁司法的美德环境。今年来,“红色课堂”还扩展到企业、乡村和社区,该院建立了22个党员法官服务“联系点”、“工作站”。

  “遇难事,支部在;办难案,党员上。”镇江东新商贸有限公司两年前改制时承接了两笔合计600余万元的银行债务。由于商贸公司无力偿付债务,银行向润州法院提出执行申请。执行中,法官发现商贸公司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资金流转不畅,唯有拍卖正在使用的营业房才能抵债。但是,拍卖不仅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200余名员工的生计也将失去着落。面对棘手难案,执行局党支部11名党员请缨,成立党员临时办案分队,立下“军令状”。支部书记林知庆和大伙对东新公司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后,形成了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党员办案第一组负责协助企业改组整顿和债务化解;第二组负责解决企业职工具体困难和组建职工股东大会。在第一组党员法官的协调下,银行主动将600余万元债务减为400万元,公司管理机构也如期建成。第二组党员法官面对的则是职工观念上的阻力和琐碎的谈心工作。为此,他们组织了十余场次座谈会,不分昼夜地动员职工出资挽救公司。

  最终,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职工筹集600余万元资金保住了营业用房,同时企业和职工利益捆绑在了一起,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和生机。目前,东新公司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院长吴猛告诉记者:当时就这个改制案件的执行来说,法官不是在办案子,而是在做活一家企业,法院行使的不单单是审判的权力,而是发挥党组织“执政”权力的一种。几年来全院办案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是党员。2011年1至10月,该院结案5884件,党员结案5684件,占案件总数的97%,而党员人数却占全院干警79%。

  沁人心脾

  --和谐的场馆文化

  亭台水榭,芳草萋萋,鱼戏荷间,沁人心脾。记者步入法院门厅前的另一片天地时,映入眼帘的是该院两年前建造的镇江市法治主题广场--占地500平方米的“启园”,江南园林简约温婉与溢满法制文化气息的雕塑浮雕在这里交相辉映,不仅是公众理想的休憩场地,也成为了解法院、感受公平、弘扬法治精神的新场所,作为一种文化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

  广场中,66块图文并茂的美德故事碑刻见证了法官们群策群力的智慧。其中44块道德美德故事碑刻,表达了兄弟谦让、家庭和睦、夫妻恩爱、邻里友好、诚实守信等主题。另22块碑刻主题是古代官员和老一辈革命家两袖清风、执法如山的故事。两年来,“启园”已接待各地参观者2万余人次,成为润州区团委、区教育局等9家单位联合共建教育基地。

  “今天参观启园我很感动,听了这些传统美德的故事,自己很惭愧……”“启园”为更多的当事人了解法院、化解纠纷敞开了一扇大门。在这里,记者听说了一则故事。张大爷和李大爷是一起相邻关系纠纷的原、被告,为了两家间巷子的通行、排水、采光等问题,双方已经数十年互不打招呼。2011年年初,李大爷在巷子里搭了违建,两位大爷又闹了个天翻地覆,还打上了官司。李法官主持调解时,两位老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为了化解双方积怨已久的矛盾,缓和双方的情绪,法官决定分头做调解工作。性情温和的张大爷由书记员带着到调解室休息,脾气刚烈的李大爷则在法官的陪同下逛起了“启园”。和风细柳、绿水逶迤的典雅景致一下子转移了张大爷的注意力。“大爷您看,前面中间的亭子叫弘德亭,意思是提高人的德行,弘扬我们古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到亭子里来看看,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浮雕。”随着公艺百忍、伍子胥感恩图报、石勒不计前嫌、管鲍之交等一系列浮雕故事看下来,李大爷陷入了沉思,“李法官,你的意思我知道了,邻里好赛金宝,这次搭房子是我做得不好,回去我就拆掉”。

  “做法官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宣读誓词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是孩子们参观“启园”广场后的心声。这里,还是镇江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必不可少的好去处,留下了许多孩子宣读“立志做法官倡议书”的朗朗誓言。

  滴滴感召

  --风清的廉政文化

  在润州法院,记者看到廉政文化处处彰显。这里廉政教育上墙面、廉政教育上网络、廉政教育上桌面、廉政教育上法庭、廉政教育上长廊。

  该院以营造法正风清的环境为着力点,读书思廉、档案记廉、网坛论廉、环境育廉、文艺养廉、谈心保廉、会议讲廉、共建促廉的“八廉”活动深入人心。具体内容是:读书思廉,即院党组每年都向干警赠送2至3本书籍,要求大家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从而形成读书思廉的氛围,增进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结合读书思廉开展了家庭助廉征文活动,让廉政文化走进家庭。要求法官及其家属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进行勤廉思考,撰写了千字征文,并组织评选优秀征文给予奖励;档案记廉,即推出法官个人廉政档案,通过档案记载工作人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信访举报、违法违纪处理、立功受奖等勤政廉洁情况,增强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网坛论廉,即在网站上开辟“廉政时空”专栏,设置廉政制度,典型案例,党务公开,勤廉论坛等栏目。每天在局域网首页上弹出一条勤廉格言警句,法官上班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勤廉教育,使大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勤廉教育,抒发自己勤政廉政的情怀;环境育廉,即在院内醒目位置设立公正石、为民石和巨幅宣传栏、廉政警示栏,向社会庄严承诺,在楼梯走廊悬挂廉政宣传画,在干警办公桌上设置廉政座右铭,每个院领导办公室布置了勤廉书法作品。文艺养廉,即举办“弘扬廉政文化,陶冶法官情操”为主题的书画摄影、演讲、笔会等比赛,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陶冶干警崇尚勤廉的情操。谈心保廉,即建立了廉政谈话制度,廉政谈话的形式为任职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做到“四必谈”:即干警岗位调整时必谈,出现思想情绪时必谈,家庭发生大事时必谈,被投诉时必谈。谈心的形式主要是院长同副院长、庭长谈,分管副院长同副庭长、工作人员谈,做到年内同每个工作人员谈心一次以上;会议讲廉,即定期召开全院大会,采用报告、讲座、形势分析等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勤廉教育。邀请有关领导作廉政报告,结合学习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定期上党课。每次召开全院大会时,都安排几名先进人物、优秀党员介绍自己的勤廉事迹;共建促廉,即把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向社会延伸,院各党支部与辖区内5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结对共建,每年开展送法进农村、送法进社区活动不少于六次,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互动共促,资源共享,队伍共建,责任共担,进一步促进法院勤政廉政。

  倡廉旨在保障司法公正。特有的廉政文化,点点滴滴在感召,时时刻刻在警示,做一个不辱使命、风清人正的新时代好法官。法官杨克勤对记者说:“在这样一个浓烈的倡廉的环境里,让你不敢违、不愿违、不想违。”

  法院文化的经与纬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谈起文化,就像谈起一个熟悉但又经常轻忽的人。它无所不在,但面目模糊,如同所谓“熟悉的陌生人”,人们不容易把握其内涵。最近翻看《新编国语日报辞典》,看到对“文化”的诠释是:“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这中间大家努力所得的成绩,表现在各方面的,像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它们的综合体叫做文化。”从这里可以做出的清晰解读是,文化是文明发展过程的产物,其包容量很大,举凡各种人类文明的成果都可以纳入文化的麾下。正因为如此,文化的面目本身就显得模糊不清了。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们有时候将“文化”窄化为各种文学艺术以及文学艺术活动。其实,文化的含义并不是如此狭窄的。

  “文化”既然以“法院”为限定词,意味着将文化的含义特定化,将司法这一特定领域内随人类文明进步而产生的种种具有文明质素和特征的物质载体、精神内涵和表现于外的各种司法行为,纳入文化的视野来观察,并推动其向更加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作为观察对象,法院文化提供的是各种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司法行为,概括地说,就是文化现象。既然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就必然带有人为改良的可能性,要推动文化的进步,可以根据文明发展的方向对文化进行塑造,如今作为司法领域热词之一的“文化建设”就是试图重塑文化风貌和刷新文化精神,包括对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进行革故鼎新,江苏镇江润州法院推出的“场馆文化”就属于载有特定司法精神的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

  通常,法院文化是自然形成的,法院(包括司法的各种物质设施)、法官和法律本身就是文明发展的结果和文化的表现形式,它们的产生并且获得有别于其他领域的特征,是与国家对于司法特定的功能的需求、民众对司法公正的期望以及司法人员自我精神寻求等各种促成因素密不可分的,法律的发展历史伴同着司法机关和司法体制发展的历史,这个过程也是法院文化不断传承的过程。从司法史发展的角度,文明可以发现法院文化有着一条纵贯线,文明可以称之为法院文化的经线。

  我国是法律起源较早的国家,却又是现代法治的后进国家。有两条经线可以与当代法院文化相连接,一条是从先秦延续下来的经线,皋陶、子产、商鞅、韩非、张释之、包拯、沈家本等著名的法家或者司法人物是这条经线上的指标性人物,这条经线还有一系列典章文物,如唐律疏议、宋刑统、明律和大清律例等,延至近现代的晚清以至民国的各种法律制度等,以及丰富的法律思想和司法理念,都是现代法院文化的历史资源,许多法院在进行文化建设时都会接上这根经线,江苏镇江润州法院将古人两袖清风、执法如山的事迹立亭制碑,做成浮雕,就是典型的一例;另一条是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并在许多法治先进国家得以延续发展的经线,西方民主和法制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中世纪以后更进入近现代制度转型,许多现在仍在奉行的制度和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英国、法国以及启蒙时期的欧洲诸国,汉谟拉比、乌尔比安、西塞罗、贝卡利亚、柯克等都是这条经线上的指标性人物。由于西方国家是民主和现代法治的起源国家和先进国家,实现民主和现代法治不可能绕过向西方取经的过程,因此我国法院文化建设不能弃置这一条法律文化的经线,将自己的观念停留于包青天时代。我国一些法院在进行文化建设当中,将西方的法律文化代表形象和格言警句雕刻、书写、悬挂,承认那也是我国法院文化发展可以取法的对象和精神源泉。

  除了从历史发展过程寻找法院文化的脉络以外,进行有意识的现代法院文化塑造,还需要向同时代的法治先进国家与地区取法,感受那里的司法精神、司法理念和司法行为的文明表现,对比自我,寻找差距,思索何以他们如此而我们不一样,力图改进。当年严复参观英国法庭审判后,对比中国衙门的审判,发出这样的感慨:“不佞初游欧时,尝入法庭,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尝语湘阴郭先生,谓英国与诸欧之所以富强,公理日伸,其端在此一事。”我们体会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司法文化,也应如严复一样生见贤思齐之心。当今世界法治先进国家和地区首先是在现代法治精神和民主理念下滋养起来的,与司法规律和人民期待相一致的司法文化要素构成了文化上的共通性。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坚持寻找一条有别于这种文明的新路,那么这条新路就应当代表崭新文明并满足社会对司法的期待以及民众对公正的吁求,法院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与我们同时代的法治先进国家与地区构成了我们司法文明发展的纬线。

  我国的法院文化建设,面临着如何把握法院文化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法院文化塑造的困惑,我的建议是,法院应当在这些司法文化的经纬线中寻找自己的坐标,把法院的形象和法官的品格与现代意义或者文明意义上的法院和法官拉齐,这就需要认真看待当今的文化建设的实质目的,避免将法院文化建设简单化理解为在法院内开展文体活动和使文化宣传在形式上多样化和精致化,应当立足于使司法的内在文化转化为实现公正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仅仅倚重法院的物质文化建设,而必须侧重于司法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修炼,同时努力摆脱那些有违现代法治的劣质文化现象。江苏镇江润州法院在法院文化建设方面的作为,是全国法院探索法院文化发展的共同努力的一部分,其中将党文化纳入法院文化建设中的做法,彰显了人民法院的中国特色,显然具有时代特性和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