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解一分忧、添一分福
作者:郭奎 发布时间:2013-01-31 浏览次数:1097
他,敦厚、老实,甚至还有一些腼腆;他,工作一丝不苟,以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信赖;他,年结案443件,调解结案280件,调撤率达70%以上,无发回、改判案件。他就是宿豫法院2012年度办案标兵,生活中平易近人,工作上风风火火的李志华。
“苦干加巧干,是我多办案、办好案的秘诀。”
“苦干”、“会干”是同事们对李志华工作表现最多的评价。鲁迅先生说:“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李志华是从湖北大山里走出的农家子弟,天生就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2007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他一直奋战在审判一线,先后在刑庭、皂河法庭、来龙法庭工作,在基层法庭工作就达四年。他无论是做书记员,还是做审判员,总是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圆满完成了各项审判任务。
2010年,宿豫区保安乡某农业合作社60余名经营户因购买的化肥存在质量而导致400多亩秋季作物严重减产。农业合作社多次与化肥生产厂家协商未果,无奈之下来到来龙法庭起诉,要求化肥生产厂家赔偿其经济损失。这是一起涉及范围广、影响重大的涉农案件。作为该案的承办人,李志华对该案制定了“两步并行”处理方案,一方面引导合作社农户将化肥质量交由有鉴定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另一方面召集涉案当事人进行庭前质证,以便确定损失范围。李志华多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进行现查勘察,还和同事们共同设计了一整套便捷的减产损失评估方法,得到涉案双方的一致认可。经过不到一个月时间的勘查、评估、协商,涉案双方就减产损失数额达成一致,为该案的顺利审结打下基础。当李志华谈到此案时感慨地说:“同样的工作时间,要想审理更多的案件,就要比别人多吃苦。苦干加巧干,是我多办案、办好案的秘诀。”正是这种吃苦精神,让李志华成为我院2012年度“办案标兵”、“调解能手”双冠“王”
“案子办得快一些,当事人对法院的满意就会多一些。”
“迅速”、“及时”是李志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西方有句法谚: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如果一宗案件久拖不判,即使到最后得到裁判和执行,也难免引起当事人的不满。李志华面对手中的案件总是在第一时间安排送达、开庭、调解,决不拖延。2012年,李志华办理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不足15天,实现了,质量、效率与效果的三统一。
2012年春节前,一百多名农民工因未能及时领到工资与包工头王某发生纠纷,农民工群情激愤,将工地围堵起来不让施工,王某也不愿意出面,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李志华接手该批案件后深感案件所承载的期待与压力,这些钱不光是一百多位农民工辛苦一年的工资,还是他们过年买年货的钱、春天买化肥的钱、还有可能是孩子的学费、老人过年的新衣,是他们的希望。该案如果不能快速化解,让一百多名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诉讼就失去了意义,过了年找人、执行就会更加困难。李志华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安排人到处寻找王某,另一方面召集来龙镇政府、区建设管理部门和劳动管理部门,建立联动调解机制。迫于压力王某主动到法庭要求处理此案。经过半个月的努力,该批案件全部调解结案,让农民工过上了祥和的春节。李志华说:“许多案件,当事人明明胜诉了,有时还会对法院有怨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案件效率不高所致。案子办得快一些,当事人的怨言就会少一些,对法院的满意就会多一些。”就是这种高度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促使李志华能够对案件殚精竭虑,用最短时间审结更多的案件。
“当事人的疾苦,是我勤奋工作的动力。”
清代知县郑板桥说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此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名法官如果能够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时刻想着群众的疾苦,就会念念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李志华就是用他的实际行动,为群众解一分忧、添一分福,把“司法为民”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012年6月份,家住曹集乡的93岁的老太太早上出来,中午才赶到来龙法庭,起诉儿子要赡养费。李志华一看老太太带来的却是与女儿打官司的判决书,而由他人代写的诉状却丢在了家里。李志华就和老人攀谈,根据谈话内容制作了笔录诉状,办理了立案手续。当李志华要求打电话通知其家人,但老人记不得电话号码。看到老人跑了一上午还没吃饭,李志华就买了面包和水给她。吃过以后,老太太要回家,却记不得回家的路了。李志华带着书记员将老太太送回家,当场做起了案件的调解工作。李志华说:“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深知群众疾苦。作为一名法官,当事人的疾苦,是我勤奋工作的动力,能为群众解一分忧、添一分福,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