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妈妈”杭群英
作者:宜兴市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3-03-05 浏览次数:1047
在宜兴法院众多法官之中,杭群英并不是最为耀眼的那个,但说到尽心竭力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爱心呵护青少年成长,人们总会想起她——“法官妈妈”杭群英。近二十年来,杭群英连续被评为少年审判办案标兵,四次获市政府嘉奖,被授予宜兴市五一巾帼标兵、巾帼建功能手等各种荣誉,而经她教育审判的未成年被告人重新犯罪率不足1%。
她用教育挽救迷途的孩子
现年50岁的杭群英在进入法院以前学习的是师范专业,大概是做过教师的关系,杭群英对少年审判有着更为深刻而独到的认知。她认为,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不仅关系到社会当下的长治久安,还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少年审判庭的法官,需要付出更大的耐心和努力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多年来,杭群英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忠于职责、忠于法律,经她所审理的案件数列全庭之首,且无一件刑事案件上诉。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教育和挽救是杭群英审判的最高宗旨。重视在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教育、感化和挽救,切实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各项权利成为她审判中贯穿始终的主题。开庭前,她总会充分利用庭前调查、送达起诉书等机会,通过社区和被告人的家庭了解被告人成长环境和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准备庭审时的教育方案,更好地让被告人认识到自己犯罪的主观原因,使很多被告人在法庭上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她还把庭审教育坚持到宣判,和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形成教育合力,力求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促使大部分失足少年在法庭审判中脱胎换骨,重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杭群英曾经办理过这样一起案件,一名初三的学生因为与父母发生口角而离家出走,后因为缺少金钱而铤而走险,盗窃他人手机、相机,结果被当场抓获,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在庭审过程中,孩子的母亲非常自责,边流泪边诉说自己的不对,孩子则含泪请求母亲原谅。见到这样的情况,杭群英因势利导,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也让这位母亲懂得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终,接受教育的孩子被判缓刑,并凭着自身的努力考上大学,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她用调解弥合家庭的创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涉少民事案件中大量的是涉及未成年人抚养关系纠纷、监护权纠纷、姓名权纠纷等家庭关系纠纷的案件。为了孩子的希望,为了社会的稳定,杭群英凭着一颗女性温柔的心,用情、用理、用法化解家庭矛盾,弥补家庭创伤,呵护着青少年的成长。
“一个家庭的破裂,若处理不好,往往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灵上的创伤,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有的甚至变得性格偏执。”为了避免创伤,杭群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调解工作上,经她办理的涉及家庭纠纷的案件调撤率都在八成以上。
王某与丈夫育有一子,在儿子四岁那年,丈夫不幸因车祸身亡,王某的公公婆婆失去唯一的儿子伤心欲绝,坚决要将孙子留在身边抚养,不肯交给王某。为此,王某只能起诉至法院。案子交到杭群英手上时法律关系已经相当明确,王某作为孩子生母理应履行监护权,孩子的爷爷奶奶肯定要交出孩子。但杭群英并没有轻易下判,因为她明白年迈的爷爷奶奶痛失爱子后的心情,也清楚年轻的母亲在失去丈夫后对儿子的倍加珍惜,她知道,判决在此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相反,一纸判决只会让这些本就不幸的家庭成员遭受更多的伤痛。怎样弥合双方僵化的关系,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抚养?杭群英思来想去,多次上门找王某公婆释明相关的法律规定,讲清利害关系,还通过当时政府村委出面去做调解工作。另一方面,她还努力做通王某的思想工作,让王某主动上门,使王某公婆觉的虽然失去了儿子,但并没有失去亲人的关怀。在她的锲而不舍下,当事人双方最终认识到爱孩子就必须为孩子着想,孩子已失去了父亲,不能让孩子再失去妈妈、爷爷、奶奶。最后,原本对簿公堂的一家四口一同来到法院撤销了原本的起诉。
“其实,在婚姻家庭纠纷中,我们的功夫主要在庭外,坚持与孩子的心理互动,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疏导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努力吹散孩子心灵天空中的各种阴霾。”作为一名少年审判的法官,杭群英办理过不少抚育费纠纷案件,亲眼见到案件中的未成年子女因父母的离异后而产生逆反情绪,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反目成仇。
14岁的琪琪因抚育费把亲生父亲告上了法庭,当杭群英找到她的父亲李军时,他向法官诉苦:不是不愿意付,也不是没能力付,而是一向可爱乖巧的女儿视自己为“仇人”,离婚后的六年时间里竟连一声爸爸都不肯叫他。为了“惩罚”一下女儿对自己的冷淡,李军故意停了女儿的抚育费,想看看女儿的态度。不料却被女儿告上法庭,父女关系彻底降至冰点。“你恨爸爸吗?为什么不愿意叫爸爸呢?”审理中,杭群英把琪琪叫到了一边,拉着小女孩的手温柔地询问。看着亲切地法官,琪琪边哭边诉,把自己的心事讲了出来。原来,琪琪一直觉得父母分开全是错在父亲,认为是父亲不负责任,不要自己和妈妈,所以她也不愿意再要这个爸爸,决定将父亲当做一个陌生人看待。“血浓于水,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是人的天性,又怎么可能断的了呢?”了解情况后,杭群英开导琪琪,从如何理解大人之间的事,到作为女儿应尊重父亲,在心理上一一为她疏导。一个多小时过去,当琪琪走出法官办公室的时候,看到焦急等候在门口的父亲,终于忍不住扑到了父亲的怀里,父女俩最终和好如初,这起抚养费纠纷也就此烟消云散。
她用爱心捧起美好的未来
如果说审判席上的杭群英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忠实守护着孩子的身心,那么生活中的她更是一个博爱的慈母,用爱心托起孩子美好的未来。
张敏捷是当地公认的“读书料”,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又是残疾人,张敏捷家境十分困难,一度面临失学。自1999年起,张敏捷受到宜兴法院资助,除了每年的助学金,她还有了法官妈妈——杭群英。自她上小学起,杭群英就一直与她通信联系,时时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给她讲述为人的道理,让失去母亲的张敏捷再次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2008年,张敏捷由于各方面的突出表现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年,获得奖金2000元。适逢汶川大地震,早就懂得感恩的她二话没说就把所有奖金捐给了灾区。“我们家困难的时候,是法官妈妈帮了我们,现在我也要尽我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比我更困难。”张敏捷这样告诉她的杭妈妈,让这位坚强的女法官忍不住流下了感动而又欣慰的泪水。
周铁镇下邾村的余金芳则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已经离家,只剩年迈的父亲独自抚养她长大。家中经济困难,父亲又因工作时意外受伤而失去劳动能力,懂事的余金芳初中毕业就选择了专科学校以便尽早工作分担家庭重担。但即使是上专科学校也需要筹措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依旧是不能承受之重。就在为难之际,杭群英来到了余金芳家,亲手送上助学金和图书,为余金芳解决了燃眉之急。当听说余金芳报考的是旅游专业后,杭群英鼓励余金芳说旅游专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并嘱咐她一定要过好普通话和英语关,把语言基础打扎实,以后选择的余地会更大,机会更多。“不光可以在国内,还可以去国外做导游呢!” 杭群英拉住小姑娘的手,高兴地说。
从1999年起,杭群英的爱心助学已延续十四年,个人拿出助学金超过万元。每年暑假和重大节日,她都会来到宜兴市周铁镇下邾村和徐舍镇看望与其结对助学的孩子们,为他们带去助学金、学习用品和书籍,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每当这个时候,杭群英总会被热情地包围在中间,听着孩子们“法官妈妈”“法官妈妈”叫个不停,杭群英脸上的笑容如同花朵,绽放出最美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