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记者来到镇江新区一家绿色化工新材料企业,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生产机车发出均匀而有力的轰鸣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活跃在生产线上。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债权人追讨债务等险些“崩盘”。而转机,出现在去年8月——

 

当月,镇江经济开发区院长高国华带队开展服务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走访,了解到了这家企业奇缺资金、生存发展面临窘境的状况。但他们同时也发现,这家企业有350万元的应收款尚未讨回,如果能以这些应收账款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企业尚有盘活的可能。随后,新区法院帮助该企业整理完善应收债权凭证,并进行了司法确认,又多次与银行商谈贷款事宜。

 

“经过司法审查而确认的债权,确保了借款人的债权真实合法,且不负载其他权利,不存在权利瑕疵。借款人将这样的债权质押给银行获取贷款,既减少了银行的放款风险,也增加了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是真正的双赢。”工商银行大港支行行长王正华表示,他们免去了对这家企业债权资信的常规审查,并于去年11月中旬给予了180万元的贷款。

 

企业“起死回生”,公司戴经理欣喜不已:“我经营企业这么多年,从没听过,更没遇过这样的好事,依靠法院竟能贷到款。”

 

新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对此也感触颇深。因为他们也曾面临几百万应收款讨不回、贷款办不下来的困境。去年初,新区法院领导在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指派法官帮助该公司整理债权债务,对整理出的600余万元应收债权凭证进行司法确认,并协助该企业联系银行, 最终获得贷款支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经济开发区法院已与辖区6家银行共建了诚信平台,推行应收账款质押的融资方式,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此外,还帮助小微企业盘活沉淀资产,比如,建立商铺登记制度,推行商铺续租权和商户经营权质押贷款;针对高新企业科技含量高、专利发明多、固定资产少的特点,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针对小微企业租用厂房多的特点,推行厂房租用权质押贷款,等等。一系列的权利融资新举,使企业重拾生机。

 

“司法职能要与时俱进,其意义并不止于就案论案,更重要的是战略价值上体现积极的社会担当,促进社会平稳转型、和谐转型。” 院长高国华的一席话令人耳目一新。而在他看来,助推小微企业突破瓶颈,逆势成长,正是社会担当的重要内容。

 

镇江新区是小微企业集聚的国家级开发区,近两年,金融危机叠加欧债危机,不少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经济开发区法院也屡屡接到有关小微企业融资、经营和劳资纠纷的案件,为此,他们选派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专门合议庭,在法院本部和辖区小微企业集中的丁卯法庭成立了两个小微企业合议庭,就近为企业排忧解难。

 

某电子企业拖欠职工不少工资,劳动仲裁部门作出了公司向每位职工补偿4万元的裁决,31名职工向新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一方面做申请人的工作,争取谅解;另一方面,在企业提供担保的情况下,解除了对厂房设备的查封,并协调金融机构,以厂房设备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支付拖欠的工资。如此,既维护了职工利益,又规避了企业因强制执行而关门的风险。

 

一年来,两个合议庭共审理涉及小微型企业的案1582件,调撤1166件,撤诉51件,判决344件,调撤率78.3%

 

法院还成立了三个法律工作站,就像是三个“法律保姆”,从小微企业设立开始即全程提供综合法律服务。经济开发区法院工作人员表示,小微企业从成立伊始即面临着劳动用工、融资、商标注册、专利保护等各方面的风险,一个细节的疏忽便足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在创业之初小微企业往往只关注生产,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都不足。所以,他们在当地工商局、发展局和中小微型企业密集地设立了3法律服务工作站,帮助它们完善制度、防范风险,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善待职工。

 

一家经销铜版纸的纸业公司,产品出口美国、欧洲等地。金融海啸中期美国方面对中国相关产品提出反倾销政策。经济开发区法院获知消息后,连夜召开会议,商讨应对司法策略。第二天,副院长袁泉就带领工作人员送去了司法对策建议。在公司负责人邓经理眼里,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法院就送来司法应对和预防建议,真的非常感谢!”

 

镇江新区下设有新材料产业园、航空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中小企业创新园等10多个不同特色的专业园区,为有针对地提供贴身服务,新区法院在多个园区分别设立了联系点,实行专人联络,企一策,提供菜单式法律服务。

 

高国华是丹高电器所在中小企业创新园区联系点的负责人。顺应地方政府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策,他多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建议企业加快智能电网研发生产,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专利保护建议。此后,企业的订单和利润均的明显提升。驻民营创业园联系点法官林丽俊主动深入园区罗瑞餐具消毒配送公司、汇龙电器安装公司等20家小微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解决12件涉及融资、经营、劳资等方面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自推出小微企业服务举措以来,新区法院共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594万余元,及时调处劳动争议纠纷1831件,使300多家小微企业起死回生。

 

镇江市委常委、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小平认为,为小微企业提供司法保障服务,体现了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意识及水平。他表示,目前新区小微企业正在做大做强2008年新区有小型企业2135家,个体工商户11864户,而2012年则分别增长到了3746家和14339户。

 

另据悉,经济开发区法院的做法已在当地产生“蝴蝶效应”,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全市法院司法服务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银监会镇江分局则鼓励各金融单位为小企业贷款提供优质服务;人行镇江分行推行“区域集优”融资法,即集中新区小微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优势向社会集中发放中、短期企业债券;镇江工商、国税等部门也出台了相应新举。一股服务与保障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正在当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