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干警对法院更有归属感,让每位干警对待工作更具有激情。”20124月,宿迁市宿城区法院在全省首推“归属文化”建设,提出因人考核制度、谈心交心制度、助推三门法官、实行推门旁听等一系列增强干警职业尊荣感、集体荣誉感和心理归属感的举措。2012年,在归属文化的熏染下,全院干警司法能力、精神面貌、职业认同和服务大局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全年新收各类案件11115件、审结10288件,涉案标的达12.26亿元,在助推市区房屋和谐征收、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中更是多次受到上级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好评。

 

宿城法院连续六年法官人均结案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012年全省法官人均结案近122.34件,宿城法院法官人均结案216.04件,接近全省法官人均结案数的2倍,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谈起宿城法院,很多前往交流学习的苏南法院都会感慨:“宿城法院条件这么艰苦,辅助人员没有我们多,一个人干了我们三四个人的工作量。”

 

“每天都有两三个庭,还要找当事人谈话做笔录,反复做当事人调解工作,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写判决书,只能晚上加班写。”审判员许红会说,从20123月份以来,民一庭经常利用周六研讨案情、整理卷宗等。

 

凌晨三四点钟,正是人们熟睡时候,可是执行干警却早已踏着夜色寻找被执行人。该院实行的“错时执行”制度,有效改变了被执行人“人难找”的现象。2012年,该院新收执行案件2684件,结案2523件,执行到位标的1.244亿元。

 

“由于特殊原因,宿城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比较突出,但是工作中听不到抱怨的言语、看不到怠工的现象。相反可以时刻感受到团队协作的氛围,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宿城法院院长刘怀告诉记者:“党组一班人很心疼干警默默付出,一直在想方设法解决案多人少这个矛盾,这其实也是我们开展归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我们多方协调争取了27个编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压力。”

 

近几年来,宿城法院每年都招录612名新公务员,一大批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毕业生加入了法官队伍,加快了队伍结构调整和优化步伐。

 

很多人都担心,这些应届毕业生虽然学历高,可是没有审判经验和生活实践,能胜任审判工作吗?宿城法院归属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明确提出,把法院文化建设与法官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强化干警职业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努力提高青年法官的司法能力。该院规定新录用公务员在人民法庭工作时间不得低于一年,并采取轮岗等形式适应不同工作需要,经常深入社区、企业、老百姓家中。

 

记者在宿城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审执结案件数位居前列的均为35周岁以下年青干警,其中周磊结案662件、左林林结案552件、刘金星执结180件。据统计,全院35周岁以下干警占全院干警的70%,他们审执案件占全院案件总数的80%

 

“有为就有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了充分激发年轻干警的工作激情,2012年以来,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要求,宿城法院加大干部提拔使用力度,有4名中层正职进入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9岁,硕士以上学历占78%,成为全市法院系统最年轻的领导班子团队。此外,有3名干警被明确为副科级,有7名干警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中层正职或副职,有7名助审员被任命为审判员。

 

如今,宿城法院信访接待室每天都有一名院领导坐班接待,当事人反映完问题后,都会拿到一份信访问题交办单,上面还写有承办人手机号码和监督投诉电话。

 

2012年以来,宿城法院信访接待采取一式三联交办、督办方式,一份交当事人保管、一份交承办法官、另一份交监察室进行督办,有效地防止了推诿和拖延不办的现象。20123月份,该院在《宿迁日报》上连续3期向全社会公布院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姓名、手机号码、分管工作等,并规定不得拒接当事人电话,同时在《中国法院网》开通民意沟通信箱。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法院还会同司法局将律师事务所名录和律师、法律工作者名单公布到立案大厅,有效避免了少数“土律师”“假律师”扰乱司法秩序和损害当事人利益。

 

很多当事人都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宿城法院开展归属文化建设以来,干警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可谓焕然一新。据统计,2012年以来,宿城法院各类涉诉信访显著减少,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