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法院:“两评查”从预备法官开始
作者:曹黎丰 耿莉 发布时间:2013-04-03 浏览次数:113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4月初,正值全国法院“两评查”活动开展一周年之际,记者来到苏州姑苏区法院,那里,正为进一步推进“两评查”活动,将评查范围全面延伸至预备法官的案件审理工作,为数十名“准法官” 精心搭建成长“舞台”。
愿景:为千里马提供赛道
姑苏法院现有30岁以下在编青年干警46名(青年法警除外),可观的青年干警人数,一方面给法院工作带来了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也成为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如何管好、育好、用好这支青年生力军成了姑苏法院党组时常考虑的问题。赛马得有“赛道”,培养青年干警更要有宽阔而多样的“场地”。让“两评查”成为青年法官特别是预备法官的“试金石”正是党组提出“两评查从预备法官开始”这一理念的初衷。
“着装仪表,5分;法庭辩论,4.5分。”在姑苏法院的一次庭审评查活动中,全体院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评查组对5名预备法官进行了评查和点评。而评查的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预备法官能否顺利地成为助理审判员。该院法官培训处的刘承文处长说:“评查的结果就是要奖优罚劣,而不能不痛不痒地走过场。将评查结果运用到预备法官的考核和任用中,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引起青年干警对‘两评查’工作的重视,能帮助青年干警在起步之初就能把司法能力建设与执法办案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成效非常明显。”
举措:补短板、求提高
法院青年干警,大部分为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法院门的“三门”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实战经验不足,社会阅历欠缺。驾驭庭审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对于大多数预备法官来说仍是两块短板。
为了帮助青年法官直观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弥补上述短板,姑苏法院院对预备法官的两评查方法和效果进行了专门调研。“开庭前要重新审视下仪容仪表。”“开庭时注意庭审节奏的掌控。”“最后陈述部分要简洁概括,不要拖泥带水。”这是评查组成员审管办主任李红对一位预备法官庭审所做的点评。与普通法官评查不同的是,评审组更注重的是评查预备法官是否能用清晰的法律思维把握庭审节奏,是否能把握当事人内心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使庭审过程显得干净利落又庄重亲和。
“预备法官的评查标准我们都是单独制订的,以庭审技巧和庭审思维两方面分为开庭准备、归纳焦点、精确提问、细节核实等12小项,从多个角度对庭审进行全方位、多维化的评价。”李主任说:“和一般法官评查不同,我们更注重的是预备法官庭审技巧的规范性和群众工作的智慧。”
成效:宝剑锋从磨砺出
“法官对整个庭审控制驾驶能力较强,庭审很规范,对各方当事人都很公正,庭审效果好。” 在一起承揽纠纷案件的庭审后,旁听庭审的人大代表纷纷给出了较高评价。
从审判台上走下来的张花锋法官有些羞涩地说,“一年前,我是法院第一个被‘微格评查’的‘反面典型’啊!”2012年3月底,全国“两评查”活动刚刚展开,法院创新推出了“微格庭审评查”法。作为法院第一个“吃螃蟹”的预备法官,张花锋在庭审当中的不足在“微格评查”之下一一曝光,“身穿米黄休闲皮鞋开庭”、“法槌使用不当”等十多个庭审中的失误至今记忆犹新。
提起一年前的经历,张花锋告诉记者,“评查小组对我的庭审现场打分、现场点评指导,让我知道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张花锋已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官,不仅办案数量名列全庭前茅,庭审能力也得到了来自于当事人的认可。
据了解,截止目前,该院预备法官接受庭审评查147次,参与文书评查312份。他们通过积极参加“两评查”活动,尤其是通过该院对“两评查”中查找出的问题进行集中通报、点评、分析、纠错并提出整改意见及跟踪整改效果后,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制作水平和审判业务能力大为提高。“两评查”活动以来预备审结案件服判息诉率平均达95.2%,案件调解率也达到全院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