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法官”成为办案先锋官
作者:李金宝 徐从兵 发布时间:2013-04-07 浏览次数:1660
近几年来,江苏沭阳县人民法院年年办案超万件,2012年审执结各类案件19600件。为解决案多人少矛盾,该院面向社会先后招录年轻公务员32名。这些青年干警俗称“三门法官”,即家门、校门(高等院校)、院门(法院),80%以上是团员和无党派,他们法学功底深厚,但社会经验缺乏,政治思想有待加强,出现了老法官和青年法官之间“断茬”现象。为提高青年法官的司法能力,沭阳法院倾力探索,趟出了一条培养青年法官成才的成功之路,使青年法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该院办案的生力军。他们在2012年人均结案202件,占全院结案65%。他们用娴熟干练的技能、温馨热情的笑容、细致入微的问候,为当事人送去及时的解答,化解纷争消除隔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成为沭阳沂河两岸一道亮丽的风景。
“赶”到基层去摔打 “嫩手”成为多面手
3月8日下午,随着年轻法官汤正一声清脆的法槌敲击声,一起家禽买卖纠纷案,在沭阳县庙头法庭驻茆圩乡张湾村巡回审判法庭开庭审理。
家住茆圩乡杨兴村的陈志国等4位农民,去年春天购买同村农民徐怀井6800只小鸡,每只价格1.7元,双方约定,购买的小鸡全部都是草鸡,谁知陈志国等4人将小鸡买回三个月后,大部分小鸡都变成了“肉鸡”,草鸡率仅占10%,肉鸡虽然生长快,但比草鸡价格低了一半。吃了亏的陈志国等4人找徐怀井索要赔偿,双方因赔偿事宜协商未成,因而对簿公堂。开始,双方围绕鸡的价格、品种、成活率等焦点问题争执不下,原告陈志国等人说小鸡成活率应占94%,被告徐怀井说应占90%。汤法官推心置腹地对他们说 :“都是一个村的,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我看成活率就按80%算,双方看怎样?”
别看汤正是个不到30岁的年轻法官,他5年前大学毕业考入沭阳法院后,一直在庙头人民法庭磨炼摔打,双脚走遍了辖区的沟沟坎坎、家家户户,当地百姓都熟悉他、认可他,经他一番合情合理的劝说,原、被告双方都作了让步,点头表示认可。最终,被告赔偿原告2.8万元,一月内付清。双方一致表示满意。
该院刑庭初任女法官屠鑫鑫,三年前大学毕业进入沭阳法院后,先后到两个人民法庭、两个审判庭、一个综合部门工作过,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去年调入刑庭担任助审员后,她嫩肩挑重担,全年审结案件223件,疑难、复杂案件占60%以上,所办案件零上访、零投诉,被法院评为“办案标兵”,获得同行另眼看待,获得百姓交口称赞。
在沭阳法院嫩肩挑大梁、小丫扛大旗的例子俯拾皆是。该院让年轻法官“扎猛子”下基层锻炼成才的做法,源于10年前的一个 “笑话”。
该院现任华冲人民法庭庭长彭金波,10年前是由湖北大山里走进法院的“学生娃”。他刚做审判工作那阵子,不懂沭阳当地的方言,以致在审理一件家庭财产纠纷案件中,当事人说“老骒”,他还认为是“第三者”,而当事人说的是当地的方言,“老骒”是指老母猪。
“笑话”传入院领导的耳朵里后,院领导并没有把他看成是笑话,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严肃的问题端到了院党组会上,他们经讨论形成共识,10年前,沭阳法院进人的渠道大多是部队转业干部,这些人不缺乏社会经验,缺的是专业知识;而如今招录的是从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刚走出校门,不缺专业知识,缺的是社会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认识统一后,院党组作出规定,以后凡是新招录的大学生,首先要安排到人民法庭进行锻炼,让他们多和当地群众接触,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打那时起,彭金波把根扎在了偏僻的基层法庭。在后来的工作中,彭金波非常注意学习地方语言,了解当地风俗民情。除了向同事学习,还利用购物、办案等机会同群众沟通交流,逐渐掌握了沭阳话的发音规律和语言特点。他专门准备的小本子上,记满了如“坷头溜子(土块儿)”、 “芦汪地(芦苇滩)”、背旮旯等方言土语,以及沭阳农村在婚丧嫁娶、盖房、过节等方面的礼节和风俗习惯。
几年下来,“小蛮子”变成了“沭阳通”。遇到一些年龄较大、听不惯普通话的当事人,彭金波在案件调解中方言土语也能脱口而出,经常引得满腹怨气的当事人破涕为笑。而他对一些乡风民俗的运用更是恰当自如,从听不懂方言、不了解民俗,庭审记录都有些困难的外乡青年成为年审结案件近300件,且结案率100%、准确率100%、调撤率高达68.9%的“审判高手”。
10年过去了,当年的“娃娃法官”,如今成了法院的“香饽饽”。当年招录的第一批15名大学生都成了沭阳法院正职中层干部,有的被选拔到上级机关。该院庙头法庭青年法官魏良军被选调到宿迁中院后,因调解方法独到,成绩突出,荣立了一等功,近日,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荣誉称号。
搭梯子特色培训 传帮带增强素质
该院坚持“人才兴院”战略,努力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采取搭梯子庭校共建、请导师结对帮教、办夜校言传身教、进乡村挂职锻炼等多种学习培训方法,使青年法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搭梯子庭校共建。该院利用省法官学院苏北分院设立在沭阳的 “地缘”优势,“搭梯上楼”,“ 借鸡下蛋”,和法官学院建立庭校共建关系,分批选派青年干警、初任法官参加法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续职培训和晋级培训,对上努力争取名额和财政经费支持,对下确保每一位青年干警都获得培训机会。同时,该院认真整理归纳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培训内容,定期、不定期地邀请知名高校法学专家和省法官学院资深法官来院为干警进行业务培训,帮助干警了解法学前沿信息,拓宽知识视野。
师带徒结对帮教。今年初,沭阳法院党组确立了“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力”的法院发展目标定位,为实现这一目标,该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司法能力建设三年规划》,首次亮出“职业导师”制度。该院按照《新招录人员“传、帮、带”导师制实施办法》规定,“导师”选任条件为“三无”“三有”。“ 三无”即近年来无错案、无违纪、无投诉。“三有”即有党证(中共正式党员)、有法官证(三级以上法官)、有10年以上审判工作经验。经由业务部门推荐,政治处初审,院党组审定后聘请为导师。“硬杠杠”选出了“硬教头”,执行局局长周业胜等14名党员法官被聘任为青年法官职业导师,对青年干警实行“一帮一”结对帮教。同时强化党员法官导师责任制,要求必须尽到“四导” 职责,即在思想上引导、业务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辅导期间,导师目标考核奖金系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0.1,作为指导费用。党员法官导师根据岗位要求制定《辅导大纲》,通过庭前准备指导、参加庭审指导、参与调解指导、案件讨论指导和制作裁判文书等方式,对初任法官进行岗位职责、工作方法和技能指导,对工作质量、工作进展、工作业绩进行监督。新录用人员按《辅导大纲》要求,每月参加庭审记录不少于10次,每半年上报工作总结,辅导期内结合本职业务撰写一篇调研论文。辅导期满后,按照工作考核占60%、学习培训占10%和综合素质占30%的“百分制”,作为初任法官的考核成绩,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评为不称职。
“沭阳法院司法能力建设三年规划和党员法官导师制度,既有总体的把握,又有具体的安排,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很强。请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总结推广。”在去年的第86期江苏省高院《院办通报》上,省高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清宇对沭阳县法院“党员法官导师制”给予了充分肯定。
“导师制”的建立,提高了干警的司法能力,促进了审判工作质效的明显提升。2012年,该院一线青年法官人均结案202件,共有5名法官结案超500件,其中4人为青年法官。
办夜校言传身教。3月11日晚上,该院院长周辉来到华冲法庭参加该庭的“夜校”学习。 在学习现场,华冲法庭庭长彭金波首先向周院长介绍当晚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就该庭近段时间的各项工作作了简要的汇报。随后就一起交通事故案件怎么处理,全庭干警与周院长一道展开热烈的讨论。周院长今年40岁出头,也是一名青年法官,他办案经验丰富,去年被省高院评为“审判专家”,通过他的点拨,大家都感觉获益良多。
为了进一步提升年轻干警的司法能力,该院6个人民法庭每周选择一个工作日,利用晚上时间进行集中业务学习。集中业务学习由庭长主持,分管人民法庭的副院长每周至少参加一期法庭夜校学习,加强对青年干警业务技能指导。夜校开办后,该院副院长、“全国模范法官”庄金奎等院领导经常下法庭为青年法官授课,使青年法官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进乡村挂职锻炼。该院把农村作为培养锻炼青年法官成才的大课堂,把偏远乡镇耿圩镇、茆圩乡作为挂沟联系点,多次组织年轻法官进乡村,向有经验的老村长、老党员和群众学习,学习用群众的语言做化解矛盾工作,选派5名青年法官挂职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让青年法官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通过在农村社会大课堂中的学习锻炼,一批年轻干警脱颖而出,他们凭借娴熟的法学知识和庭审能力,先后成功办理了一批在宿迁、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案件,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扬。在3月6日共青团沭阳县委员会召开的2012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蒋大勇、李航等5名青年法官分别被评为“青年岗位能手”和“新长征突击手”,该院诉讼服务中心被评为“青年文明号”。
党组压下千斤担 青年干警挑大梁
近年来,随着一些老法官相继退休,青年法官走到了审判工作的前台。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为了提高审判工作绩效,沭阳法院采取向青年干警压担子的办法,让年轻干警挑大梁。
压任务担子。该院制定《青年法官考核细则》,把主要质效指标、当庭结案率、调研工作实绩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采取“三评一考”的方法,即干警自评、各庭室测评、组织复评,对青年干警实施分类培养、岗位差别考核,全力推动青年法官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促进审判质效的提升,该院将青年干警的审执成绩进行统一排名,张榜公布通报全院。同时,把审执工作成绩与评功评奖、提拔使用直接挂勾,院党组每次研究干部提升使用时,都依据青年法官的审执成绩、业务素质和群众评议来决定干部使用调整。该院还通过召开审判工作点评会、建立竞争机制、张榜公布审执成绩等措施方法,为青年法官干好审判执行工作创造了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使每个人都看清了自己的位置,增强了赶超意识。青年法官的活力和干劲,促进和推动了全院整体审判质效的提高。1至3月份,全院共结案3545件,同比增长54.43%;其中执行结案457件,执结率90.5%,同比上升46.74%。民事案件调解率55.97%,同比上升5.78%;案件准确率99.78%,位居全市前列。
好玉还得勤雕琢,实干才能早成才。 谈到绩效考核,该院周辉院长说:“青年法官、书记员的职责就是要在一线做好审判工作,还老百姓公平公正,绩效考核正是顺应这一需求,引导青年干警在一线干事创业,锻炼成长。”
压管理担子。该院创设“中层助理”制度,制定实施《中层助理制度实施办法》,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集中选任一批优秀青年干警担任业务庭、局长助理,协助部门负责人工作,激发青年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矛盾纠纷多发的村居建立“法官驻村工作站”,选派青年法官挂职担任村干部,定期驻点排查化解纠纷,培养青年法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成立院司法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举办“我为法院发展献一策”司法创新竞赛活动,激发青年干警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据统计,近年来该院共有12名青年法官走上中层领导岗位,进一步优化了干警队伍,培养、积蓄了后备干部队伍力量。
压学习担子。面对新形势下疑难复杂案件、新型案件日益增多的现实,该院把学习作为提高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向年轻干警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出“把锐意进取的人用起来,把因循守旧的人撤下来”的口号,努力使青年干警在态度上实现“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转变。为了给“砍柴人”磨刀机会,该院每年选派一名优秀的业务骨干赴苏南兄弟法院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办公室青年法官顾广浩从兄弟法院交流归来后,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该院高度重视干警的学历教育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干警报考研究生,并制定出台了《沭阳县人民法院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相关规定》,对报考、就读法律硕士给予了多项优惠政策,不但学费全额报销而且给予生活补助并保证学习时间,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干警继续深造的热情,截至目前该院已有16名干警在与苏州大学合作开办的法律硕士班学习或毕业,到2013年底,全院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干警比例将达到20%。该院还成立“青年法官研究会”,定期举办学术研究、案例研讨活动,以调研促审判。近年来,该院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评比中获奖,多篇案例入选《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