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利贷所迫 他锤砸爱妻
作者: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3-04-07 浏览次数:252
这是一对恩爱夫妻,相濡以沫20年。他们没有争吵,更没有感情危机。但他却向她举起了榔头…… 这是一场由高利贷引发的血案。此案经邗江法院审理后,被告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血案背后,留给我们既有令人深思的社会现实,也有对金钱与生命的拷问。
第一回 警笛声声二老惊魂 儿上警车媳躺担架
长江岸边,一片金黄的稻谷,在阵阵秋风中,泛着"涟漪",令人心旷神怡。 稻田边,住着陶姓人家--平凡而普通,但却是令村里人赞许的幸福大家庭。老陶已经退休多年,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陶泽开了家工厂,小儿子陶笛也是个体小老板。 这是2012年10月的最后一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老陶便起床了。他要和老伴到镇里办件事。 老伴的医疗本上,名字中的3个字被写错了俩。这一天,是纠错的最后期限。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老陶暂时还没能从大儿子身上看到这份安定。好在老陶夫妇有医疗保险,"有了这个,生了病,多少能减轻孩子们的一些负担。"所以,在老陶看来,赶紧把医疗本上写错的名字纠正过来,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大早,村子里一片安静,老陶夫妇便上路往镇里赶。 临走时,老陶看了一眼大儿子家的门。大儿子的家与老陶家仅一家之隔。此时,陶泽家的院门紧闭。"咦,咋还没起床呢?"老陶的脑海中闪过一丝纳闷,往日这时候,大儿子陶泽和大儿媳顾芸应该已经起床了,"开厂子的,自然比一般人家要辛苦些。" 老陶的疑问只是一闪而过,因为要到镇里办事,所以急急地上路了。 上午9点多,老陶夫妇办完了事,从镇里回来了。刚进村子,前面远远地走来一个人,是村民阿金。见到老陶,阿金慌里慌张地迎上来,"快去看看,你大儿子家来了好多大盖帽,警车就停在你家门口。" "能有什么事啊?怎么连警察都来了?"老陶有些发懵,急忙往大儿子家赶。远远地,老陶便看到,大儿子家门口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旁边还停着警车和救护车。 老两口刚要往门口凑近一点,却看到大儿子陶泽已经被警察带上了警车。随后,担架上抬出一个人,满脸是血,是大儿媳顾芸,被抬进了120救护车。 还没等老陶夫妇反应过来,110警车和120救护车已经呼啸而去。"呜呜"的警笛声响彻整个小村庄。 老陶傻了,一个趔趄,差点没摔倒在地。
第二回 青梅竹马步入婚姻 夫唱妇随开厂创业
谁能够想到,把顾芸打得满头是血的,竟然是她的丈夫陶泽。 不管是在父母兄弟眼里,还是在村里人的印象中,陶泽和顾芸两口子都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从没红过脸,简直就是一对"模范夫妻"。 顾芸比陶泽大一岁,说起来,两家沾点亲。论辈分,陶泽还应该喊顾芸一声表姐。两人青梅竹马。 1993年,陶泽22岁了,在农村,已到了找对象的年龄。老陶夫妇开始张罗着,给儿子娶房媳妇。 这一年春节,陶泽和母亲去姑姑家走亲戚。"对象谈定了没有啊?"姑姑问。"没有呢,刚好你给张张眼。"陶泽的母亲说道。 "你看顾芸怎么样啊?"姑姑随即想到了一个姑娘,问陶泽愿意不愿意。陶泽与顾芸从小就认识,两人挺聊得来。经姑姑这么一说,陶泽就有些动心。 随后,姑姑带着陶泽母子,去了顾芸家,把事情挑明了。结果,一说即合。 嫁入陶家,顾芸像掉进了蜜罐--陶泽从不让顾芸做重活,对她百依百顺,家中事几乎全由顾芸说了算。 婚后不久,陶泽外出做钣金工,妻子在镇上的工厂上班。第二年,女儿出生了。陶泽喜不自禁,又恐父母照顾不周,便辞职回家,悉心照料妻子。同时,陶泽在镇上的一家船厂找到了工作。 不久,陶泽找关系,把顾芸调到船厂上班。平时,两人骑着两辆自行车,一起上下班,过着尽管平淡却恩爱的日子。 渐渐地,陶泽和顾芸有了一点积蓄。两年后,他们加了两间厢房,又攒了两年钱,把院墙围起来了。 从2004年开始,村子里的两层小楼房渐渐多了起来。陶泽也不甘落后,更想让妻女住得气派舒心一点,便萌发了砌楼房的想法。打拼一年后,夫妻俩扒掉院墙和厢房,如愿建起了一栋两层小楼。 2007年,陶泽做了个大胆决定--自己开工厂。在家人看来,这是个冒险之举,但也没多加阻拦。 其实,连陶泽自己心里也没底儿。自1987年,他踏出中学校门后,从学徒到独立工再到"技术骨干",都是做钣金工,单干后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他不知道。
第三回 妻子坠楼骨折两根 高息举债资金断链
拿出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庭小作坊。但很快,作坊就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而陶泽好强,要面子,不愿意向亲戚朋友张口借钱,而是瞒着家人,借下了高利贷。 陶泽有技术,肯吃苦,带着几个工人,把生意转了起来。算下来,每月的利润还完高利贷利息,发了工人工资,一家人生活勉强够了。 不久,村里的田间小道上,跑起了陶泽家的汽车。在村民和亲戚看来,陶泽富起来了。没变的是,他一如既往的好脾气,爱家爱妻女。 2008年,命运跟陶泽开了个玩笑。他从船厂承包了三条船的焊接工作,完工后,因为其中一条船没通过验收,厂方把工钱全扣掉了,一共24万元。陶泽因此欠下了18万元的债务。 这时,陶泽实在没了钱,但手下的十几个工人要开工资,还要买材料。无奈之下,他又想到了高利贷。但这一次,他被高利贷套住了,还掉高利息,本金的窟窿总是堵不上。 有朋友建议他,扩大生产规模,多赚点钱。陶泽一心想早点还债,赶快翻身,便动了心。2010年底,他再次找到放高利贷的,七拼八凑,筹集了四五十万元,租下一处厂房和一套设备,扩大了规模。工厂转入正轨后,每月的利润在两三万元,但这些钱仍不够支付高利贷利息。 到了次年6月中旬,工厂资金运转越来越吃力,借钱也成了难题。 2012年8月,天降大雨。陶泽去了工厂,顾芸一人在家,爬梯子疏通楼顶下水管道,不慎跌了下来,断了两根骨头。 接到电话,陶泽赶紧跑回家,看到动弹不得的妻子,很是心疼。从此,他不再让妻子上班,而是让她静养在家。陶泽一忙完厂里的事,便回家悉心照料妻子。 这之后,温州老板还不起高利贷后出走的新闻,不断传出。因为这,放高利贷给陶泽的债主们坐不住了。妻子的身体还未痊愈,债主们一个接一个地上门了,此时,陶泽欠下的高利贷已达200多万元。 最多的一天,有五个债主催打电话向陶泽讨要本金,一共近60万。 好在,有一家客户,还欠着陶泽厂里的10多万元账,他满怀希望地盘算着,把这个客户的账结掉,再跟朋友借点钱,这一关就能挺过去。 但他接连奔波了几天,既没有结到账,也没借到钱。
第四回 锤砸爱妻欲上绝路 夫妻再见泪洒法庭
2012年10月30日晚上,陶泽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6点多,他打电话向两个朋友借钱,都被婉言谢绝了。早上7点,陶泽准备去厂里上班。顾芸喊住了他,让他换一件衬衫再走。 陶泽靠在门框上,等着妻子给他找衬衫。他准备抽根烟,摸摸兜里,没火,掉头找打火机,一把榔头进入了他的视线。榔头是村电工装灯时随手放在楼梯口的。 "今天,债主们说好了,要上门讨债。他们肯定会打、闹、砸东西,甚至羞辱我们,老婆身体不好,哪能受这个惊吓。"想到这里,平日里连鸡都不敢杀的陶泽,萌生了杀人的念头,"不如,我先把老婆打死了,我再自杀,一了百了。" 陶泽头脑一热,拿起榔头,走到了妻子的背后。此时,妻子正专心地帮他找衬衫。而他却举起榔头,对着妻子的后脑勺,砸了下去。 顾芸本能地掉头,惨叫了一声,"不得命了,你干什么啊?" 妻子的声音很大,陶泽担心被邻居听到,赶紧捂住了妻子的嘴,"老婆,对不起你了,我也没办法,你先死吧,我把你打死了,我马上也死。" 顾芸挣扎,陶泽不理,又敲了两下。顾芸不动了。 陶泽扯过一件T恤衫,轻轻遮住了妻子的脸。随后,陶泽转身直奔卫生间,翻出一块剃须刀片,准备割腕。 此时,陶泽很紧张,两腿发软。掏出一根香烟,坐在马桶上,陶泽竭力镇定着自己。烟抽完了,他拿起刀片,往房间里走,准备随妻子一起"上路"。 突然,手机响了,是弟弟陶笛打来的,"哥,我给你凑了15万元。" "我山东的朋友借了35万元。"陶泽撒了个谎,"我马上要到山东去。" 挂掉电话,陶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哥哥的朋友圈,陶笛很熟悉,压根儿没有山东的朋友。于是,他再次拨通哥哥的电话,坚持一起去山东。"迟了,兄弟"陶泽语调悲切,"以后无论如何要把你侄女照顾好。" "哥哥,怎么啦,出什么事啦?"陶笛慌了,接连追问。 "我把你嫂子送走了,我也要跟她一起去了。"断断续续中,陶泽道出杀妻的详情。 "哥,你怎么……快,报警!"陶笛大惊,立即往哥哥家赶去。 陶泽拿着刀片,继续往房间里走去。妻子脸上的T恤衫轻轻一动,陶泽掀开一看,妻子竟然还活着,呼吸急促,两眼圆睁,似祈求,似怨恨。 陶泽的眼泪"唰"地流了出来。他再也下不了狠心,赶紧拨打110求助。 5个月后,陶泽再次见到妻子,是在邗江法院。 陶泽穿着橘色囚服,被法警带入法庭。一抬头,他瞥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庞,正坐在旁听席第三排,朝他微笑着。 这不是旁人,正是他的妻子。陶泽悲喜交加,眼泪夺眶而出。 公诉人指控,律师辩护,陶泽一句也没听到,他的大脑里,不断闪现着与妻子点点滴滴的美好时光。法庭上,法官示意陶泽做最后陈述,他的思绪才终于又回到了现实,他缓缓地转过身,面向妻子,泪流满面,深深地弯下腰去,"老婆,我对不起你……" 旁听席上,一直默默无语的妻子,顿时失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