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浦:成长路上的“梦想”守护者
作者:陈敏婕 发布时间:2013-04-12 浏览次数:1085
春风送暖,万物始绿。3月12日植树节,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高速附近,一群“红领巾”正在10名“志愿者”的协助下,挥锨挖坑、培土、浇水……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现场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只有带队的法官们知道,这些稚气未脱的志愿者系被清浦区法院判处非监禁刑的少年犯,这是他们今年参加的第二次义工活动。
“一排排新栽下的树木,有着那么蓬勃向上的生机,我期盼一个美好的春天。”石头,曾因聚众斗殴被判处缓刑。在法官的帮助下免费接受了电焊培训,并取得上岗证,还被一家大型汽修厂聘用。“社会是不会抛弃我们的”。
不抛弃、不放弃。这正是清浦区法院少年审判庭的法官们对待工作的写照。不论是“迷途羔羊”、在校学生还是郊县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她们的浓浓关爱。
真情感召 向迷途心灵洒阳光
“尽管我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我知道世上还有一个真正关心我的人——那就是您。是你在默默地关心着我……”读着“弟弟”大力(化名)的信。年轻的女法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想起第一次提审见到大力时:瘦瘦小小的,明明是十六岁,可看上去却像刚小学毕业。没有其他孩子要受审时的紧张和不安,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大力, 2009年就曾因盗窃被公安部门收容劳教过一年。2010年刚被释放的当天夜里,就入室盗窃。在法庭上,大力的表现相当“老练”——抵赖罪行,且多次推翻供述。
“这是一个因缺少家庭亲情关爱而出现的轻微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的少年,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大力很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并产生绝望心态,甚至产生对抗社会的心理。”人民陪审员张老师有着多年的心理咨询和教育经验。
法官们顶着烈日来到了大力的家和社区走访,了解到其父母早已离异。母亲改嫁到外省。因为父亲想快速“生”钱,经常因偷窃出入看守所。大力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小学一年级就因厌学而辍学,从此整日四处闲逛,经常不回家,还结交了社会上的其他不良少年。
在进一步走访中,得知大力的父亲因盗窃罪服刑即将刑满释放。如何探明大力的心理态势,让他今后能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会诊”时,合议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治疗”方案,让大力去见见父亲。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院领导支持。
刚见面时,任凭父亲怎么流泪述说自己对儿子悔恨,大力不愿看父亲,表情冷酷。沉默一会儿,大力也动情了:“我们父子居然这样见面,我心里太难受了。……我恨你……”在法官的疏导下,大力最终接受了父亲。分别时,大力喊出了声:“爸爸,我会听法官姐姐话的。你也保重。”
该院少年庭庭长吴然介绍:“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庭前社会调查,为每名未成年被告人填写《未成年人个人情况调查表》,庭前‘四个见面’:即案件承办人与被告人、监督人、看守所管教人员及被告人所在社区或学校干部见面,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被告人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心理状态、演变轨迹等情况,着重查明犯罪动机和原因。在发放《诉讼权利告知书》时,要求其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写成书面材料;对一些‘恶习’较深或罪刑较重的未成年被告人,召开“庭前会诊会”,为定罪量刑和法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撕掉标签 铺就“少年派”的归途
2013春节前,少年庭法官们前往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给清浦籍的少年犯送去了电脑教程、汽车维修等书籍和生活用品,同时还带来了关于“前科封存”的规定。
“今天来,是想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我们国家刑事诉讼法有新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如果是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会对你们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也就是说,你们刑满后不会因有前科就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在少管所里有清浦区法院判决的清浦籍少年犯10名。最小的16岁,最大的也只有22岁。“我们的帮扶活动是从1998年开始的,近九成的少年犯因表现良好被裁定减刑。这次给他们带来好消息,吃个定心丸,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清浦区法院分管的副院长朱士高表示。
谈及少年犯重归社会,吴然说:“有很多犯错的孩子会给自己纹刺青,如同青春的图腾。就象他们的犯罪记录一样,剧烈疼痛后更加地难以抹去。前科封存的实行,对孩子们是好事。但更需要配套的解释和细则予以明确,相关配套制度亟待建立。”
小李,十七岁,该市某大专院校的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用棒球棍将同学打伤,家人也对受害方进了最大限度的赔偿。尽管小李被判处缓刑,犯罪档案也被封存,但他还是面临着被学校“劝退”。少年庭的法官们在多次与教育部门和学校恳谈后,对方校长甚至怀疑小李是法官家的亲戚,要不,怎么这么尽心。最终,学校同意留下小李,给了一年的考察期。
“年轻时,谁不会犯错?关键在于犯了错后,如何不再犯错。法官们对孩子的矫正很有必要。”一位社区干部说。
该院成立固定的帮教小组,确定养老院、福利院和红色纪念馆为帮教基地,制定少年犯跟踪帮教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四个一”的延伸帮教方案:即每人一档案、每季一汇报、半年一回访、一年一参观。通过定期回访、集中学习、结对帮教、送达《法官诫勉语》、“大手拉小手”、亲身体验、社情教育、信函联系等形式。帮扶失足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落实就业,通过学习、就业两条途径为其提供机会,根据未成年人的案后表现、个人愿望及特长,帮助其确立今后的人生目标和学习就业方向。近年来,共有37名未成年被告人重返校园或落实就业,经回访,没有一个人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区关工委负责人感慨道:“一个人懂得感激社会就不会犯罪,清浦区法院用正能量铺就了孩子们的重归路。”
延伸阵地 用爱心陪伴成长路
“原来入室抢劫和入室盗窃在量刑上原来有这么大的差别啊!”……随着模拟庭审的进行,台下观摩的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议论开了。
去年6月6日下午,清浦区法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2012庭审模拟入校园”活动在淮安市文化艺术学校启动,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了首场“模拟法庭”庭审活动。“模拟法庭”庭审活动在法官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当事人等,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判决等环环相扣,以庭审程序为参照,模拟审判一起盗窃案件。
休庭阶段由法官和学生观众互动,进行有关法律常识有奖问答;庭审结束后,清浦区法院法官和特邀嘉宾对“模拟法庭”庭审活动予以点评。通过指导,在“全市中职学校模拟法庭大赛”中,淮安市艺术学校获得了第二等奖的好成绩。
该院不断探索少年司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2012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全省首家数字化青少年法制基地,以学校为依托,已接待全市学生50余次5300余人,这项举措也得到省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基地分为“做维权先锋,护少年权益”、“法律,蓝天下的关爱”、“学恩来精神、做立志少年”三个板块,利用声光线多媒体系统,展示了有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维权小知识、法制动漫、互动问答、法律格言等,还将该院审结的涉及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诱因的典型案例改编成法律漫画,作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素材。
发送有力司法建议。2012年,该院发现仅2010、2011年审理的性侵犯案件,77%的受害人是未成年少女和女童。2012年初该院向区委政法委报送请求在全区专项整治的建议。在得到支持后,全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整治活动。当年只有一件被害人涉及未成年少女。该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司法建议,并得到市委政法委书记的批示肯定。
关爱留守学生,实施“献爱心”工程。针对辖区处于城郊结合部,留守儿童较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长期缺乏关爱。在每年的“三八”节、“六一”节,少年庭的法官们总要深入农村中小学看望留守学生,送去法律书籍、文具书包等,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