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句容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市开展“法盾工程”品牌创建活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又独具特色的青少年维权新途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日,该品牌项目继被句容市委常委、政法委章壮钧书记批示肯定后,又被句容团市委授予“团工作创新项目奖”。

 

“保护网”: “临时家长”参与涉少案件审理

 

201335日上午9点,句容法院第一法庭正在审理着一起看似普通的未成年人盗窃案件。在旁听席上,坐着一位特殊的“家长”王某,他既不是未成年被告人的父母,也不是孩子的亲戚,而来自于句容某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他今天之所以出庭,是因为今天他将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就是帮助被告席上的失足孩子维护其合法权益。

 

“其实小刚也很可怜,如果不是父母亲早年离婚,小时候缺少家庭必要的关爱,也不会误入歧途的!”王某接着对记者说道:“所以,我要重点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改正其不良缺点,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原来,被告人小刚(化名)因涉嫌盗窃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在案件审理中,承办法官经过与小刚沟通,了解到小刚的父母早年离婚,母亲改嫁异地,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杳无音信,长期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小时候缺少管教,小刚辍学在家,与社会人员混在一起,很快走上了歧路。法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句容某社区工作人员王某发出了邀请,邀请其全程参与这一案件的审理工作。

 

从调阅卷宗了解案件情况到家中谈心进行心理疏导,从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到与指定辩护律师进行沟通,王某很有针对性的对小刚进行教育,引导其认识措施,并建议法官以教育为主,对小刚从轻判决。 

 

王某“费尽”心思的努力终于收到了回报,庭审结束时,小刚流出了悔恨的泪水,表示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努力改造自己。

 

从去年开始,句容法院就尝试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引入“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制度,并联合该市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聘请了9名“合适成年人”。在这9人中,既有学校教师,也有社区工作人员,还有来自基层司法所和关工委的代表。他们将在涉罪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时肩负起“临时家长”的职责,行使法定代理人的部分诉讼权利,切实维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此,该院将工作责任心、良好道德品行、沟通协调能力和基本法律知识等作为聘任的重要标准,并明确“合适成年人”在符合参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条件下,应当及时通知其并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心里辅导,消除其焦虑和抵触情绪,帮助未成年被告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对庭审的公开公正进行监督。该院还通过组织理论学习、庭审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积极为“合适成年人”搭建工作平台,使其迅速熟悉法院工作流程,快速提升法律运用水平,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诉讼参与能力,有效保障了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

 

“呵护网”:连续五年资助残疾贫困生

 

“我身体有缺陷,口齿也不清,我曾经憎恨父母,也想过要报复社会,但是最终各位叔叔和阿姨们挽救了我,你们五年的资助,让我能够回到校园,回报社会,还有释然对父母的恨,谢谢……”这是一名被句容法院资助了五年的残疾学生张俊(化名)发自肺腑的真诚感言,眼前这个二十岁的小伙,比一般年纪的孩子更成熟,更稳重,然而不经意中腼腆一笑,证实他依然是个孩子。

 

由于父母离婚,自己又先天残疾,张俊从小就跟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然而父母离异后,张俊从来没有拿到过任何一方给付的抚养费,与奶奶仅靠低保金和微薄的卖废品收入勉强生活。在老师和他人的帮助下,张俊向法院起诉,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可是父亲外出常年不归,母亲远嫁外地杳无踪迹,法院的判决成为一纸空谈。这起抚养费纠纷案件引起了法官的重视并向院党组汇报了案情,领导了解张俊真实情况后,特地去看望了张俊和奶奶,并送去了慰问品和生活费,这让张俊受宠若惊,至今回忆起,张俊仍旧觉得是意外惊喜。

 

2009年到2011年,张俊每年都向法院起诉,每到执行阶段,找不到父母要钱,张俊就开口向法官要,从当初战战兢兢寻求帮助,到后来的理所当然。法官了解张俊后来的生活情况后,得知他不珍惜上学的机会,逃学、打架、迷恋网络游戏,资助他的法官们深感痛心,同时及时反省,光靠金钱资助无疑是滋生了张俊好逸恶劳的性格,这种缺失父爱母爱,又先天残疾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对他的心灵关爱。在法官的批评教育下,张俊逐渐端正了态度,走上了生活的正轨。

 

20129月,法官去学校看望张俊,学校领导告诉法官,这一年来张俊变化太大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上半年刚考过了会计证,还在市级、省级演讲比赛中获了奖,他超强的组织号召能力被老师发现,被选举为学生会组织部部长,现在张俊不仅仅靠法院资助,在业余时间还在学校找了份兼职,又带领其他同学成立了“帮困小组”,专门从自己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帮助别的贫困学生,并且鼓励他们要自强自立。

 

每当法官问到自己条件不好,还要帮助别人时,张俊总是不好意思地笑到:“也没什么,我是得到法官叔叔和阿姨资助才能上学的,学校让我学到了知识,你们让我学会了做人,我曾经不懂事,很叛逆,现在长大了,只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社会,也算是我回报你们了。”张俊一直说以后要回报法官,可是五年来看着小张俊的一步步地成长,句容法院的法官们已经收获到了最大的回报。

 

“谈心网”:让高考女生重建人生自信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可是对于今年准备参加高考的高三女生张元(化名)来说,不得不感谢法官,是法官的不懈努力让父母亲重归于好,化解了一场家庭纷争,也使得自己能够顺利的参加考试。

 

今年,19岁的张元即将面临高考,就在她积极为高考备战的时候,家里面却硝烟四起。由于父母长期两地分居,感情出现了裂缝,起初父母还顾及女儿在场,但是由于矛盾的加深,父母从电话里互相谩骂到见面时大打出手,而张元的成绩一落千丈。20133月,在张元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母亲华某向法院起诉离婚。

 

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后,发现该案当事人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同样身为母亲,法官以身为母亲特有的灵敏度,觉得有必要找张元谈心,于是选择在周末找张元“聊聊天”。聊天过程中,法官发现,原告华某、被告张某的主要矛盾是由于长期两地分居,严重缺乏沟通引起。张元说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为了照顾自己特意从乡下到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母亲的压力却比自己还大,打电话给父亲也多是责怪他只知道挣钱从不关心女儿的学习,而父亲则是反驳母亲没本事挣钱,连照顾女儿最简单的事情还要唠唠叨叨。张元以为自己是父母感情破裂的导火索,越是想提高成绩安慰父母,却每况日下,张元对高考失去了信心。

 

法官在对案情和张元自述进行反复思量后,认为必须尽快进行解决 ,因为这不仅涉及到父母感情问题,还涉及到子女高考这一人生大事,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是一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会导致一个花季少女的高考梦面临破灭。20133月,法官通知当事人进行调解,没有选择庄严肃静的法庭,而是在法官的办公室,在法官向当事人出示张元自述的笔录,并严肃批评了当事人自私的态度,希望从父母的角度多为子女考虑。在沉默许久后,华某表示真的是为女儿考虑太少,最近女儿成绩直线下滑,丈夫一直在外地很少回家,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敢在这个时候过多的指责女儿,只能向丈夫发牢骚。张某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挣钱,老婆和孩子几乎从未关心,孩子成绩下滑,自然就将矛头指向妻子。

 

见双方离婚意愿有所动摇,法官拿出张元写给父母的信,她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真的离婚,而且她在很努力的复习功课,并且有信心能考到父亲工作的城市,这样母亲就可以一起去到父亲身边,一家三口也终于能够团聚了。双方当事人看着女儿如此贴心的信,离婚的念头彻底打消,纷纷表示就听女儿的,再辛苦几个月,为以后团聚的日子共同努力。最终,华某自愿向法院撤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