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条主线,去年一年,省法院交出一份出色的民生答卷:帮助农民工讨回欠薪23亿,依法审结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40起,“反规避保民生”11个月执行标的315亿。

  农民工兄弟:这个冬天不会冷

  1月20日中午,记者来到宿迁沭阳县经济开发区一处建筑工地现场,3号楼东侧简易工棚内,来自百公里外的刘集镇榆树村李师傅正在准备午饭,虽然只是大饼就咸菜,但想到明天就可以拿着全额工资回老家,李师傅满心欢喜。

  记者了解到,为抓好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去年全省法院一审审结此类案件近4.7万件,执结16293件,执行到位标的额近23亿元。针对年底可能集中出现的农民工讨薪问题,省高院院长公丕祥专门批示,要求“对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居民:餐桌更安全,环境有保障

  2011年9月6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南京“瘦肉精”案在建邺区法院一审公开庭审。主审法官告诉记者,对于6名被告人的量刑,综合考虑了各被告人从事生猪屠宰的时间、追溯系统记载的生猪销售数以及查获并检出“瘦肉精”的生猪数量等因素,进行总体评定,最终依法对4人做出了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5万元的较重判决。

  “重典治乱,也是基于我省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数量明显增多,犯罪涉及面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省高院副院长周继业公布了一组数据:至去年11月,全省法院审结此类案件40件,生效判决人数为73人。

  针对生态环境类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去年4月省高院专门出台相关意见。省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5月无锡中院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从事环境保护案件审理工作的专业审判庭,突破民事、行政、刑事分庭审理的传统,实行“三审合一”审判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失信“老赖”:逼到死角无处遁形

  隐匿财产、假租赁、假离婚、假诉讼、假仲裁……针对近年来“老赖”规避执行的手段花样不断翻新,省高院在全国率先下发《认定和处理规避执行行为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明确界定了虚设债务、以超低价出租房屋、不正当交易转移财产等7类规避执行行为。

  省高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谢国伟介绍,省法院与国土、房产、工商、车管等部门联动,对明显不合理的财产流动经公开听证后依法采取强制措施。2011年前11个月,全省法院快速出警近2万次,实际执结案件16万余件,执行标的额约315亿元,有力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